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入阿拉伯的靈魂與中東族群記憶的壯闊之旅, 帶領讀者踏入滾滾黃沙、游牧營帳、駱駝商隊與伊斯蘭拜禱聲的世界,揭開阿拉伯歷史的面紗。 一千一百多年前,傑出的早期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第,把講述阿拉伯故事這項任務,比喻成「有人發現一大堆散落的寶石, 有各種不同的款式和顏色,然後得想辦法按照秩序將它們串接起來,變成一條珍貴項鍊」。 《阿拉伯人三千年》接下了這項任務。在本書中,作家暨知名學者提姆•麥金塔─史密斯以細節豐富、 流暢優美的文字,搭配他別具一格的說故事方式,將阿拉伯民族與部落在廣袤世界開疆拓土、 傳播文化的過程依年代串接起來,讓我們看到語言之線如何貫穿了阿拉伯的歷史與認同。 從最早期沙漠岩石上的塗鴉,到晚近往往相當血腥的壓制異聲──他聆聽阿拉伯人數千年來的聲音,也聆聽他們「口若懸河的沉默」。 本書中年代最早上溯至西元前九世紀,涵蓋了伊斯蘭出現之前與之後,各一千四百年留有紀錄的歷史時期。 在伊斯蘭之前,文學與文化大多是口語的。當第一本阿拉伯文書籍《古蘭經》問世以後,它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快速團結了阿拉伯人。 然而不到三百年,大一統的阿拉伯就成了只能追憶的珍貴往事。接下來的一千年,除了兩次例外,阿拉伯人都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先後受到土耳其人、波斯人、柏柏人和歐洲人的統治。近期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和隨後的混亂餘波再次顯示,話語──標語和宣傳、 喑啞的真相與喧鬧的謊言──仍然在形塑著阿拉伯世界;兼具創造與毀滅力量的歷史「火輪」依舊滾動不止,直至今日…… 這部宏觀的著作涵蓋了近三千年的阿拉伯歷史,藉由追溯阿拉伯語言的起源細說從頭, 再探討到這種語言如何形塑擴散於三大洲的宗教、文化與人民樣貌。讀者可破除長年的迷思與誤解, 更加理解世界發展的全貌。本書不僅是一本扎實的歷史作品,更是一趟跨越時空的紙上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