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0|回复: 0

《恶女的告白》:从《漫长的午后》到《恶女的告白》,这是个聪明的改名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886
      回帖
297
      主题
146
      发书数
0
      威望
664
      铜币
36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一下午看完了这本书。跟大家的感受一样,文笔很细腻,对女性心理和处境的刻画很深刻,竟然是男作者写出来的书,真叫人惊叹。不过作者从前就写过《绝叫》,当时还是较为冷静克制的笔触在写女性困境,到了这本书感觉对于女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可贵的进步,可贵的作者。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想,其实很多女性主义书籍的一个困境是基本只有女性在看在讨论,绝大部分男人处于抵抗或者漠视的状态。叶真中显身为男性书写女性故事,哪怕是猎奇也好,都会引起更多男性对这本书以及其中主题的关注,这是件好事。 另外,这本书有一个极大的争议。原作叫《漫长的午后》,中文版改成《恶女的告白》。很多人都骂这个改名拉低了书的档次,我却觉得结合书的情节来看很有意思。

  书里的女主是图书编辑,策划出版了系列畅销书,商业角度大获成功,但她内心却觉得那些书很垃圾,很不安。然而偏偏又是因为畅销书的成功,才帮助她继续出版叫好不叫座的故事书。 这个故事,会不会跟这本书的改名有种隐隐的联系呢?原名《漫长的午后》让人联想起《漫长的告别》《明亮的夜晚》等书名。前者是连村上春树也推荐的,使侦探小说从畅销类迈入文学类的经典;后者是让人感动落泪的不同代际女性相互扶持的温暖故事。

  这几本书我都很喜欢,但说老实话,即使是我,乍一看到这几个书名,也不会第一时间就兴起翻阅的念头。很惭愧,《漫长的告别》我是被腰封上的“村上春树推荐”以及“硬汉推理巅峰”之类字眼吸引的,《明亮的夜晚》也是被腰封上的“韩国作家”和“女性主义”标签吸引,随后才慢慢读进去的。

  要说《漫长的告别》或者《明亮的夜晚》这些书名不好吗?当然不是。我认为这几个书名都完整地表达了主题深意,可这些韵味是在合上书本后才能品味出来的。如果抛弃一切标签,甚至没有那些(连我自己也经常吐槽的)腰封推荐语,但看书名,我可能根本不会翻开它们。

  我想,这也许是编辑将这本书的书名从《漫长的午后》改成《恶女的告白》的部分原因。一个挺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处在一个浅阅读的时代,已经习惯接收直白的表达了。跟一个天天喝可乐的人说一杯茶有多少余香,已经习惯了刚进口就味蕾爆炸的人,能留出多少耐心等茶韵出现呢?

  可是这本书确实好,主题也好,叙事节奏也好,情感表达也流畅,情节令人动容(除了结尾有点故弄玄虚)。或许编辑实在不舍得让可乐成瘾者们错过这样一杯好茶,干脆就拿出马克笔,刷刷刷把茶杯上的标签改成“劲爆饮料,一喝就忘不掉!”,把大家“骗进来”喝了再说。

  以上当然是我的胡乱猜测,但我觉得不无道理。

  前面提过,这本书里的女主身为编辑,也在所经手书籍的“商业价值”和“文学价值”之间挣扎过。现实中的编辑当然是看完了这本书,知道女主内心矛盾的。而且通读全文后,也很清楚原作者取名《漫长的午后》的用意。然而ta还是把书名改成了《恶女的告白》——把一本通篇讨论女性困境和互助的书,在封面打上大大的“恶女”标签。

  很讽刺,但我觉得讽刺的不是编辑,而是现实。毕竟,我就是那个被新书名“一击即中”的读者,我就是那个看见“恶女”标签而兴致勃勃翻书的人。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聪明的改名。

  只是不知道,当编辑定下这个名字时,有没有想起女主,有没有从她身上看见自己的某些心路历程呢?

  总字数:1162
  作者:嗷呜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78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6:08 , Processed in 0.0924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