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667
好友1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98 小时
用户组:举人
搬砖中...
UID667
积分1279
回帖1547
主题66
发书数0
威望472
铜币5360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98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29
|
作者:[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Robert Macfarlane
剑桥大学文学与环境人文学教授,毛姆文学奖、爱德华·斯坦福旅行文学奖、英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他以行走滋养书写,被誉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著有《念念远山》《荒野之境》《古道》《深时之旅》。
我只是出去散散步,最后却决定在外面待到太阳下山,因为我发现向外走,其实也是往内心去。
延伸,延伸到高原,是一切平坦大地无尽的向往。
我们需要荒野,是因为荒野会提醒我们,人类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世界。
置身自然,才发现人类的知觉何其狭隘,而人类对于世界的设想由何其短视。惯常的时间单位——一生、百年、十年、年、日,变得几乎无法辨识。同时,你的一举一动,一欲一念——一次抬手或划水、一丝怒气、一个转念——却变得电光石火般迅捷。自然对人类的时间体系毫不关心。
人类的精神追求,在现实的自然世界中找到了印证与表达:海角边,雾纱低垂的海面;书页边、海湾里落下的日光;寂静空气中,如羽毛般飘摇落下的雪花。我们所渴求与赞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富足,它存在于海上清新的空气中,存在于结群翱翔的海鸟身上。
没体验过夜宿山中的人,算不上真正理解大山。滑入梦乡的过程,大脑会趋于平静,身体渐渐消融,只剩下这些静默感知的瞬间,是一天中最有价值的时刻之一。卸下所有的执着,我和天地之间再无阻隔。
那个夜晚啊!流行划落天空,就像一首歌突然闪现的灵感。
一个在大自然中穿行的人,无论周围的一切多么荒凉,多么偏远,他也永远不会陷入真正的孤独。因为周围的环境是有觉察、有感知、有人味儿的。它们懂得感受。
我感激月光为照在我身上而大费周章。它以每秒约十八万六千英里的速度离开太阳,在太空中行进了八分钟,也就是九千三百万英里,抵达月球表面后接着反射进入太空,又行进了一点三秒,也就是二十四万英里,之后穿过大气层,才最终落到我身上:数以万亿计的月光光子倾泻在我的脸上以及我身周的飞雪尚,让我看到满目银色,也挟着我的月影翩然起舞。
今夜行者惊叹的,还有夜空的亘古不变与无尽无涯,天气晴朗时,星星还会赋予夜空一种深度,这是云层萦绕的白昼远远无法比拟的。无云之夜,仰望星空,你会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仿佛你的双脚马上会从地面脱离,身体将向上坠入太空。观星能让我们感悟万物的秩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这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自人类文明有记载以来,人们就一直对月亮和星星怀着谦卑和敬畏的梦想。
现在这个时代,真实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黑夜已经被驱逐,此外还有寒冷、风儿和群星。它们统统被中和了:生命的节奏变得模糊不清。一切都如此迅速,如此过早。人们匆匆走过,全然注意不到路边的野草,它的颜色,它的气味... 但是,人与高山的相遇,是多么奇妙的事!在那里,他被寂静包围。如果有一片像玻璃窗一样陡峭的雪坡,他便爬上去,在身后留下一串奇怪的痕迹。
十九世纪初,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在他漫长而压抑的一生中,这是最严重的一次... 那个时候,他住在湖区的凯西克,便向家周围的那片荒野寻求慰藉。他开始漫步:独自一人,越走越远,行走时不管天气如何,有时候还是在夜晚。从一八〇二年夏天一直到一八〇三年冬天,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荒野漫游,每次都要持续好几天,所到之处包括瀑布、森林、峭壁和周围的山巅。他背一个绿色的油布包,包里装着一件备用衬衫、两双长袜、一沓纸和六只笔、一本福斯的诗集、茶和糖,还有一根用扫帚把改装的临时拐杖。他一边漫游,一边专注地研究种种地貌模式:流水的形态、风暴天气里的云层的结构、风中树叶舞动的漩涡。
荒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停下脚步,看一看周围,就能发现。当下的、身边的东西,与已逝的、遥远的东西一样令人惊异。身边未知之域的探索者。
我在此探讨的风景,并不是精神意义上的看不见的风景,也不是无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恰恰属于我们周围这肉眼可见的世界。它们之所以未被看见,仅仅是因为人们没有留意;它们仅在这个意义上是“看不见的”。
人们总是能从或大或小的风景中获得幸福感。“幸福”不仅指快乐,也包括这个词所涵盖的众多情感:希望、喜悦、惊奇、优美、安宁,等等。
自然之力——荒野的能量——往往无法表现。我们最精确的描述性语言和数学语言,也无法完全解释或预测小溪如何流淌,冰川如何运动,或横扫高地的风如何吹拂。这些活动的行为方式是混沌的:它们所依据的反馈系统是极其精妙、极其复杂的。
我希望我的朋友都像野草一样出现,我自己也想成为一株野草,随性而至,百折不挠。
我们不能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终点,都将是回到启程之处,第一次将它看清。——T.S.艾略特
最初,我将荒野视为遥远的、没有历史的、没有标示的地方,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实在是肤浅、片面… 我渐渐学会了看到另一种我之前视而不见的荒野:自然生命内含的野性,存在于世的有机体永续不断的纯粹力量,生机勃勃,混沌无序。这种荒野的特点不是严酷,而是绚烂、生机与乐趣。
我再次望回眼前的风景:公路、铁路、焚化炉、林地——麦格山林、九泉森林、苦艾森林。这些树林在大地上绵延,生生不息。荒野也存在于这里,在我居住的城镇以南不到一英里的地方。它被道路和建筑物包围,多处都面临严峻的威胁,有的已经濒临灭亡。但此时此刻,大地上似乎燃起了野性的光。
字数:2101
转自:亲爱的倩儿 评论 荒野之境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624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