序号 UID2262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7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9
在线时间166 小时
用户组:进士

UID2262
积分7024
回帖607
主题1368
发书数1208
威望4828
铜币18035
贡献0
阅读权限7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166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9
|
之前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青少年抑郁症最估计有2%,北京海淀休学率达到了千分之六;,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吗?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只能说:或许,有问题的是社会,但有症状的却是孩子。
在我看来,当下社会的最大问题,在于“断联”:
和自己的身体断开了联结;
和大自然断开了联结;
和真实而温暖的生命体断开了联结……
然而,如何用什么办法,快速的让现代人重新把断开的联结接上?
怎样才能获得深刻的治愈? 我之前的头绪很少。
直到读了这本书后,我的大脑像突然通电一样:
—— 啊,或许学习阅读一棵树,是一种很棒的重新获得联结的治愈方式呢!
当我带着“大树观察手册”,领着1岁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仔细观察时:我观察到了令人感动的生命力。
啊,每一棵树果然都有自己的故事啊!
这一棵树选择的是“先锋”策略,在别的树还在慢慢成长的时候快速蹿升,获得阳光和雨露;那一棵树则采取的另外的策略,稳着稳打,十年之后,或许这一片就全是自己的养料场了。
这一棵树曾经在多大的时候受过感染,它努力的包裹住感染源,形成了一个大树瘤,然后继续向上生长;那一个树是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它原本生长的地方或许有好大的侧面风,让它往某个方向便宜了;
这一棵树开花了,说明它已经成熟了,它的花好漂亮,应该是用蜜蜂、蝴蝶和鸟儿来寻找对象的吧!那一棵树花没有那么好看,比起蜜蜂、蝴蝶和鸟儿,它或许更依赖“风”来帮助它寻找对象;
植物们并没有“刻意努力”,但种子里却自带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复原力,在跟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中,长成了自己现在的样子!
……
我突然回忆起来,我小时候是多么喜欢大自然啊!
我会爬上家里的树,想象那是自己的屋子;我会在柳树下的水边捉蚯蚓、捉蝌蚪……
哪怕在学校,我也会把自然课本翻烂,每一个作业都特别认真的做。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扔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头钻进了书本里看教材;这个社会不停的教育我,只要读书好的人才有价值,所以,你必须切断掉所有去读书。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释迦摩尼、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王阳明不都是在户外草坪上、竹林中、山林里才获得大智慧的吗?
为什么我们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重视头脑,这么轻视身体?
为什么我们要如此重视逻辑,这么轻视感觉?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重视价值,这么轻视存在本身?
在观察树的过程中,我好像同时和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童年、古代先贤、大树、小鸟、昆虫、风、土、水、太阳都获得了深深的连接。
这种连接,让我获得了难以名状的深刻的治愈。
这种深刻的治愈,也请多多地让孩子去感受吧!
字数:1038
作者:惜知猫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829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