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62|回复: 0

宝剑金钗,无非人情——《宝剑金钗》

[复制链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984
      积分
12601
      回帖
3624
      主题
1631
      发书数
1234
      威望
7539
      铜币
21184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29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完《鹤惊昆仑》,紧接着便读了《宝剑金钗》。没了上一部里江小鹤报仇的书核儿,似乎是将李俞的一番情感纠葛做了主线,并夹杂江湖际遇。有人说,宝剑是李慕白,金钗是孟思昭,那样,故事倒也可以说是讲两位青年英雄的相识相知,最终因个“情”字不能揽腕江湖的遗憾。

  说“情”,大抵逃不开分分合合,情节上自然不如报仇来的那么连贯始终,可这“情”固然是李俞孟的情愫,亦不妨说是世故人情,全着墨在李慕白遇到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江湖儿女身上,而这却比复仇的题目更让人掩卷长思。想着书中这些人物,像德啸峰,铁贝勒、史健,各有各的通透,也各有各的解不开,最后都是世情。

  德啸峰好交朋友,倾心重义,更是信在义先:李慕白含冤被困,他四方奔走,花钱不算,亦不惜得罪黄骥北。这既不像《鹤惊昆仑》里鲍振飞对徒弟龙志起,是见了棺材不落泪,一味护短;也不是像某些小说里的侠客,为了不让别人说出自己一个不好来,先把朋友亲人“卖”了,这里边没有所谓大义灭亲,也没有意气用事。德五爷既有私心,也有胆怯,说德啸峰结识李慕白没有私心那是假的,说他不惧势力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德五爷通透,自己知道“北京人就是爱挑眼”,多少人结仇都出在“挑眼”之上;李慕白不在,黄骥北勾人比武的时候,德五爷也是时时提心吊胆;有时候也心里赌气自己是图什么许的,帮这帮那。可唯其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显出后来的仁义真实且难得:搭救李慕白是信兄弟不能做那出格儿的事,更是即便兄弟做了,也不会坐视不管地任兄弟被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由此,李慕白后来甘愿一命抵一命为五爷剪去仇人,也就顺理成章了。书里读到这儿,就想起儿女英雄传的集腋成裘。人生得一个这样的朋友,足矣。

  说德啸峰通透,可也有看不透的,他跟史健一样,都不懂李慕白为什么放着好好俞秀莲偏要在乎着死了的孟思昭,倒看见结尾老侠客留下的“宝剑留结他日缘”也还是跟德大奶奶开心了半天。只是,面对俞秀莲,他这话没法说出来。倒是史健,这胖子是天牢敢劫召狱,雪夜能追金钗,书里写他把孟思昭临终遗言一字不落,“也不管俞秀莲爱不爱听”,一股脑说出来那段,真是看着解气,这样的法儿,也就是史胖子做的出来。

  李慕白为什么就不能跟俞秀莲在一起呢?封建礼教?拿得起放不下?这一问是德啸峰的,是书里很多人的,也是作者借了书中很多人,包括李俞自己,替读者问的。答案也是书里人答的,铁贝勒一语道破天机,说是自己这样都是结了婚,儿女情长看淡了,“像慕白那样的英俊少年,哪能免得了这种事? ” 何尝不是呢?封建礼教?不存在的。所有没经过,再多的障碍都是自己的想象,书里的李俞孟,都还太年轻了。

  而其他角色,黄骥北、冒宝昆之流,比苗振山这样的纯粹恶霸更加可恨的小人,亦是随处可见。只是这样的小说,年纪太小时读不过瘾,而等到铁贝勒的年纪时读,又早已看淡了。正像是古龙所说,这样的小说,这样的王度庐,人生只有到某一个阶段读会最喜欢。至于会不会像古龙一样,因为情节中略带的“悲情”而“最不能原谅”,那也就因人各异了。作为还没往下看的笔者,也就只有等看完了《卧虎藏龙》才能有答案吧。

  行文至此,这篇观感理应结束了,最末尾想说说谢翠纤,与俞秀莲相较,家世经历之外,谢的悲剧似乎还是来源于并无可以坚定的信念,或许也足可为痴男女戒吧。
  
  字数:1164
  转自:一江风 评论 宝剑金钗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117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16:49 , Processed in 0.0752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