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3|回复: 0

《白》:用“白”来接受生命和哀悼逝者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941
      回帖
109
      主题
206
      发书数
0
      威望
783
      铜币
24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9
发表于 2025-4-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里有一小节,韩江写她身处波兰,看到人们哀悼曾在战争中惨遭屠杀的逝者。她瞬间想到的是发生在自己祖国的事情,很多逝去的人,在祖国没有得到真正的悼念。她的观察一定也让我们心有戚戚焉,这片土地同样有太多生命不幸逝去,然而常常人们还没有充分哀悼,哀悼的空间已经失去,迅速缩小,终于被迫停止哀悼,遗忘奏效。《白》很像美国作家玛吉·尼尔森的著作《蓝》,但它显然又不是一本关于最朴素色彩的哲思絮语。韩江说她想写的是渗透着生与死那凄凉的白,生命与哀悼,是《白》更想表达的。只有真切的哀悼,才能为活着的生命注入重量。

  为了写作该书,韩江起初做了白色有关的词组目录。后来发现这样并不奏效,写作不是词组的扩展游戏,也容易流于肤浅。于是刚写完《少年来了》的韩江暂时搁笔,来到了雪雾凄迷的白城华沙,希望在这里得到身心的净化,用生命体验去唤醒更内在的思索,借助时间的锋利之刃雕刻出作品的形状,最终完成了《白》的前两章。

  华沙是一座遭到严重战争破坏的城市,也是欧洲唯一一座曾抵抗纳粹暴行的城市。这座城市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死过一次”表述毫不为过,无数的受难幽灵仍在各处飘荡。韩江在这悲怆的城市整日漫步游荡,想起了一个有着相似命运的人,她只活了两个小时、素未谋面的姐姐。

  她的姐姐有着半月糕的白皙肤色,在母亲制作的洁白婴儿服中死去。母亲一声声呼唤“活下去”,也没能留住这个脆弱小生命。过去韩江对这个姐姐可能从未留心,但在华沙她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声称自己六岁时死去的哥哥,灵魂一直陪伴着他。韩江不由想到她的姐姐,只活了两个小时的她,算有灵魂吗?如果有,姐姐是否曾来找过她呢?她今天确切的生命,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偶然性。姐姐当时要是活了下来,她的生命便相应不存在了。韩江不得不凝视生命的价值,思索“活下去”意味着什么。假如她能回到姐姐活在世间的那两个小时,她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帮助姐姐战胜死亡的意志?

  不是本能反应呼喊姐姐“活下去”,韩江进行一场答案未明的拉锯战。因为生活不会特别偏袒任何人,只展示给他洁白的一面,活下去就不可避免遭遇洁白被玷污,美好的憧憬破灭,灵魂产生褶皱。迷恋白雪的人,有一天会视雪天如严寒仇敌般的存在。活下去这件事,难道不应该被严肃质疑?但对于一个未能看清世界的夭折生命,又有什么理由告知她这些残酷的事情?如果姐姐能倾听,韩江想她只愿告诉姐姐活着明亮的一面。发自肺腑和姐姐说,活下来,活下去,当活着的价值被削弱时,还有白色的事物给予人安慰,如圣洁的白鸟、闪着银光的鳀鱼群,都令人无限感动。韩江的写作一贯透着沁入骨髓的寒意,不一样的是,《白》里充满了温度不明的细节之物:白色的盐粒、方糖、纯棉的枕套;不同形态的雪,哈出的白色气体……都唤醒着人们的感官、思绪回忆,感受到了活着的真实美好。

  《白》是韩江献给姐姐和逝者的告慰书,韩江则也通过这段对过往的追溯,不再对自身的存在抱有怀疑和推翻的念头,而是尽力保持活着的温度,担起生命的重量去求索写作。把自己的人生借给姐姐,代她观看她从未见过的、各种喜悦动人的白。

字数:1118
原作者:bird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216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9 23:22 , Processed in 0.0662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