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0|回复: 0

《悉达多》:悉达多到底悟到了什么?

[复制链接]

用户组:贡士

一蓑烟雨任平生

重建论坛勋章

      UID
615
      积分
4878
      回帖
1522
      主题
187
      发书数
108
      威望
3915
      铜币
12854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4-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防万一,再次强调,这个悉达多不是佛陀,只是黑塞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所领悟的也不完全是佛教的教义。)

  1.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至今为止我看了最多遍的一本书,市面上能搜集到的译本,我都买了看了,仍然每读每有新收获。

  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精神极度低谷的时期,可以说这本书对于当时的我,完全不亚于一场心理治疗,我现在依然记得,读这本书几次痛哭流涕无法自已的情景。

  当我后来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黑塞长期饱受神经衰弱症和抑郁症的困扰,更是心生无限尊敬与唏嘘。

  此书中的悉达多,并非佛陀释迦牟尼,而是一个同样追求悟道解脱的婆罗门之子,他走的修行道路和佛陀刚好相反,不过殊途同归,可以看做是无数走向证悟之道的修行者的代表之一。

  尽管这本书我看了许多许多遍,但每次读完之后我都会有一个同样的困惑,那就是悉达多最终悟到了什么,我总是无法说出所以然,当年黑塞写这本书,前面的部分都写得很流畅,同样是写到最后悟道的部分,苦思冥想殚精竭虑,甚至一度痛苦到生不如死。

  弗洛伊德说:艺术家是介于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的一种人,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创作活动,将沦为精神病。他们通过创作,成功实现了自我救赎。

  感谢他们折磨自己的灵魂,为世人带来伟大的作品,光照千秋。

  2.

  佛教有个常说的词,叫福报。一个人生来可以衣食无忧不用为生存担心,就是很大的福报。

  如果还能拥有良好的教育,舒适安全的环境,与向往真理的心,那绝对是莫大的福报。

  悉达多几乎幸运地拥有了一切,英俊挺拔的外表,受人喜爱的性格,出身高贵的阶级,最好的老师们与伙伴,从小就在最好的环境中成长、学习。

  然而他却不快乐。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明明什么都有的人还不快乐,会觉得他无病呻吟,矫情。但是一颗伟大而纯粹的灵魂,总是充满了不安与怀疑,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的追求,是有灵性的人不可避免的好奇。

  他觉得只是一味地学习别人教授给他的知识,永远无法证悟自己的道,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离开了熟悉的一切,成为了一个苦修的沙门,把自己折磨得骨瘦如柴,四处流浪。

  然而苦修除了让他的意志变得更强,对身体的欲望更低之外,并没有一点悟道的迹象。

  此时他听到了有关佛陀的传闻,知道他是一个觉悟者,有非常多追随之人,于是和好友结伴前去拜见。

  来到佛陀所在的祇树给孤独园,他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释迦摩尼尊者,聆听佛陀说法。

  年轻人悉达多见到佛陀之后就心生敬仰,相信这位长者的确是觉悟之人,也发自内心地相信佛陀所说的教义。

  他的好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佛陀的僧团,成为佛陀的弟子,并且劝悉达多也这么做,认为这是解脱之路。

  然而,悉达多没有跟随佛陀。

  悉达多说:“佛陀本身所经历和体验到的秘密,觉悟,智慧,是无法用教授给任何人的,所以我要继续走自己的道路,走出自己的解脱之路。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只能自己体悟。一个人必须探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真正了解自我的本质和意义,进而到达解脱。”

  于是悉达多告辞了佛陀,独自走上了修行之路。

  此后的悉达多,开始觉醒,领悟到世间一切都是圆融统一的,要读懂世界这本生命之书,就不应该对任何生活形式和存在的事物产生排斥和分别。

  要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觉悟之路。

  于是,他开始放飞了自我。

  3.

  我通过我的灵魂与肉体得知,堕落乃为必需。我必然经历贪欲,我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于绝望的深渊。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伪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黑塞《悉达多》

  原本,资质过人的悉达多打从心底看不起世俗世界的一切,他可以拥有一切世俗的幸福,但他不屑。他离开了父母,抛弃了尊贵的出身,分别了好友,独自上路,几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但是自从觉悟到世界是统一而圆融的之后,他开始对世俗之人的生活产生了好奇,如同一个孩子一般,重新开始审视所有见到的一切。

  渐渐的,他开始体会到俗人们的欲望与快乐。

  他第一次有了性欲,见到美丽的女子会有冲动与渴望。

  他爱上了一个名妓,他洗去铅华,打扮了自己一番,就前去追求名妓。

  不过名妓表示,虽然你长得很帅,我很喜欢你,但你太穷了。

  于是悉达多开始学着如何赚钱,他很聪慧,学什么都快,不久就精通了经商之道,他受到了富商们的喜爱与帮助。渐渐的,他就在俗世之中拥有了财富、名声、地位,以及那位名妓。

  他开始学着如何享受,如何去爱,如何做爱,在红尘之中学习各种之前不屑一顾的体验。

  渐渐的,岁月如梭,年华老去,那个求道的悉达多不知不觉变成为衰老的富豪,他开始感到疲惫、倦怠,对一切都产生了厌离心,他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在枯萎,心灵日渐被痛苦,忧郁,恐惧所占据。

  看看现在的自己,脑满肠肥,皮肤松弛,满嘴酒气,每天沉浸于酒色财气之间,变成了一个让自己厌恶的肥腻中年人。

  他再次抛弃了所拥有的一切,结束了繁华而无聊的享乐,独自逃到了山林,捡起当初的志向,追求觉悟与解脱。

  离开尘世之后,他终于亲身体悟到了老师们的话一点不假,尘世间的物质享乐只能带来空虚与堕落。

  再一次的,他成为了那个修行者悉达多。

  在河边,他开始审视之前所有的经历和体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无常,感受到自我的虚妄。贵族,苦行者,浪子,富豪,种种身份都是自己,却又不是自己,这一刻,他如获新生,重新成为了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无欲无求的状态,再次追寻起了自己的道。

  在故事的最后,悉达多成为了一个船夫,一个令人见面就心生尊敬与亲和的老人。

  他懂得了世人的快乐与痛苦,爱与恨,亲情与友情,虚妄与执着,所以他再也没有一点孤傲与清高。

  所有渺小的、浅薄的、愚蠢的、邪恶的,他都没有分别地对待,如同这大河之水,包容万物。

  是的,他悟道了,他不再感到痛苦,全身的言谈举止,无不透着智慧之光,安静、祥和,慈悲。

  然而,他到底悟道了什么?

  每次读完之后,我都觉得惟恍惟惚,似懂非懂。

  然而今天我在冥想的时候,忽然闪过了此书最后的对话,脑子中一道白光闪过,有所领悟。

  简单地来说,《悉达多》这本书说的东西,和佛陀宣扬的是不同的。

  悉达多最后经历过种种之后,所有内心的冲突消失,彻底感受到了宁静与爱。

  话很简单,然而细说起来就不简单了。

  我们的大脑与意识总是活在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冲突里:

  过去与未来的冲突

  真实与虚幻的冲突

  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本我与自我的冲突

  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生与死的冲突

  以及民族之间、性别之间、地位之间,种种数不清的冲突,制造了无数的烦恼与争执。

  所以我们享受不了宁静,我们只是用冲突的一端,代替了另一端。

  活着,就是不断平衡自我与整体的过程。没有执着某个法门,某种概念,只是在引导,引导你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走向灵魂的大自在,引导你向存在敞开,向无限的真相敞开。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敞亮到极致,就是随时可以拿得起,又放得下。

  所谓的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你是你接触过的人,碰到过的物,感受过的情爱,迷失过的痛苦,家乡的老树,街边的路灯,吃过的烧烤摊……等等所有的体验,才有此刻的你。

  所有的万物与灵魂,都是圆融统一的。永恒存在于当下,完美存在于残缺。

  此岸,也是彼岸。

  觉者,也是众生。

  当所有困扰你的冲突圆融统一的那一刻,生命本身,就是狂喜,就是恩赐的礼物。

  对所有一切善良,也是对自己善良。

  爱世人,即为爱自己。

  爱自己,也是爱世人。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当你真正感悟到了这一刻,爱是种自然而发的东西,没有控制,没有执著,没有恐惧,没有失落。

  活着与死去,没有分别。

  过去与未来,没有分别。

  你与众生,都没有分别。

  所有眼前的种种境遇不同,亦不过是坠茵落溷,随风而落,花开一枝,各安其命。

  冲突本身,就是智慧之光。

  不要再去逃避,不要沉浸于语言与文字的陷阱,去体悟,去打开自己狭隘的认知,迎接所有的光进入那颗本来就有的慧根,那深藏不露的阿赖耶识。

  我感觉爱是世上最重要的。研究这个世界,解释它或是鄙弃它,对于大思想家或许很重要;但我以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我们不应彼此仇视,而应以爱、赞美与尊重来善待世界,善待我们自身以及一切生命——《悉达多》

字数:3234
转自:小岩井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0039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11:57 , Processed in 0.1100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