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27|回复: 0

《白鹿原》——并不遥远的故事

[复制链接]

用户组:贡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3037
      积分
2087
      回帖
57
      主题
461
      发书数
208
      威望
1620
      铜币
7034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2
发表于 2025-3-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鹿原》这本书,值得传代。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民族传统的故事,虽然其中多少有点虚构,有点夸张,可是所谓的传说,自然是有虚构和夸张的。勤恳老实的耕读,学为好人,这个良好的传统就应该保持下来。那些有关白鹿的描写,自然都是虚构的,但那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升华。

  其中描写的,对祖先的重视,学为好人就要尊敬祖先,拜祭祖先,修建祠堂,是封建迷信残余,那是时代限制,当时西方现代科学还没有在中国普及了。当时冷医生对于中风、疟疾等疾病还是束手无措的,白嘉轩是生长在清末民初,不可能没有这个历史的局限性。

  这本书中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我认为是很深刻很说明问题的,作者借着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了他自己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书院的先生,被乡民们看得是能卜善卦,临死的时候有白鹿的神迹显现,老先生死的时候不用棺材,不用砖砌墓室,是料定了将来有人会挖墓的,果然红卫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尸骨作为封建腐朽出来批斗,老先生当时用布头包了一块砖头,红卫兵找不到可批斗的物事,只有在这块砖上打主意,打开了一看,里面有两句话: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红卫兵一看一激动,果然是封建余孽啊,躺在坟墓里还不安生。其中一个就把砖头狠劲儿往地上一摔,没想到成了两半,砖头里面还有一句:“折腾到什么时候算完啊”。原来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这场浩劫!

  白鹿原这篇小说写于1989年,当时文革给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是记忆犹新,在作者的心中,动乱从清末就开始了,一直到文革,从未停息,有时候是社会动荡,有时候是自然瘟疫。最遭罪的是人民百姓啊。

  再有就是书中安排的白孝文、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灵、鹿兆谦(黑娃)这几个“晚辈”的命运。白孝文是一个堕落分子,是真正的大叛徒,懂得曲意逢迎,甚至出卖自己的兄弟,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到最后却成了革命的功臣,当上了光荣的县长,真是具有讽刺意味,作者没有安排白孝文堕落到底背运到底,反而叫他“青云直上”了,这就写出了作品的深度来了,更加具有现实性了。

  白灵的死是又一个讽刺。革命开始的时候,共产党恨的是出叛徒,不光有“大兄弟”的严厉打压(反革命蒋介石集团),更坏在队伍内部出了大叛徒,迫使鹿兆鹏和白灵的工作转向地下,当白灵生了儿子,被转移到游击队的时候,她不知道真正的威胁才刚刚开始,革命尚未成功,反而被自己人给咬了,这牺牲真是牺牲的冤枉!好没意义!革命队伍内部的人互相的咬来咬去,看看历史,简直像是精神病的间歇性发作,时断时续。 现在改革开放20年了,这种精神病的间歇性发作还会发生吗?这种内乱是真的不会发生了吗? 我看还不一定!要时时提防着才好!

  还有一个主要人物,黑娃。黑娃年轻的时候有冲劲儿,当了土匪头子更是叱诧风云。可是自从“招安”到保安团,拜朱先生为师学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后,运气反而越来越差,精神头也没有了,最后反而被善于钻营的白孝文反过来咬了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判。这个结局也是很令人深思的。

  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往往没有好的结局,这就是生活的血淋淋的现实!然而,这些却都是美好的品德,是人格,是品格。

  还是觉得白嘉轩老爷子的理论多少有点道理,任他世道如何变换,我还是挺直了腰做人,老老实实种地。粮食才是根本!

字数:1343
转自:婕的自言自语评论《白鹿原》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177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23 16:09 , Processed in 0.1600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