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10|回复: 0

《萨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蠢人,都与我无关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窗前听雨眠

      UID
5330
      积分
886
      回帖
424
      主题
91
      发书数
26
      威望
602
      铜币
40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9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初夏的正午,我从一座小山丘上连滚带爬地跑下来,把密林里成群结队的蚊蝇甩在身后。汗水顺着脖子流进衣领,很热,却有种说不出的爽快。我把一瓶水和着阳光一起倒进身体,然后寻了个树荫,懒洋洋地舒开四肢,吹着小风,掏出手机,读完了这本书。

  一个念头突然在树荫下冒出。我想到,等我老了,一定会怀念这样的日子吧?年轻,有力,误打误撞走进了无人的山路也不害怕,下山时摔了一跤却只觉好玩,大汗淋漓后吃吃喝喝,每一个细胞都在快乐地呼喊。啊,多么美好的生命!这一刻,“生命”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体,它似乎有了形状,有了质量和体积。

  可是书中的文字明明白白地在警告我,我拥有的这个物体是短暂的,一次性的。衰老和死亡那可怕的影子就跟在后头,就像山里的蚊虫挥之不去,嗡嗡轰鸣。

  为了虚妄的观念,去牺牲这实实在在的美好生命,在萨宁看来是愚蠢可笑的。

  而书中的每一个配角,都在为着观念而挣扎。

  丽达觉得自己失去了“贞洁”,这种耻辱让她差点轻生。但萨宁告诉她,除了生孩子是一件肮脏痛苦的事情,其他痛苦都是不存在的。“那个男人虽然很漂亮,适合谈情说爱,可他既恶劣又下流……他身上仅有的好东西就是美貌,可他的美貌已经被你足足地享用过了!”身体“享用”了美貌,得到了快乐,这到底有什么耻辱的呢?啊,细想起来,贞洁不过是一种观念,而这些观念不过是来自于周围那群愚蠢的人,他们一生当牛做马,不过是致力于把生活变成“一座无法忍受的监狱”。

  扎鲁丁则觉得自己丢了“荣誉”,从而举枪自杀。对他赴死心理的描写,满篇“耻辱”一词,而“无法在团队里呆下去了”一句更是重复数次,揭破所谓荣誉即是庸人的集体认同。为了这样的东西去死,把自己漂亮的肉体打得脑浆迸出,荒谬得让人笑出声来。

  而尤里,寻找着“纯洁的、无疑的理想”的知识青年,是囿于观念的又一典型人物。在本书中,理想和贞洁、荣誉似乎也没什么不同。或许作者想说,执着于观念,就是否定生命本身,不管这观念是低俗的还是崇高的,不管是因为被男人抛弃了就要投河,因为对手当众羞辱自己就饮弹,还是为革命的受挫而迷茫自杀,都差不多,如同追逐灯火而死的飞蛾,毫无意义。

  面对理想主义革命青年尤里的死,萨宁邪恶地笑,说:“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傻瓜,仅此而已!”

  也难怪这本书当年受到那么多批判,它实在是有点邪气的。

  其实,尤里显然才是作者真实的自我,而萨宁则是幻想中的“高人”,正如汨罗江边那个唱着歌一笑而去的渔父。超脱的自我在嘲笑挣扎于世俗的自我,这嘲笑是冷峻的,却也是悲悯的。当时,俄国革命陷入低潮,知识分子难免怀疑,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去拯救那些愚蠢的人,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去给人们他们并不想要的东西。“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理想幻灭后是一片空虚。或许,所谓理想,只是一种自我感动,甚至只是性压抑?那索性饮酒作乐,冷眼旁观,看傻瓜们去死好了,这无可救药的世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蠢人,都与我无关!

  然而,这种颓废背后也是深深的痛苦。正如库尔特·图霍夫斯基所说:“那些激烈恨着的人一定曾深深爱过。那些想否定世界的人一定曾拥抱过他们现在焚烧的东西。”

  坐上火车逃离城镇的萨宁,又该去向哪里?回到旷野之中吗?或许只有强健的生命,只有浩瀚的大自然,才能容纳这颗孤独痛苦的心。
字数:1165
转载来源:Chaos
原网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蠢人,都与我无关(萨宁)书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7:36 , Processed in 0.0698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