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8379
好友0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6
最后登录2025-4-3
在线时间47 小时
用户组:举人
这个人正在减肥
UID8379
积分1440
回帖63
主题199
发书数197
威望1112
铜币4226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6
在线时间47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3
|
晚清财税结构的转型
任智勇
厦门大学历史系
摘要:明清政府一再强调“重农抑商”。从税收角度而言,清前中期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农业税,商业税主要落实在针对大额长途贸易的榷税,且仅占税收总额的十分之一。1843年户部银库案爆发后,盛京将军禧恩等官员为筹措经费,注意到"重农”之下对农业课以重税、"抑商”之下对商业课以轻税的“不公平”。及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财政难以维续,户部于咸丰三年初试图推行以商铺为征税对象的营业税--“铺税”,终因遭到部分满洲贵族和汉族士大夫的反对而废弃。但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可能会造成社会混乱的实践层面,没有触及商业税征收的合理性。随着“重农抑商”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商业税扩张的大趋势难以阻挡。由此,厘金出现并推行全国。商业税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例扩大,超过了农业税,晚清的财税结构发生转变。商人虽然无法从税收公平性角度反对以厘金为代表的商业税,但他们的抵制是困扰晚清政府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财政;咸丰朝;商税;厘金;重农抑商;
专辑: 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中国近现代史;财政与税收
分类号:K252;F812.9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