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923
好友2 人
听众0 人
收听4 人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4-28
在线时间99 小时
用户组:秀才
喜乐怠惰,潜眠于心,今朝自醒
UID923
积分940
回帖489
主题65
发书数51
威望612
铜币4840
贡献0
阅读权限4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99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28
|
本帖最后由 神鸟 于 2025-4-19 10:24 编辑
互联网冲浪下,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类信息,有好有坏,分享一下几个个人观点:
1、社会版本在不断更迭,不管男女,保持洁身自好,很重要;
2、学会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
3、做事情留个心眼;
4、个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轻易被带节奏,网上冲锋陷阵;
5、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6、不懂的知识要去查找资料,比如用AI查找很方便,但是要注意知识的正确性。
冲浪下,得到了一些知识,也可能算知识吧,分享一下:
1、我国强奸案存在醉酒情形的案件占比非常高,(少喝酒,喝酒误事);
2、DNA检测,除非用一些特殊的液体清洗,简单冲洗是冲洗不掉DNA等代表个人信息物质的;
DNA附着能力强:精液、血液、唾液、皮肤细胞等生物样本会渗透进衣物纤维、床单、皮肤缝隙等,简单冲洗可能无法彻底去除。
微量DNA残留:现代法医技术极其灵敏,即使只有几个细胞(肉眼不可见),仍可能通过PCR扩增检测出STR分型。
(除非你是专业实验室+化学专家,否则几乎不可能瞒过刑侦技术。)
3、DNA检测需要与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闭环
受害人体内的DNA
证明性接触:若在受害者阴道、口腔或皮肤上检测到嫌疑人的DNA(如精液、唾液、皮肤细胞),可直接证明性行为或亲密接触的发生。
局限性:
无法证明非自愿性:DNA无法区分性行为是否为强迫。嫌疑人可能以“合意性行为”抗辩。
时间敏感:需结合法医检查(如创伤痕迹、体液新鲜度)判断是否为案发时遗留。
法律意义:
在多数司法体系中,体内DNA是关键间接证据,但需与以下证据结合:
受害者证词(描述非自愿性);
身体损伤(如撕裂伤、淤青);
嫌疑人无法合理解释DNA来源。
床单上的DNA
关联现场:床单上的DNA(如精斑、毛发、皮肤细胞)可证明嫌疑人曾出现在案发现场或与受害者接触。
局限性:
来源不唯一:床单可能被多人使用,需排除其他可能性(如同居者、前伴侣)。
时间模糊:无法确定DNA遗留的具体时间(如是否为案发前遗留)。
法律意义:
床单DNA通常作为间接证据,需与其他证据协同:
现场勘查(如搏斗痕迹、物品位置);
嫌疑人活动轨迹(如手机定位、监控录像);
与体内DNA的匹配性(双重验证)。
4、在中国强奸案中,受害人口供的权重较高,但其证明力必须通过证据链的闭合性来体现。司法机关
既重视被害人陈述的细节真实性,也警惕“唯口供论”,最终目标是实现“排除合理怀疑”的法律标准。
强奸案的特殊性
私密性:强奸行为通常发生在隐蔽场所,缺乏目击证人,物证可能有限,导致被害人陈述成为核心证据之一。
证明难度:需证明“违背妇女意志”及“性行为发生”两大要件,被害人陈述对还原案情至关重要。
受害人口供的司法权重
关键作用
直接证明“违背意志”:
受害人陈述可详细描述胁迫、暴力、威胁等细节,是证明“非自愿性”的核心依据。
佐证其他证据:
如体内DNA检测、身体伤痕等物证需与受害人陈述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相互印证。
实践中的高权重表现
案例统计:
在缺乏监控、目击者等直接证据的案件中,司法机关倾向于结合受害人陈述与其他间接证据(如DNA、通话记录、现场痕迹)形成证据链。
司法倾向:
若受害人陈述稳定、合理且无矛盾,即使嫌疑人否认,也可能因其他证据(如生物痕迹、证人证言)支持而采信被害人。
偏科普性质(可能不是)的帖子,希望能对你在面对社会热点讨论的时候有所帮助。
(请不要在帖子下面讨论社会热点,谢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