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09|回复: 0

《巴别塔》 语言即魔法,翻译即背叛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817
      回帖
89
      主题
176
      发书数
0
      威望
684
      铜币
2337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这本书是科幻小说,好像不太对劲,我更愿意称之为“推想小说”。也就是说,从一个假设出发,用推理演绎去架构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

  封面上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本书主旨:“语言即魔法,翻译即背叛”。

  这是一个和我们几乎相同的平行世界,19世纪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正大踏步进入工业时代,并在全世界疯狂扩张,掠夺资源。只有一点区别,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是蒸汽机,而是“刻银术”——一种由语言操控的巫术。

  更确切地说,这种巫术源自于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损耗”。

  如果你曾学习过母语之外的语言,就会知道完全精准的翻译并不存在。每一种语言都会带着一个族群亘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与记忆。一个词语代指的事物,即使和另一种语言中的词语相似,但总有一些偏差。

  比如说汉语中的“明白”,翻译成英文可以是understand,然而在“理解”和“懂得”的意思之外,“明白”每一个字都有其它意思,“明”是光亮,“白”是颜色,这两层含义在翻译时便损耗掉了。如果有人在一片白银两边各自镌刻“明白”与它对应的“understand”,并轻轻念出它们,就会释放出奇妙的力量,让事物变白变亮。

  基于同样的原理,人们可以用刻银术纺织毛线、驱动车辆、建造房屋……多姿多彩的现代世界,处处暗藏着刻银术的影响,它成了这个世界技术进步的本源。

  很容易就能推理出来,越是相近的语言,翻译过程中损耗得越少,刻银术的力量也就越弱;天南地北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相遇,更容易迸发出无穷的伟力。所以英国殖民者很快就把眼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古国——印度和中国。

  本书主角罗宾原本是广州的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儿,被一位英国绅士发现并带到了伦敦,习得语言学常识后,又进入了神圣的牛津大学。在那里,他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核心——巴别塔。

  《圣经》中,人类因为语言的千差万别无法理解,导致巴别塔建设失败。而刻银术的研究和创新,极度依赖优秀的翻译,但如果不是从小浸润在一种语言中,理解肯定会有偏差。所以英国人从全世界搜罗不同语言出身的孩童,送入巴别塔中,让他们成为连接各大族群的桥梁。

  罗宾就像初到霍格沃茨的哈利波特,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边结识来自印度、法国和海地的新朋友,紧张、充实又自在。然而一次意外中,他认识了另一个从中国来的孩子,也看到了辉煌壮丽的巴别塔内,埋藏的真相……

  白银是资源,语言也是资源。

  为什么大英帝国从全世界掠夺资源,却从不肯把最先进的刻银术扩展到全世界?为什么刻银术可以让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却救不了一个普通女人的性命?为什么英国人明知道鸦片危害极大,还要向中国大量出口?

  罗宾决定乘坐渡轮回到中国,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在那里,他将见到林则徐……

  本书作者匡灵秀是一位90后华裔女作家,生在广州,长在美国,在英国牛津读书。小说中融入了大量她自己的经历和对历史、文化、殖民主义的思考。

  我不能剧透,但我保证,本书的结尾我见过最具华彩、最有力量的小说结尾之一。

字数:1028
原作者:安迪斯晨风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5283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3:11 , Processed in 0.0941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