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17|回复: 0

《去老万玉家》----少年的精神成人礼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4953
      积分
454
      回帖
23
      主题
81
      发书数
0
      威望
402
      铜币
27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7
发表于 2025-3-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历练,才能拥有成熟的人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围绕美少年舒菀屏的历险故事展开叙事。主人公历尽万难,九死一生,紧要关头,在小棉玉的暗中襄助下逃出魔窟,以惊心动魄的漫长旅程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人礼。小说开篇首句写道:“美少年历险是早晚的事。”这句话提纲挈领地点出了小说的题眼“历险”。历险意味着面临路障、荆棘、灾祸、牺牲等,历险本身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
不得不说,《去老万玉家》是一本好读且耐读的心灵之书,也是写给所有人的青春之书。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北方的胶东半岛,几股势力的强劲冲撞,与主人公内心的剧烈矛盾形成互文关系,更加凸显时代与个体之间的审美张力。19世纪末期,青年舒菀屏从广州同文馆回到半岛探亲,回家途中遭遇劫匪劫持,庆幸的是舒府管家吴院公拼命相救。父亲亡故后,执掌舒府的大权交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伯父舒员外,吴院公被赶到舒府西营,熟料暗中被人投毒。生命垂危之际,吴院公发急电召回舒菀屏,向他托“画”的同时,揭露了惊世骇俗的家族秘史,不久便撒手人寰。这幅画正是《女子策马图》。一幅画、一封信,把舒菀屏引向了寻找老万玉的险峻旅程。
  对张炜来说,创作《去老万玉家》耗费的心力之大前所未有。他曾参与历史汇编工作,其中的土匪资料给予他极大震撼。清末民初的一些悍匪窃辖一方,残酷掠夺压榨人民的同时,也试图采用西化建制,在文化上有所建树。这些史料像“酵母”,在作家心里发酵和蒸腾,于是有了小说的初步设想。书中重点刻画了吴院公、舒菀屏、老万玉、冷霖渡、小棉玉5个人物,情节饱满,人物鲜活,语言精纯,以情节推动故事转折,用器物点缀历史场景,给人以逼真的在场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舒菀屏的历险记传递出双重精神内涵:一方面,他受吴院公临终重托去寻找老万玉,完成交付任务。另一方面,他的出走也背负着家族荣辱,找寻投毒害死父母的奸人,以不负养育之恩和报国之志。
  《去老万玉家》充分体现了张炜的创作追求。他自称,语言从虚构开始,发酵成酒,居于幽暗而默默努力,酿出满窖芬芳。这种芬芳是字里行间的风雅,是生活褶皱的真实,是叩响心弦的音符,还是粗粝可感的风物。书中详尽描写了隆冬捕蜇的场景,给人以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红枣甜粥等民间吃食、“海雀儿”小贝壳等爱的信物,都为阅读增添诸多生趣,提供了多元解读空间,也从侧面映照出作者的博闻多识和人文积淀。正如作者借老道人之口所说,“人之躯体收拢端正,其实就是一座丹炉,有炉座、炉膛和炉顶。不过这座‘体炉’只炼心丹,也谓‘内丹’。自古炼丹之术无非两途,即内外二丹”。懂得向内深度求索,乃是美少年的开悟之时,而传统文化的根祗,才是永恒的精神滋养。
  别过舒府之春,拎着柳条箱包,历经重重关隘,穿梭水陆航线,舒菀屏抵达老万玉营地沙堡岛。当他见到万玉公,《女子策马图》瞬间复活,吴院公的“不践约”、冷霖渡的“万玉学”、小棉玉的“身世谜”一一浮出水面,而革命党人的视死如归、奶娘的自缢身亡也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了舒菀屏的人生走向——他的逃离成为一种必然。抑或说,他的逃离亦是他的勇猛进击。
  从《古船》到《你在高原》,从《独药师》《河湾》再到《去老万玉家》,张炜的文学创作一路进击,他以胶东半岛地区为圆心,不断开辟新的文学场域,打通中西方文化血脉,不断淬炼和提纯诗性语言,再现历史深处的人性嬗变与生命滋长,每一次都带给读者不同的精神启示和爱的感动。《去老万玉家》聚焦心灵之旅,诗性与魅性交织,情思奔涌如泉,呈现青春丰饶,不啻一部意义非凡又灵魂洞开的作品。

字数:14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2:48 , Processed in 0.1313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