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回复: 0

《巨人的陨落》:巨人陨落,我们依然生活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941
      回帖
109
      主题
206
      发书数
0
      威望
783
      铜币
24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9
发表于 2025-5-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看过太多影视文学作品,但是对于一战,我们了解的似乎要少很多。不仅仅对战争本身,仅仅从中学历史课本上知道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索姆河战役的残酷,以及战后巴黎和会分赃对我们的出卖和伤害,其他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了。上个世纪初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他们流行什么,喜欢谈论什么话题,他们怎么看当时的阶级和文化?对此我很好奇,但一直没有深入的了解。《巨人的陨落》一书,从一站前的和平时代开始,一直到战后的巴黎和会,围绕这段历史时代,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肯·福莱特用百万字的皇皇巨著,描述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物在这场战争,这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

  巧妙的构思,让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人物水乳交融,把一百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小说腰封上说:

  平均3个通宵读完,十年来,最快速度横扫欧美16国排行榜的超级小说

  不用3个通宵,6日上午拿到这套书,7号晚上我就一口气全部读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句话——根本停不下来!

  精彩的人物和真实的生活

  很遗憾,读完整本小说,我没有找到哪个是真正的主人公,如同《天龙八部》,如同《冰与火之歌》,这种级别的作品因为太过宏大,而没有办法以哪一个人物具体叙事,因此作者塑造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这些人物各个栩栩如生,各自有各自的身份地位、信仰立场,好恶个性等等,作者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他们写活了,仿佛他们就是历史中真真正正存在过一样,是他们,和他们身边的那些人一起,推动了整个历史进程。不管是性格耿直却能干的威尔士矿工少年,个性泼辣却为贵族生下私生子的女管家,爱上敌国官员、强调女权的女勋爵,敢于担当、善于吃苦耐劳的俄罗斯工人,还是英俊富有、控制欲强的英格兰伯爵,真实而精彩,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认知和观念,无一不是在告诉我——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真实的人,而不是现代文学大师笔下塑造的虚拟人物。而除了小说家塑造的人物以外,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也不时的出现在纸上,似乎在旁证着故事的真实性。

  小说更加生动之处在于:整本书中将当时各个欧洲国家不同阶层的生活真实再现:

  对于威尔士矿工生活场所和当时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英国严重污染的粉尘雾霾对环境的影响,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帝都雾霾和黑煤窑(别问我为什么联想到现在)

  对于英国贵族社交生活,连餐桌上的物品摆放以及上菜次序都一丝不苟到“英伦范儿”十足,女士就餐完毕如何离席的暗示,英国贵族闲谈政治话题的切入点,都似乎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影像。

  对于美国夜总会里的纸醉金迷,俄国平民排队买面包的“传统”,还有德意志中即便是贵族依然食物不足的窘迫,作者看似不经意之间落笔,却生动的复制了当时各国的真实生活。

  据说作者在作品出版前,一定要请专业历史学家校对修订,确保书中人物严格按照当时真实情景生活和行动,这份心力也是成就小说伟大的原因之一。

  真实的历史与残酷的战争

  而这本小说最真实的地方不在于他再现了一战时期各国人们的生活,而是把真实的历史融入其中,以至于我们明明知道《巨人的陨落》是一本虚构类作品,我们却难以分清真实历史和虚构故事之间的界限。

  有时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现在了虚构的情境中,比如英王乔治(真实人物)到菲茨伯爵(虚构人物)的庄园里做客。

  有时候是虚构人物见证了真正的历史事件,比如俄国近卫军下士格雷戈里(虚构人物)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攻克冬宫(真实事件)。

  也有时候是虚拟人物和真实人物一起推动史实发展。比如白宫工作人员格斯(虚拟人物)为美国威尔逊总统(真实人物)关于成立“国联”(知道大家对这个没有好印象)发表演讲做准备。

  作者在小说后记中提到他的写作原则是:

  “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于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

  而整部小说,乃至整个小说发生的真实历史时代,最不可能忽略的当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小说中用非常生动的笔墨和大量篇幅描写了战争中的双方表现,最为细致的莫过于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从身为贵族、性格专断但渴望在战争中建立功勋的菲茨上校,到只是想活下来却自觉自己有责任带领战友活下去的基督徒比利下士,故事在人与人之间交互中展开,战事也在人与人之间的杀戮中发展。真实史实中,英法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 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德军损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这场一次大战中最为残酷的战役,以菲茨领导的第三团和比利隶属的排这样微观的视角去观察,则更加血型残酷。当人们透过比利下士的视角,看到自己的发小被机枪爆头扑地,身上还穿着母亲亲手织就的褐色毛衣;看到不满16岁被骗参军的小孩因为害怕后退未果被执法队枪决;看到自己部队伤亡惨重的突入战壕,尚未补充弹药就发现敌人压了上来……那种绝望和麻木的情绪,似乎也传递到读者心中。

  除了一次世界大战以外,小说同样生动刻画了其他当时发生的许许多多的真实历史事件,他们或是小说中人物所亲历,或是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所说出来。不管是当时刚刚开始萌芽的女权运动,还是美国禁酒令引发的走私横行;不管是俄国沙皇镇压民众,还是德国外交官谈论萨拉热窝事件,波澜壮阔的历史随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而徐徐展开。

  谁是陨落的巨人

  而三本书读完以后,我不禁想要思索一个问题——谁是“陨落的巨人”?

  作者耗费笔墨描写的各个国家的人物中似乎没有能担当起“巨人”二字的角色:英国矿工的儿子比利,游手好闲的俄国小混混、美国上门女婿列夫,憨厚重情的俄国工人、红军战士格雷戈里,德国特工沃尔特,美国白宫官员格斯、英国伯爵菲茨上校、崇尚女权的女勋爵芙黛,亦或是和主人偷情怀孕后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女管家艾瑟尔?

  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巨人”,真正陨落的巨人,其实是:

  那些代表欧洲列强势力的旧秩序,他们在世界大战中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那些陈腐不堪不知变通的旧观念,他们在新事物出现以后因此一蹶不振;

  那个讲求秩序、等级森严却罔顾人性的旧时代,他们被历史的车轮碾压粉碎。

  故事的最后,美国大亨被上门女婿口角中失手打死,女儿却维系丈夫而声称心脏病犯了;被守旧的贵族指控叛国的士兵比利成为了英国工党的代表人;英国女勋爵为了爱情甘愿放弃一切到德国为了面包而去夜总会弹琴;以前成天被侮辱和损害的俄国士兵格雷戈里则成为苏维埃高层干部……

  而最后的高潮在于:曾经高高在上的伯爵,在公众场合于曾经偷情的女管家以及私生子相遇,却不得不侧身让道,那些过去的荣光和秩序,已经被新的规则所替代。不禁想起一首著名的古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字数:2455
原作者:药山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237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0 07:45 , Processed in 0.0720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