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sp2170607 于 2025-3-19 11:38 编辑
因为费兰特本人从未在媒体上现身,所以许多人在描述她的时候总是要加上“性别不明”。
我想每一位读过费兰特作品的读者都不会对性别有疑问吧,怎么会性别不明呢?谁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反复不停地书写母女关系和女性面对的生活呢?总不可能是男人吧。
费兰特的书阅读顺序很重要,假如你和我一样是从《那不勒斯四部曲》开始,读完《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再回看她从前的作品(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前,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很短),总会有一种“之前每一部作品都是为完成《那不勒斯四部曲》而做的练习”的错觉。
那不勒斯、底层家庭、隐形的父亲、粗鲁的母亲,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是费兰特作品的统一设定。
费兰特第一部作品《烦人的爱》出版于1991年,按资料记载她当时应该是48岁,小说出版之前不知道她具体在做什么(可能我也没有仔细去查),从1991年之后她就在一直反复书写着女性,女性的情感,从亲情开始,到友情为止,幽暗且复杂。 《烦人的爱》与《暗处的女儿》这两部作品是写亲情的,母女关系,都是从第一视角出发,一部是已经成年的女儿,另一部是女儿已经成年的母亲。
相比《烦人的爱》,《暗处的女儿》书写明显更流畅,用词也更精准,对内心世界的描绘更加立体深邃,薄薄的一本小书从偷娃娃开始徐徐展开,这位名叫勒达的48岁女人开始漫长地内心独白与回忆,费兰特尽力用各种“大事件”将一个生育了两个女儿的女人离经叛道、丰富但艰难的48年人生串联起来,但女性的人生,从来不是连贯的。
与男性一气呵成的成长路相比, 身为女性的勒达的人生断裂显而易见, 成年、结婚、生育、离婚、出走、投入工作、回归,起初勒达试图将这些关键词串联在一起来对抗女性一生注定割裂的命运,最终换来的却是满地碎片,以及更加支离破碎的生活。
对抗命运,她最终她还是失败了,她出走,幸福的同时又无法压制内心的负罪感,三年之后她选择回归,在成就自我和养育后代上,她选择了后者,回到了两个女儿身边,两个女儿心无旁骛地成长,身为母亲的勒达最终接受了任何人都无心顾及她的人生的命运,可她自己,却注定要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燃烧着,直到化为灰烬。
这就是母亲吗?身为母亲的宿命?
相比女性友谊,费兰特在母女关系上下的功夫也非常之多,在挖掘身为母亲的中年女性的内心的时候,我不知道她这样反复书写到底想要得到什么答案。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样子呢?因为隔着太多了礼法、教义、规训,久而久之它们变成了约定俗成,然后我们变得一无所知。没有答案。
总字数:917 作者:思萌不想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