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615
好友3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4-30
在线时间119 小时
用户组:贡士
一蓑烟雨任平生

UID615
积分4878
回帖1522
主题187
发书数108
威望3915
铜币12854
贡献0
阅读权限6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119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30
|
在电视剧《庆余年》热播之际,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近版同名小说的前两卷《远来是客》和《人在京都》,想把所感所想写下来。
为了使自己写下的东西能够更客观,我“剧透”了一番,原来这部网络小说竟然有350万字,抵得上3部《红楼梦》的体量,前两卷才不过全篇的五分之一,我的阅读只能算是开了个头。不过还好,网络小说的最大优点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没有理解障碍,观感极佳,挑逗肾上腺素,令读者爽到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读完一百万字。所以,以五分之一的阅读来衡量评论整部小说,对于读者倒并非是无力胜任的。
我的感想将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一个是叙事,另一个是主题。先说叙事,小说是线性叙事,以主角经历为纲,何年何地见某人经某事,一目了然,叙事流畅,绝不给读者造障碍,当然,也不会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就是要人读得畅快,阅读门槛极低。不过光门槛低也不行,作者很会利用悬疑吸引读者,主角母亲和神庙是作品开头即抛出的两大悬疑,随着故事展开,像洋葱似的层层剥开。拨开每一层,读者都会得到新的信息,但又离最后的真相仍相距甚远,把传统评书“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伎俩用的滑熟但又拿捏得恰到好处,既逗引读者跟进,又不挑战读者耐心,不惹读者生厌。比如主角母亲叶轻眉在前两卷里,从主角视角层层铺展,仅知母亲遇害、知道她姓名、知道她做的事情(缔造商业帝国、组建监察院)、知道她受众人爱戴、通过遗物猜测她可能也是现代人等等,主角引领读者知道的越来越多,但她与何人生下主角又因何原因被何人害死仍旧云山雾罩,读者一路有所得也有所盼,只好乖乖继续读下去。
再说主题,这是一部历史架空小说,本以为是穿越,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科幻:这个时空是人类文明因核爆重又倒退到农耕的冷兵器时代,人们对此前的高度文明已经一无所知,而主角范闲和他的母亲叶轻眉都是核爆前人类文明的幸存者,作者甚至让叶轻眉给儿子范闲留了一支狙击枪。但科幻也好、穿越也罢,都是架空的手段,真正的主题则是武侠、权谋、言情、推理杂糅的一锅“大杂烩”,不要众口难调,要的是征服众口,看得出,作者对各类主题的把握有充足的阅读做基础。
《红楼梦》是主角范闲的一大法宝,是情节推进的重要道具,也是创作来源之一。比如小说在架空尤其是朝廷衙门和官职的设计上,就对红楼梦借鉴良多,“林若甫出身贫寒,并非高门大族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从苏州评事做起, 旋即调入京中任詹事府主簿,又调至南衙十二卫司阶,再入老都察院任掌印给事中,又入翰林院学士,在上次新政之中, 调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为吏部侍郎、尚书,一直升到如今的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大人”。林若甫宦途历经的府衙院司都颇有红楼梦的味道。还有一回写到范府田庄在过年时过府报账,和红楼梦中黑山庄的乌庄头给贾府交割佃租和呈送贡物的情节何其相似,只是范府好歹没像贾府那样嫌弃租贡单薄,“真真叫别过年了。”
书中人物名字也暗藏玄机,除去范若若、司理理、陈萍萍、战豆豆、海棠朵朵这样的ABB式现代意味的名字外,大都值得琢磨。范闲范建这样的谐音是一类,更多则是有指向的,比如太子叫李承乾,与唐太宗被废掉的太子同名,靖王叫李治,与唐太宗九子后来的高宗皇帝同名,再加上庆帝得位前庆国两位亲王被谋杀,直接影射玄武门之变。第二卷中为长公主主理刺杀范闲的幕僚叫吴伯安,而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九王夺嫡》中也有一个八爷党的幕僚任伯安,从人设到名字都非常相似。
小说人设也有借鉴迹象,林若甫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从名字到奸相人设明显相关,更有意思的是,庆帝暴露前天下有三大宗师,与黄易小说《大唐双龙传》里的三大宗师若合符节:庆国流云散手叶流云对中原散手八扑宁道奇、东夷四顾剑对高丽弈剑大师傅采林、北齐国师苦荷对突厥国师武尊毕玄,显而易见,这是《庆余年》对《大唐双龙传》的致敬。此外,为武林高手排名是武侠小说的一大噱头,乒器谱、琅琊榜为人熟知,黄易《边荒传说》曾以内外九品高手榜区分流品,《庆余年》也以九品排列高手,这种做法可追溯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仅据以上不完整的阅读和不完全的举例,我们就能在《庆余年》中看到《红楼梦》《雍正王朝》《大唐双龙传》等书的影子,而这些书都是在某一主题或架空或权谋或武侠或推理或言情下令人印象深刻且历经时间检验的作品,作者的创作,可谓其来有自,好就好在他把这些东西融为一炉烩作一鼎了。
就像音乐唱法分为美声和通俗一样,文学也有通俗和严肃之分,毫无疑问,《庆余年》这样的爽文属于通俗文学,严肃文学要人想,通俗文学要人爽,我们很难以严肃文学思想深刻令人思索的标准来求全责备《庆余年》,但也绝对没有必要为其寻找文学史定位和文学史意义,它要的就是读者爽,它也做到了,仅此而已。读书,本来有时就是为了消遣的。西方的推理,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都是通俗文学,日本的推理和历史架空小说也是通俗文学,我们的武侠、鸳鸯蝴蝶派更是通俗文学,曲高和寡,用在美声和通俗唱法上好像特别适合,其实用在严肃与通俗文学上也不逊色,通俗的一定是流行的。
字数:2033
转自:方塘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1076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