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4|回复: 1

[历史、地理]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作者: 定宜庄【EPUB】

[复制链接]

用户组:侍讲

重建论坛勋章

      UID
529
      积分
21170
      回帖
516
      主题
3258
      发书数
3257
      威望
16026
      铜币
428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1
发表于 2025-4-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是《中国知青史》的前半部分,迄止时间为1953年到1968年。根据官方文献档案与当时的公开出版物,分析和叙述了“文革”前知青上山下乡作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安置政策出台、演变和形成的过程。作者明确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出台.不仅出于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的考虑,而且与建国后几乎每一项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紧密相关,是各种政策施行造成的结果。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计划经济的背景来看待知青上山下乡的问题。

第二,“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国家劳动力调配工作的重要一环.旨在为无法在城市升学就业的青年开辟新的就业道路。但无论作为一项安置工作,还是以后发展成为一场运动,从指导思想和具体运行机制上,都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更不能采取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做法。

第三,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明确区分知青。并对他们作出分别研究。狭义的知青特指1962年知青安置成为国家一项专门工作后从大中城市下乡的中学毕业生,其中“文革”期间毕业的“老三届”及其以后陆续从中学毕业的城市青年,通常被人们看作是知青的主体。但从广义来说,知青还应包括家在农村、毕业后又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回乡青年”。他们才是知青上山下乡的先行者,也是人数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批人,因此《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用大量篇幅,列举大量事实,阐述了回乡知青群体与他们的经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796
      积分
252
      回帖
163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70
      铜币
26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0
发表于 2025-4-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瞅瞅感谢大佬分享
[发帖际遇]: cb1970 向女王献媚,收到打赏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1 04:35 , Processed in 0.0784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