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93|回复: 0

《晚熟的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里,是观别人,也是观自己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窗前听雨眠

      UID
5330
      积分
886
      回帖
424
      主题
91
      发书数
26
      威望
602
      铜币
40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出自《诗经》,是一位游子归乡后的感触。莫言在《晚熟的人》里,也写到归乡者。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莫言并非游子,而是在获诺奖后,以新的身份回乡。他坦言:书里的“我”,起码是我的一部分。我跟小说里的莫言是在互相对视,我在看他,他在看我。

  返乡后的他,都经历了什么?我想从书里的一篇小说写起。

  01、

  “自从在我的家乡蛟河北岸拍摄过电视连续剧《黄玉米》后,当地政府在电视剧所搭景观的基础上,迅速把这里建设成了一个在半岛地区赫赫有名的旅游热点。”这里的《黄玉米》,显然指代的是《红高粱》。《红高粱》火了,借此生财的机会来了。

  “我”低调地回到故乡,遇见了当年的老邻居蒋二,蒋二这些年借着“我”获奖的机会发了财,开起地龙公司,日子过得蛮畅快。他自诩是一个“晚熟的人”,并给早熟和晚熟下了定义: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前者是晚熟,后者是早熟。

  而胆量与“熟”的关系,借用莫言的表述,从文学与艺术的角度理解,便是指作者的创造力。“你不希望自己过早定型,就不希望自己过早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熟悉莫言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他的小说在结构上有丰富的变化:

  《红高粱》采取了福克纳《喧嚣与骚动》的写法,同一个故事通过多人来讲述;《丰乳肥臀》用“星空式结构”,以母亲为核心,与众儿女各自的身份,组合成璀璨的星系;《檀香刑》里方言和猫腔戏的引入,以及“凤头”、“猪肚”和“豹尾”的戏剧形式,浓郁的复调特质,宛如一曲交响乐......

  我极少感到莫言在重复自己,以本书为例,尽管背景还是高密,但时间线不再停留于过去,而是延续至今。高密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新媒体时代。莫言仍关注这片土地,及生于斯的人的变化。

  他重回家乡,并非为炫耀身上的锦衣,而是衣着质朴,以观察者和感受者的身份,处在人群里,试图将复杂的色彩消解。

  诺奖仿佛一个“诅咒”,获奖便意味下坡路的开始。若想再攀高峰,莫言知道,高姿态绝不可取,要降低身姿,融于人事,写当下人事。

  获诺奖的作家,年龄通常偏长,对旧日时光更熟悉,这容易造成思维与当下的脱轨,从而陷入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莫言需要打破时间束缚,走出过去,让作品和时代同行。《晚熟的人》,能读出他在向前走。

  02、

  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向来独特,幽默诙谐是其一。读本书时,忍俊不禁是常态。举个例子,《平安经》你不陌生吧,不妨读读这段:

  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芬芳的大馒头,用老面引子发起来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俄罗斯总统一次吃两个的大馒头,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的大馒头,凝结着爱情的大馒头,象征着纯洁的大馒头,形状像十二斤重的西瓜拦腰切开的大馒头,远离家乡的游子啊,一见馒头泪双流......”

  选段出自小说《诗人金希普》,首先主角的名字,讽刺意味十足。俄国诗人普希金,家喻户晓。而中国诗人金希普,自认为应该众人皆知。

  这首和《平安经》同样滑稽的“诗”,出自金希普,一个自以为是的“诗人”,豪言壮语道:有人要我修改我的诗歌,我说,闪电是不能修改的!

  他善于自夸,却不自知,我们看他是如何吹嘘的:今年一年,我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出版了五本诗集,并举办了三场诗歌朗诵会。我要掀起一个诗歌复兴高潮,让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

  读到此处,你大约觉得熟悉,因为现实里从不缺少这类人,拿自夸当本领,能力不足,全靠嘴凑,最爱炫耀的是名片,最吓人的是名片里虚实难辨的头衔。莫言赋予金希普诙谐的语言,让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性。

  象征是莫言小说的又一特征,典型的例子像是“红高粱”。在莫言看来,没有象征,小说将变得清汤寡水。回到本书,另一篇富有象征性的小说是《等待摩西》。

  摩西在本文里,不仅仅指的是柳摩西。往浅了说,读者很容易联系起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那个摩西;往深了说,摩西象征拯救与希望。

  马秀美等待摩西,除了在等待丈夫,也在寻求心灵的救赎。什么能慰藉她?作者写道:“我听我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外甥说,东北乡所有的教徒中,没有比马秀美更虔诚的了。每次做礼拜,她都热泪横流,失声痛哭。”可见,基督已然成为她的信仰。

  之所以柳摩西消失的几十年,马秀美没有变得如祥林嫂那般憔悴,反而身体发福,面色红润,眼里闪着幸福女人的光芒。这与她的信仰分不开,她虽读不懂《圣经》,内心却受到感召。由此,摩西于此处,象征我们心里的信仰。

  既是等待,至少有两种可能,等到或没有,就像在等待戈多,充满未知。尽管莫言让马秀美等到了柳摩西,而“我”却放弃追问,选择离开摩西家。或许信仰有多重意义,因人而异,等来摩西意味新生,没等到同样如此。

  莫言在进行对话处理时,一方面让人物的言行,符合人物本身。一个无赖说的话,绝不可能文绉绉;另一方面,对话虽多,却不拖沓,不使读者生厌,反而读来津津有味。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来,由对话营造的画面感清晰,对话一出,便能脑补场景;二来,语言生动,比如《斗士》篇里,母亲说:“他是啄木鸟死在树洞里,吃亏就在嘴上。你也要注意。”再比如《等待摩西》里,柳摩西说:“一定是王超那张臭嘴胡咧咧!这小子,望风捕影,他的小卖部就是一个谣言发表中心。”类似这些,趣味盎然。

  因此,读莫言小说不会感到乏味,即便不依靠结构,仅凭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撑起全篇,也很过瘾!

  03、

  优质小说不仅语言上要耐读,掩卷后也需引人深思。否则就像花瓶,不含一物空摆设,终究厚度不足。莫言的作品既吸引读者读下去,读后亦有所悟。

  莫言曾谈及“晚熟的人”的深意,主要论及创作本身。而“晚熟”的内涵,显然较为丰富。

  诗人金希普没几分能耐,却自称“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公安系统的小说作者胡东年,只写过几部侦探小说,便自称“中国的柯南道尔”;蒋二为了挣钱,不惜打着“我”的旗号卖盗版本。这类人视金钱、身份、地位等象征荣誉之物,为此生的终极追求目标。

  而一个晚熟的人并非如此,我认为,晚熟是一种生活状态,正如《淮南子·主术训》所言: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红唇绿嘴》里的“高参”女人覃桂英,利用不良手段,在网上造声势。她深谙运营之道,将网络作为谋利手段,靠卖谣言挣钱。

  如今,覃桂英们屡见不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网络已变得乌烟瘴气,沦为发泄戾气之所在。

  若是一个晚熟的人,断不会有这类举动。晚熟是一种心态,晚熟者深知做人的良知和底线,他们不随波逐流,慈悲而仁爱。

  除此之外,晚熟亦代表厚积薄发。早熟者耐不住心性,过早消耗尽自我。晚熟者则是积累深厚,后劲十足,道路愈走愈宽,思维愈发通透。

  小说里的“我”,在试着成为晚熟的人。当蒋二企图利用“我”的关系图财时,遭到“我”的驳斥;当宁赛叶不分是非与“我”争论时,“我”据理力争,为让他认清事实;当覃桂英想在网上造势,提高“我”的知名度时,“我”不予理会,将她的念头直接扼杀。

  “我”拎得清自己的斤两,虽已成名,却不想为名所累。只想做晚熟的人,少些利欲,多些良知;少些胡言,多些诚恳;少些傲慢,多些谦虚;少些花花肠子,多些坦坦荡荡......

  在书中人物身上,我总能看见自己,或身边亲友的影子。有时,为了生活能更好,我们只顾全力向前,盼望早熟,恨不能一步登天。我们等不及晚熟,哪怕催熟,也要逼迫自己抵达金字塔尖。

  去年为了日更公众号,我有时一天写三篇文,只图速度,不顾质量,结果疲惫不说,写作水平也没提升。我怎能不知,好文章都需要打磨,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而我却怕失去粉丝,怕没有流量,逐渐成为自己最厌恶的那类写作者。

  这本小说于我而言,来的正是时候。我并不觉得失望,反而受益匪浅。我想它对于当下时代的快节奏,以及人们浮躁的精神,同样是益处颇多,我们都需要让自己真正的慢下来。

  现在我逢人便想说,做个晚熟的人吧,无论从生活状态,亦或心态,重新开始。先成为晚熟的人,而后呢?请继续晚熟吧。
字数:2692
转载来源:师原
原网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里,是观别人,也是观自己(晚熟的人)书评

[发帖际遇]: asdfmm 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降世,增加了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2:33 , Processed in 0.0568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