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74|回复: 0

创伤、疼痛、爱和自我救赎——读陈继明的长篇《大声独白》(马明高)

[复制链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215
      积分
1560
      回帖
182
      主题
13
      发书数
9
      威望
253
      铜币
1876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今安在 于 2025-3-3 11:02 编辑


陈继明
  甘肃天水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七步镇》、《平安批》、《敦煌》等。作品曾获曾获中国好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语文学奖(年度小说家)、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西班牙语、俄语、泰语等。

长篇小说《大声独白》(陈继明)
  这是一个关于疼痛与疗愈的故事。李杜从陕西来到广州读医学院,是因为父亲患有顽固的幻肢痛,夜夜因为早已截掉的胳膊发出痛苦的呻吟。在广州,他与美丽空姐堕入爱情,可婚姻只维系了123天。他去美国学习疼痛学与心理学,也参与了对卢旺达惨案幸存者的心理治疗。回国后他创设了私人心理诊所,第一个病人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口头禅是:“我是用故事看病的人。”所有的慢性疼痛都不是孤立的医学事件,他的治疗途径是深度进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历程,寻找隐秘病因。一次,在治疗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时,猝不及防,他遭遇与谜团紧密粘连的“真相”……天空与大地是没有记忆的,而所有经历过的情感,却定义了一个人的“小世界”。


《大声独白》插图:杜凡

《收获》书评·262

创伤、疼痛、爱和自我救赎

——读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大声独白》

马明高

  

  其实,这是一部书写爱的长篇小说。当然,它更多关切是人的疼痛、创伤、疼痛的疗愈与自我救赎。但是,这一切都是和李杜与景园的爱情故事有关的。小说从始至终都是叙写的这两个人深深的爱情故事。这也是这一部小说耐人寻味与好看的地方。

  现在的好多小说都在回避情爱和情欲这些人类真实的日常性情感,或者也因为这些日常性情感也在淡化、弱化和“躺平”?我个人觉得,这方面写得好的就是陈继明的这部《大声独白》和索南才让的《野色》。其实,这才是真实的人类的情感生活。

  《大声独白》就是以情动人的,尽管小说中充满了精神思考与生命哲思,我是一直被主人公李杜和景园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我尤其喜欢小说前半部分的叙述腔调。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作家叙述时的语气、语调、语感和语言,直接决定并构成了小说的形式、品质和风格。

  《大声独白》真的是一种诚挚而充满深情的“独白”,小说的“引子”,从一开始就把主人公李杜定位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是用故事看病的人”,“我只有故事,故事就是我的药”(《收获》2025年第1期,第151页)。李杜是一位医生,而且是主治疼痛的医生,而且这位医生是“大帅哥”,为人谦和,“总是抢着买单、爱喝酒,酒量很大”但又“不耍酒疯”的万人迷,他要讲的就是他和他当空姐的前妻的爱情故事。小说的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善于听故事的人,是一个聆听者。由李杜和景园的爱情故事,引出了王燕和“香蕉”的故事,景园和岳东的故事,美国黑人沃克和西藏女子央拉的故事,引出了1992年美国的暴乱事件和1994年卢旺达的事件,由李杜从美国回来后开办私人心理诊所和他的返乡,引出了父亲的家族故事和父亲与同事赵登贵在木器厂的故事……这些众人故事的宽阔度和历史景深,共同构成的纵横交错,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叙写和思考人类疼痛并且重新看人的小说。主人公李杜通过故事帮助患者理清人内心的“纠结”与心灵的“创伤”。通过治疗被拐卖孤儿小米粒狐独症的病例,叙写他不仅是在治愈他人,而且也是治愈自己的内心痛苦、孤独以及由于小时候爱的缺失造成的心灵创伤。

  在现在这种社会加速、信息化和智能化十分发达的背景下,现代人个体心理与生理问题频繁呈现,愈演愈烈,这部小说所描绘和呈现的人与自己的创伤、内心对抗、痛苦、狐独,以及对爱的渴望、寻找和自我救赎,都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李杜深爱着景园。但是,他有时也会觉得,肉体会逃离精神,独自行动。李杜发现景园经常会做噩梦,“半夜突然从梦中惊醒,面色苍白,喘息声很大,皮肤潮湿,满身是汗,紧紧地抱着他不松手。”(同上,第163页)与此同时,李杜还发现景园身上还有文身,“还是在最秘密的地方,一只翩然欲飞的紫色蝴蝶”。所以,他不由得会经常去想,“还有谁见过这只美丽的蝴蝶”,随着感情的逐渐加深,到了结婚以后,他也不由得经常去想,究竟有几个人和她做过爱。果真,他们结婚123天就离婚了。

  小说用温柔且忧伤的叙述腔调,用了很大的篇幅去叙写李杜和景园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独特的生活切面,成为了人类情感脆弱性的象征。

  到了小说的下部,我们就从岳东那里知道了,景园的这种经常深夜做噩梦,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疼痛。这种心灵的疼痛,尽管跟李杜父亲的“幻肢痛”不同,却也是来自小时候的心灵创伤。它也和人的神经、情绪、记忆有关。因为她奶奶的死与她有关。在八九岁的时候,为了阻止父母的离婚,把父母都吸引回来,她故意拧开家里的煤气罐,她和奶奶都中毒了,都被送到医院抢救,但是,她被抢救过来了,奶奶却死了。这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所以,她一直渴望能有一个强大的力量能把从这种心灵的黑暗世界里拯救出来。这种强悍的力量,经常会被她幻化为一种男人的力量。因此,在她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在梦里梦见过一个“很男人”的男人,从此她把这个男人叫做施然,她经常会给这个幻想中的男人写日记、写信,隔一段时间会穿上男装,把自己打扮成施然的样子,到酒吧里唱歌跳舞。直到她后来见到了李杜,在谈恋爱期间,她认为找到了心目中的施然,找到了那个“很男人”的人。可是,结婚之后,她才感到不是如此。她感到李杜仅仅有些方面像施然,但他有一大堆缺点,例如疯狂、嫉妒、小家子气、顾虑重重等等。所以,她从心灵上无法获得治愈和救赎,最后,只好从婚姻中逃离出来,这样才觉得对得起李杜,也对得起自己,从此破罐子破摔,和岳东结婚,只为了过不存在爱的单纯的肉欲生活,直至2004年在一起空难中离世。

  李杜的父亲是真正的“幻肢痛”,年轻的时候,在木器厂和同事赵登贵锯树时砸断右臂,不得不截肢。从此,赵登贵代替了他,成了厂里最好的木匠,父亲“从一个英俊有为的木匠变成一个失败的人,一个忧都的人,一个永远生活在阴影中的人”(同上,第192页),心灵上造成了创伤。后来,李杜随父亲返乡回老家,才知道父亲从来都不去外婆家,才知道爷爷不是父亲的亲父亲,而是伯属的大爷爷。父亲根本没有过他的亲父亲,亲父亲死于民国二十年的一次乡间仇杀。父亲是在三十年后由爷爷做主过继给没有后的大爷爷的。仔细分析民国二十年正月十六日的这场乡间仇杀,大爷爷不仅给几个蒙面人乱刀砍死,而且被毁尸。这些家族史成为父亲“幻肢痛”的另一个隐蔽的深层次原因。

  大自然中的任何一次人类不可抗拒的灾难,譬如大地震、大洪灾、大旱灾、大矿难等,还有各种人为的灾难、暴乱、战争等,都会给人类造成不可挽回不可磨灭的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1992年的美国暴乱、1994年卢旺达事件,就给沃克、露丝、碧爱翠思等更多的人造成了身体和心灵的巨大创伤。这些巨大的创伤造成的身体疼痛,往往跟人过去更多的记忆有关,其疼痛的隐形秘密都在人的深层记忆之中,而且人的记忆无法消除,身体的疼痛也就无法消除。而且,“任何疼痛,都是创伤、不幸、不安、内心痛苦等感觉的综合体”,“好像有一群饿鬼在肆无忌惮地撕咬我的灵魂”(同上,第191页),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相互叠加,使疼痛成为人身体的呼吸,让人疼痛难耐,疼痛难忍。

  这些疼痛都是独一无二的,极为个人化的,在其背后都有着一种隐蔽的、秘密的“疼痛生成史”。

  生命遭遇与人类灾难造成的创伤与疼痛,只能靠自我治愈和他人帮助治疗,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拯救、自我救赎、自我疗愈,只有靠人类的利他、为他、为公的大爱精神才能彻底治愈。

  李杜帮助父亲治愈“幻肢痛”,是通过理清父亲与家乡亲人的情感,和过去的一切和解来实现的。人际关系中的理解、宽容、和解与爱,都可能成为救赎疼痛的巨大与持久的韧性力量。李杜在治疗孤独症孩子米粒时,他自己也陷入了巨大的心理疼痛之中,这说明疼痛能够揭示出人灵魂深处的隐秘。其实,疼痛就是灵魂的表征,它不只是人的心理感受,更是灵魂深处的隐隐作痛。景园的噩梦,父亲、沃克、露丝、碧爱翠思的疼痛,都是身体创伤在人精神上的延续,都是灵魂在肉体痛苦下的挣扎与反抗。这一系列的疼痛故事都呈现出了灵魂在面对复杂情感和事件时的脆弱、矛盾和无奈;李杜在参与对卢旺达幸存者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看到了人类巨大的苦难和疼痛。这些经历使他的灵魂得到了超越,让他能够理解自己与景园、香蕉与王燕、景园与岳东的情感故事、沃克与央拉的情感故事,以及自己与央拉的爱情提供了精神底色,他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疼痛、情感和得失,而是思考整个人类的创伤、疼痛与自我救赎,体现出的是人的灵魂在面对苦难时,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从整部小说来看,李杜从一个为治愈父亲的“幻肢痛”而出国求学的医学生,最后成长为一个深入理解人类疼痛本质的心理医生,去关注和思考人类的疼痛问题的专家,都是在叙写他的灵魂在不断的觉醒。李杜对疼痛和孤独不断治疗的探索过程,正是他从单纯的医学手段转向关注患者的生命故事与精神世界,是他灵魂觉醒后追求对人的灵魂与精神的救赎过程。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言,我们所承受的苦难,都将使我们的灵魂更加深邃。但是,毛姆也说过,苦难是灵魂的锻造者,只有在痛苦中,人才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因此,陈继明的《大声独白》将李杜的个体“故事”,从现代化城市广州讲到了美国与卢旺达、四川省的阿坝州,讲到了陕西省的武功县和旬邑县,现实社会与历史讲述相结合,书写的正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创伤、疼痛、爱与自我救赎的共鸣和共情。小说通过李杜的视角与经历、感悟与思考,去观照人类的疼痛,去对“人类疼痛”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去窥见一个时代的心灵状态,去理解人类共同的痛苦,去呼唤疗愈和救赎人类痛苦的强烈愿望。

  小说的整个叙事是缓慢的,叙述的腔调是忧伤的,第一人称“我”(李杜)的独特叙事视角,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而且能够让读者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心理感受与精神体验。而且开头的第三人称“引子”,与后面小说的自述故事巧妙构成一种复调,形成了一种对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层次,丰饶了小说的叙述肌理。小说的叙事结构也很新颖而巧妙,将李杜与景园的情感关系、爱情故事作为主线,贯穿于全部,尽管李杜已经与央拉有了新的爱情故事,但是,他的心中依然对景园充满深意,久久不能放下。这使得小说成为了一部充满回望与追溯的忧伤格调,在淡淡的忧伤与饱满的情感叙述中,又有着缓慢而沉稳的理性思索与哲学思考。首尾形成的自洽性叙事时空,与小说中间扩散的外部事件,还有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悸动,都是相互揉合而融成一体,使得人类的疼痛形态特征与创伤根源形成了递进式的自然呈现。小说对景园、沃克、央拉和父亲等人物的细腻塑造与刻画是成功的,令人难忘的,尤其是对景园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小说充分展现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鲜明的个性与复杂的情感关系。李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和核心人物,对他的成长、困惑、情感痛苦与挣扎,对他的生存体验、人生经历与理性感悟,都刻画叙写得生动形象,充满了生命质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茨威格说,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读这部小说的过程,是我们为李杜与景园失败的爱情故事忧伤的过程,是我们为小说中的那么多不一样的疼痛“故事”疼痛的过程,但是,小说对于“人类疼痛”的深度剖析,对于“人类疼痛”这一个多维的、多元的、涉及人性深处的命题的思考,是读者难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李杜与景园、央拉的情感经历与爱情故事,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人类情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体现出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情感面前的无奈与挣扎,以及爱、宽容、理解等美德在面对“疼痛”时可能产生的矛盾,这些对人性与情感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深切观照,都是令人久久不能忘记的。这可能就是《大声独白》让我们读后留下的最深情的“独白”。

  2025年1月30日写于山西孝义

  作者简介:
  
马明高
  山西省孝义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文学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七百余万字,编创的五部电视剧在央视和各省卫视播放,出版著作二十多部,获央视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中国文联全国优秀评论文章,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赵树理文学奖、山西文艺评论奖、人民文学观音山杯游记散文奖、中华读书报散文奖和浙江作协非虚构散文奖等十余项奖项。

  字数:4275


  转载来源:收获公众号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L61rxQO3n1Fw37fKz_PjP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4:26 , Processed in 0.0718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