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5|回复: 0

《沧浪之水》 这个时代不出产圣人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802
      积分
789
      回帖
19
      主题
174
      发书数
0
      威望
692
      铜币
3215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沧浪之水》的书评,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写。有许多人推荐我看这本书,并想听听我的想法,我猜那是因为这本书给他们带来了太多震撼和颠覆的感觉,就像一座雄伟的丰碑瞬间倒塌了,砸碎华丽的外表露出丑陋的碎石。我看见有人在书评里痛心疾首地说,如果这本书叙述的是真的,那么一直以来我们所学的都是骗人的:以人际网络适者生存为基调的官场潜规则打破了许多有志青年的美好幻想——这样现实这样黑暗,就是我们走上社会必须面对的吗?他们止不住困惑惊惧。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纯粹的理想主义从不存在,人们虽然在不断扭曲着自己以求找到适合生存的空间,心中未必没有宽容和良知,这些细小温柔的美好品质虽然不足以让每个人都如圣人一般高贵纯洁,但它们至少可以保证在大是大非前——比如在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前——让所有中国人挺直脊梁。

  时代已经变了。我们的父辈总是不无感慨地看着新新人类:80后、90后、00后。。。以他们越来越无法理解无法认同的方式崛起,彼此的理念相去甚远,也许隔着的远不止一条马里纳海沟;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存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优点和缺点,所有的经验都只能借鉴,无法复制。这是时代的洪流不可抗拒,它席卷而过,大到巨石、小到沙砾,都被包裹着轰隆隆往前进。

  因而那些将纯真的理想,将美德视为珍宝的年代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圣人们将寥若晨星。为圣人者必须抛却世俗的牵绊,将人类的命运当作自身的命运,并可以不计付出不计牺牲不问结果,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有坚定不疑的信念始终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崇高的、超越一切凡庸的。。。而事实上,极少有人能做到这些,因为人性始终是多疑且自私的。

  恕我直言,为什么历史上出现的君子、智者、仁者(统称高级知识分子)要比这个时代多,那是因为财富的匮乏,因为交通的阻隔,因为通讯的闭塞。穷,大家都那么穷,没有谁比谁富有,所以不存在比较,因此不产生嫉妒,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路途那样遥远,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翻山越岭一去经年,不晓得大好河山天地辽阔,也起不了功成名就之心。无欲则刚,人人都赞颂这句话,可有时无欲是因为无知。

  无知,不是书读的多就是有知;同时知识分子容易自视甚高。士农工商,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定义就错了,知识分子总是自诩为最后的道德和良知,精神的当然领袖,文化与文明传承的中流砥柱;多少年来,他们看不起平民,认为这些人庸碌无为对社会毫无贡献,他们要把自己摆在神坛上,一旦信念被动摇便惶惶不可终日。知识分子的清高、迂腐、难以放下的身段,使他们在比别人拥有更多思考之余,更难理智地面对社会的变革。

  这是个巨星陨落的时代,我们中间再难产生令人高山仰止的灵魂;这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小人物挣扎求生、不择手段,难免卑微但斗心不死,迎合适应着,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我们,并不能要求别人怎样做,也不可能让世界迁就我们,我们只能调整自己,先生存再谈精神和理想。

  没有什么可惋惜的,没有什么可恐惧的,至善与至真只不过被细分到了更多人心中,不如它们被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显得那么耀眼。若扪心自问,相信我们仍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虽然我们改变了许多,但我们的信念从未被磨灭。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许也是最好的时代。

  总字数:1201
  作者:mado1983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88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1:25 , Processed in 0.0898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