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4|回复: 0

无法超越的镜墙——《生活在别处》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2155
      积分
529
      回帖
30
      主题
115
      发书数
0
      威望
456
      铜币
2953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诗人快要死去的时候,父的形象被摘下,他幻想中的男人形象也离开了他,影像破碎,他还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那个富有诗人特质、害羞、柔顺的乖宝宝,最终回到了初始的统一中,也就是那个最初的形象设定,没有怀疑,没有错乱,他始终是被母亲认可的,也许是可以不加任何遮掩的伊甸园吧。

  这便是他自始至终的审判之镜。

  2.

  另一面镜子也是自始至终的,那是自我语言里的他,抒情性的诗歌语言。

  诗歌是有韵律的,韵律即是一种秩序(规范),这面镜子让他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形象,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他可以去和工人们革命,他可以是历史上任何伟大的诗人穿越。

  影子成了真实,欺骗成了真实,所以他的一切抒情也就是真实的了,克萨维尔就是他,他也是克萨维尔。

  3.

  现实之镜

  诗人最初是钟情于棕色女郎的,最开始他也是希望让梦想就是现实,可惜。这是个毁灭的世界,符号与意义的对应是错乱的,现实最终成了梦想。

  当诗人最终在红色女郎的身体上登岸,诗人确信地说他自始至终是爱着红发的,就连红发女人也是如此认为(人们都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可到底诗人爱着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唯一的女人,她让他告别了童男,这便是梦想,现实即梦想,你说这样逻辑不通,可在毁灭的世界里,一切就可以了,因为对应本来就是错乱的。

  4.大写的牧歌

  这个概念,是我在昆德拉其他作品的书评里看到的,在此借用一下。

  诗人的内在到底是什么?恐怖他从来就没认识自己。但是他在中学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后,他的外在也一并不值得一提,但他坚信自己是被选中的。

  只是他的躯体不过是一个发声器,与人议论,他发出的是画家的声音,他也可以用shehuizy现实主义去发声,历史只是开了个玩笑,回头看捷克斯洛伐克的1948,不过是刽子手与诗人共存的时代,可主流的审美依然同化了他,他走在游行队伍中,和那个大写牧歌溶解在一起,而那个大写牧歌的特点,便是媚俗,诗们人的抒情也是在媚俗,一切不过是表面光鲜的垃圾罢了,真正算是有点思想的是画家,不过他只能在沙土中作画,一切都很容易消逝,如画家的个性一般。

  不过,这正是大写牧歌的厉害之处,它可以消除一切边界,一切事物在此之中都不分彼此,钢铁和爱情是一回事,男人和大海也是一回事。

  唯一之路,只有向后看,回到被抛弃的小我中,我想画家可能便是如此吧,而诗人,他终究只是一个幻影,同质在了光辉之下。

  字数:845

  转自:老猫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67012/

[发帖际遇]: 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闹市区推销大力丸,被城管没收,损失了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2:40 , Processed in 0.0605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