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2|回复: 1

[闲聊|笑谈] 美国汉学家对中国古诗的朝圣

 关闭 [复制链接]

2

听众

0

收听

3

好友

进士

Rank: 8Rank: 8

UID
11450
积分
8547
回帖
4110
主题
960
铜币
9801
威望
6012
银币
26
贡献
0
发书数
1
注册时间
2015-10-8
最后登录
2024-4-9
在线时间
385 小时
发表于 2016-11-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波特的新书《寻人不遇》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记录了比尔·波特从2012年开始的诗歌旅程——寻访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故址。


一路上,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寻访36位古代诗人的足迹。为此,他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出发,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最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他带着“美国最好的酒”——用玉米酿制的波旁威士忌,向每一位诗人致敬。

比尔·波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一直以来他不断地将大量的中国古代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曾经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文的作品。

其实,中国读者最早了解这位可爱的美国老头是来自《空谷幽兰》一书。比尔在《空谷幽兰》一书中,深入终南山,寻访隐居在山间的隐士,堪称一部寻访中国隐士的“文化苦旅”,让世界认识了佛门的净修与道家的“隐”文化,也揭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

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在美国一经出版,即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2007年《空谷幽兰》中文新版推出后,受到国内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与历史的《禅的行囊》、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追溯中华文明史上最辉煌篇章的《丝绸之路》,以及探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彩云之南》。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比尔给我们国人带来最大的震撼则是:一个美国人,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带着自己从大洋彼岸珍藏的最好的威士忌和酒杯,背上行囊,独自一人朝圣那些甚至连国人自己都早已遗忘的古代诗人的坟墓。每到一处,他都会拿出从大洋彼岸带来的美酒,充满仪式感地与长眠于地下千年的古代诗人对饮一杯,然后轻吟一两首诗人的作品。比尔说:“古代诗人特别爱喝酒,我想,他们会喜欢我的威士忌。”就这样,不管是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名人墓地,还是静静湮没在玉米地中的一抔黄土,都留下了比尔这样一位普通美国人敬献的他所珍藏的美酒。

在读者眼里,比尔是一个另类,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行走者,更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领悟和无限热爱的美国人。

从《寻人不遇》书中提供的手绘地图可以看出,他前期一定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大量的资料查阅,否则他不会对诗人生平、事迹以及野史趣闻叙述的那么翔实、细致。再加上年代久远,部分诗人的墓地早已无处寻觅,此次旅行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位年近古稀的老爷爷,历时一个多月,奔波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仅是这种精神和毅力就让人叹服。

比尔在书中这样写道:“我所拜访的诗人们的墓地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大的区别。有的简陋,有的宏伟,有的已经变成农人的耕地,而有的则成了乡村垃圾场。但他们的诗歌却流传下来,在那些甚至没有什么文化的农人的明灭烟火里鲜活着。那些诗并不会专属于富商或者高官,诗歌可以超越财富和权力,它直入人心,甚至能让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听众

0

收听

0

好友

翰林

Rank: 9Rank: 9Rank: 9

UID
56743
积分
10064
回帖
10413
主题
2
铜币
41413
威望
4854
银币
17
贡献
1
发书数
1
注册时间
2016-10-1
最后登录
2024-6-30
在线时间
1234 小时
发表于 2016-11-1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别国的文学,更加容易产生崇拜心理,因为距离产生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4-7-1 07:48 , Processed in 0.0384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