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06|回复: 0

《童年的终结》:克拉克的哲学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1971
      积分
1131
      回帖
52
      主题
255
      发书数
0
      威望
977
      铜币
38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3
发表于 2025-3-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本书我读的很快,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读完却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这实在是一件很少出现的事情。

  这世界上的小说有四类:第一类:文字艰深晦涩,思想深邃,比如废名的书,艾科的书,博尔赫斯的书;第二类:文字浅显轻松,思想也颇为浅陋。这类书太多,不举例子了。第三类:文字生涩拗口,思想却粗陋流俗。这种在二流小说家里尤其多,说了得罪人。第四类,文字浅显流畅却思想卓著。这种书极少。我觉得克拉克这本可以算是。

  这本书的写法很简单。与外星人接触的开端,中期,与尾声。这个过程,也是地球文明逐渐消解的过程。这本书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说说的地方。

  其一,地球文明与外星人的接触并不是像以往的科幻中以一种爆裂的对抗开始的。虽然地球上出现了反抗组织,但基本是逆流而动,很快就消亡了。外星人带来了地球人所期待但却无法通过自身的文明动力所达成的东西:核武器的消亡,世界和平,生活的富足,种族的平等。外星人并不残忍并不充满杀戮,但是有意思的是,克拉克的笔下,外星人也并不呈现出温情脉脉的面貌。他们以一种极为理性的方式审视着地球人和他们的文明。人类文明的消亡好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文明的发展丧失了突破自己瓶颈的动力。于是,他们就被更高的文明所抛弃了。

  其二,克拉克这是因为外星人本身也是“木偶”,他们也被更高的文明监视着。这个想法实在很妙(当然也被后来的作家用烂了)。很有《庄子》里“罔两问景”那则故事的妙处。魍魉问影子,你为什么一会儿行一会儿走呢?影子说,那是因为我的本体在行在走啊?那你的本体又为什么在走在停呢?那是因为本体有依附的对象啊。那本体的依附对象依附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问下去。我不知道克拉克有没有读过《庄子》这则故事,但是这个小说确实得了庄子之妙。

  第三,正如书的题目所明示的。人类的文明,较之外星智慧文明,只是像个儿童一样。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种比较尺度的变化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人类中心主义者看来,一切必须以人类的标准去衡量。但是我们换一个思路,从更高的视角看,人类只不过是一只蝼蚁而已。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如同一颗尘埃般渺小。外星人对于人类,就如同人类对于一只狗,而外星文明对于超智慧的存在,又犹如一只蝼蚁。我们的伟大,其实只是幻象,人类正如蝼蚁般卑微。刘慈欣的东西,明显受到这样一种哲学影响巨大。从思想角度而言,克拉克远超大刘。

  第四,一部好的作品,其结尾,永远不应该是封闭的。这本书的结尾留给我们许多疑问:人类究竟是如何变成了阿米巴变形虫的样子?外星人监察人类是为了找出文明发展的新路径吗?那超智慧生物为什么要指使外星人监察人类呢?难道是那些超智慧生物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他们希望通过查看各种文明的可能性找出一条克服自己局限的新路吗?人类的发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的努力竟然是徒然的:人类根本没有做好和其他星际文明进行竞争的准备(大刘显然借鉴了这个思想)。然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外星文明的介入,是不是直接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消退呢?外星人像保姆一样照看着我们,他们想在人类身上发现心灵感应的超能力,可是最后他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心灵感应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外星人要感兴趣?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但我觉得也是本书的妙处所在。

  好的东西很多,想必不同读者有不同体会。再说两点遗憾吧:

  首先,本书的对话写的有些啰嗦。让文章的色彩和画面感打了折扣。

  其次,我觉得最后的结尾一章可以删去。小说要是停在主人公弹钢琴那一段就完美了。

  总字数:1278
  作者:尘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03851/

[发帖际遇]: 鸿田 成为×点签约作家,收入 1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24 05:13 , Processed in 0.0773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