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8|回复: 0

《香港文学散步》:在香港,来一场文学散步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搬砖中...

      UID
667
      积分
1279
      回帖
1547
      主题
66
      发书数
0
      威望
472
      铜币
53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步”一词为大家熟悉的意思,大概就是随处步行。在这里讲的“散步”,用日语里的“散策”更合适吧。在这一层面上,散步因为散步者的个人喜好,会加以精心的策划,便有了众多设计的行径。散步也不单指单纯的步行,也指思想散步,感情散步。“文学散步”由香港文学研究的大家卢玮銮提出,她更被我们所熟悉的名字是写散文的小思(笔名)。1991年小思的《香港文学散步》第一版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它会几次再版,影响扩展至内地。2001年,小思带领着两百多名教师和公众,旧地重游,重识上世纪20至40年代,风雨飘摇的家国命运里,五位南来文人在港的经历。“文学”从书页中跳脱出来,眼睛看到的是现在,是孔圣堂、学士台、六国饭店、达德学院,所以是要充分调动感官,赋予历史之上众多想象的。

  我建议大家去设计“文学散步”的路线时,参考2007年商务印书馆再版的《香港文学散步》,不仅因为加入了两位为大陆学生所熟知的海派女作家张爱玲与王安忆,而且随书所附录的地图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网络上有香港文学地景的资料库,按香港、九龙、新界各个区来划分,详尽地记录了作者、篇名和出版资料。如果读者有中意的作家或篇章,大可以自己大刀阔斧,整理、收集、绘制一张独属于自己的文学地图。择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着舒适柔和的衣物,独自或携一二好友,如果有心,还可以在出发之前,重温这些曾在港或笔下描绘过香港的文人和他们的文章,以便在散步的途中,唤醒阅读的记忆和情感,融入到感官触及的事物中去。

  前不久,因为正在做梁秉钧先生(也斯)的诗歌研究,碰巧我的题目与视觉有关,便想着文学研究不一定非得在整日在故纸堆里做学问。也斯的很多诗歌与散文写香港,在这当中,我又最为中意他笔下的街道。有一日,翻开手头边的《也斯的香港》,当中的第一篇写的就是《书与街道》,有一段话这样写道:如果一些异乎寻常的事情出现在书本里,也许就要求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构成一个圆满的象征了。可是当他们一丝一忽地补缀成一条街道,你走过时看到却没有什么异议,也许你知道发问也是徒劳的,也许你自己给它们一个圆满的解释。读到这里,才有几分明白为何也斯常跨界与艺术家合作,将自己的诗歌与多种立体的媒介联系起来,又为何要让文学从纸面延伸到现实世界中。

  读罢兴致勃勃,当即为自己的课题量身做了一张地图——“也斯笔下的香港街道”。一位香港的朋友学历史,平日里喜欢到处走走,于是我问他,香港的历史街道最好从哪里看起。他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上环。我们便因这一问结了伴,从旧中环街市,也是中环自动扶梯的入口开始一路向上,穿过了皇后大道中、士丹利街、阁麟街、结志街和荷里活道,来到了士丹顿街,与士丹顿间交叉的一条极陡的街道,便是楼梯街。楼梯街自开埠以来便在,是一条守望岁月的石级街道(现大部分用混凝土铺盖),延伸三百余米,从老旧的街区向现代化的中环慢慢延伸,依稀可见沿路旧式的护士墙、树墙和古旧斑驳的护栏。我回想前日读的《楼梯街》,又记得我曾在一个晚上,偶然路过楼梯街,似乎和今日白天的看到的好不同。白天它处市井,周围有喧闹的声音,晚上,当一切杂乱的声音都归于沉静的石级,月光在身边徘徊,也斯说的“我和我的影子穿着木屐穿过岁月/我的足踝和我的足踝说话”便幽幽浮上来。当我们见着高楼建起来,从眼前拔地而起,而一切老旧的事物被它们挡住了低低的影子,又有几分明白了为何也斯要叹息“不知可不可以跟失去的声音相约/明朝有意穿着木屐再回来?”路过文武庙,便走到了也斯一篇散文《从西边街走回去》当中记录的一条路,只是他是走回去,而我是走过来。这段路程,因为也斯的种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描述,我才能于众多旧屋的表象之下,看见历史隐藏的痕迹。路过东华医院的旧址,谁能想到当年的瘟疫曾让庙里停满了尸体,庙里摆满的神像里据说绥靖伯是驱赶瘟疫的神灵。因为应付不过来如此多的病疫,才有了医院的扩建。一直往西边街走,路过余乐里和汇安里,想到也斯讲当年的鼠疫留下的祸根,拆去了这里大部分的老房子,仅剩下来的,也早已陈旧。那日的阳光暖和,生活平静,而我因为读到了隐匿其中的秘密,无法再与这伤痛的历史割裂开来,便一直默默无言,体会到也斯走在这条街道上的复杂心情:你逐渐发觉,这里充满了符号,叫你去读百年历史中所包含的种种隐秘,那些空置的旧屋里的幽灵,那些藏匿在砖瓦间的历史幽魂。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里不可思议的现实世界的种种,在这里确信是可以接纳的。我站在一所旧屋的门口,如同立在地狱之门的门口,似乎通往过去。门缝通往幽深不见光亮的黑暗中,让人联想到曾在此地发生的一切苦难。人们生存之艰难,唯有仰仗着神灵庇护,方才度过不见天日的艰难岁月。

  冬日将过,春风始来,我正着手将手头几本书,例如董启章的《衣鱼简史》,西西的《我城》看罢后,再做几张与之对应“文学散步”的路线图,如此一来,这书页里的一切像是活了过来,在现实中有了置放它们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我诚赞同黄继持先生为《香港文学散步》作引言时的一番感言:

  历史有情,人间有意,文学也就是历史与人间情意之具现为形象姿采,通贯过去与现在未来。不过,人又记忆,人也会遗忘。忘了往事应感遗憾,忘了事中的情谊,岂不是更大的失丧!好得文学时而提提点点,且不垄断历史的声音。

  此时,我又想,散步也不仅局限在文学,扩大到“文化散步”更恰当。因个人兴趣与视角不同,所观察到和乐意去探索的事物也不尽相同。若有机会将这些散步者聚集起来,彼此分享走在同一条路,同一片区域上的见闻,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哪!

字数:2527
转自:生菜不是菜 评论 香港文学散步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792880/

------== 人生很长,不要着急。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1:37 , Processed in 0.0603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