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9|回复: 0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828
      回帖
91
      主题
179
      发书数
0
      威望
693
      铜币
23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0年,著名摇滚歌星约翰·列侬身中四弹倒在了美国街头,当警察抓到这名罪犯时,他并没有逃跑,反而是在犯罪现场悠然地翻起了他随身携带的一本小说,甚至在法庭上朗诵书中的经典语句,这本书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年后,在刺杀里根总统的凶手的行李箱里,人们同样发现了一本翻烂了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事件都从侧面印证了这本书巨大的影响力,如今,这本书已经从禁书变成全世界高校、中学的指定读物,也是史上最畅销的小说,70年畅销了70万册。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麦田》?

  主人公霍尔顿是个16岁的中学生,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霍尔顿的父母、老师都强迫他学习,因为学习能让他出人头地、收获财富,但霍尔顿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厌烦,他没心思用功读书,还给学校添了不少麻烦,直到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霍尔顿决定离家出走,他在纽约的街上游荡,逛夜总会、被妓女敲诈、和人打架,又与假情假意的女友分手后大醉了一场,霍尔顿在辍学去西部谋生和与家人团聚之间抉择,在回家看望心爱的妹妹后,精神极度压抑、苦闷的霍尔顿终于病倒了,被送到一家精神疗养院,结束三天的离家之旅,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活在二战的阴影之下,消费主义盛行,社会忽视真理与道德。于是,“愤怒”与“焦虑”便成了本书中绕不开的两大主题,时年32岁的塞林格以一个年轻小孩子的视角讲述成人世界的虚伪和迷乱,探索了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

  我们很多时候讲作家,都会讲他的作品,但是塞林格这个人,远比他的小说更加让人津津乐道。如果单听名字,“麦田”与“守望者”会不会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事实上,塞林格的写作风格就如他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一样,叛逆、大胆,口语话的表达特征让你觉得你在和一个青少年面对面交流,而塞林格也因为语言粗俗化被社会抵制,因为书中出现了大量的脏话,和他同时代的教师由于在课堂上教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被辞退,而本书也曾被一度列为“禁书”,直到今天,它的文学价值才被不断地放大。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大获成功之后,塞林格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创作捞金,反倒跑到一个小镇隐居了一辈子,期间虽然一直在创作,却拒绝发表新的作品,也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就这样,他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霍尔顿没有实现的隐居梦,现实生活中的塞林格却成功了,本能成为名人的他选择过上了无人打扰的平静生活,直到在小镇去世。

  我们总会谈到的一个话题是,如果你到30岁了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么你真的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青春的“圣经”,它励志吗?温情吗?不,它是悲观的、残酷的,但几十年后,主人公霍尔顿的那句话依旧被人们记在心中:“我要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每天守在那混账的悬崖旁边,要是有哪个孩子跑来,我就把他们捉住。”这是塞林格对异化世界的反抗和呐喊。重读《麦田》,你会在书里读懂,理想主义者该如何与生活和解:“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会为理想悲壮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则愿意为理想苟且地活着。”纵使这个世界再糟糕,也总有人或事能留住你。

字数:1144
原作者:娜拉快跑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94647/

[发帖际遇]: 丑土妹 扶老太太过马路,奖励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2:41 , Processed in 0.0566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