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回复: 0

《红楼梦》:古殿朱门穷巷里,都说看破红尘——从妙玉谈开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971
      积分
840
      回帖
49
      主题
180
      发书数
0
      威望
725
      铜币
31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1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江仙》

  古殿朱门穷巷里,都说看破红尘。韶华孤僻古难闻。今宵无好梦,何处享温存?

  酒肉穿肠云雨后,恰如枯木逢春。相携白首世同珍。幸得肠断日,到底是真纯。

  说到《红楼梦》中的妙玉,也向来颇具争议。有人说她性情高洁、不入俗流,真真一“槛外人”;有人说她出家女尼春心暗涌,“槛外人”暗藏槛内心……凡此种种评论,大都限于对妙玉道德的评判而不见人性在其中的影响。

  抛开道德的标准,就事论事来看妙玉和宝玉的关系,毫无疑问的是宝玉对妙玉纯洁的友谊,而妙玉对宝玉究竟有无男女之心则易引起很大的争论。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的判词其实说的很清楚,妙玉虽说是守身如玉,却最终被风尘糟践。值得讨论的是判词的前两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两句话清晰的写出了妙玉其实不洁、不空,而这不洁和不空究竟是指妙玉内心的凡心未泯,还是指妙玉遭难后的前功尽弃?如果是她凡心未泯,则无疑是指她对宝玉的暗恋,如果是在贾家败落后不幸被糟蹋,却只能留下质本洁来不能还洁去的悲哀。

  再看妙玉的判曲,“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其中有一个意思和判词中一样,“无瑕美玉遭泥陷”指的是妙玉的悲惨结局。有一句话更值得推敲,“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何谓“风尘”?其实不论有些人如何辩解,如何不可接受,“风尘”对于女子大都是指青楼,虽说是“违心愿”,可妙玉最终沦落青楼也许恰是事实。对于前八十回这样一个女神级的存在,还有比这更加凄惨的结局吗?之所以说不能更凄惨,因为我们更愿意认为,宁愿妙玉死,也不能让她流落风尘,无瑕美玉宁碎也不能“遭泥陷”,可是如果说贾家败落无可选择,被卷入这场风波无可选择,如果一定要被送到青楼,死亡却是妙玉可以自主选择的。可是我们看到“风尘肮脏违心愿”,看到“无瑕美玉遭泥陷”,却等不来“质本洁来还洁去”,盼不到“无瑕玉碎也无瑕”!我们不必如此刻薄,去讥讽说“自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槛外人”,也许妙玉在选择流落风尘而非死亡真的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那我们是不是更应当承认有一种东西,比死亡和名誉更让妙玉重视,让妙玉宁可“无瑕美玉遭泥陷”也要珍惜。如果真有这样一样东西,绝不会是对贾家的恩情和留恋,只能是对宝玉的爱惜。前八十回对于妙玉和宝玉的接触有两个重要的情节,一个是妙玉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茶,一个是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有人说妙玉把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茶是要和宝玉间接接吻,这太庸俗,太不堪了,妙玉绝不会如此猥琐,但一个有洁癖的人主动让把自己的杯子给别人喝茶,其中一定透露出的信息是,妙玉一点不嫌弃宝玉,甚至略有好感。到了“乞红梅”的时候,众人都晓得妙玉性情孤僻,只要宝玉去乞,一定能够得到红梅,结果也是不负众望。妙玉对宝玉即使没有那种强烈的情感,但一抹淡淡的情愫,说是春心暗涌是不错的。

  之所以说到不需要用道德的眼光去评价妙玉深藏心底的那一丝春心荡漾,试想妙玉这样一个妙龄女子,虽是常伴青灯古佛,交往的大都是千金小姐,但中有一风流公子,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又似乎“颇有几分见识”,即便有清规戒律,又怎么禁的住心底泛起的一丝涟漪?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而妙玉的判曲名为“世难容”,之所以世难容,不在于尼姑起凡心,而在于她之前的“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而在于她之后的“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美玉遭泥陷”,是她内心分明凡心未泯,却要装作举世皆浊我独清,在沉沦堕落后却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由妙玉说开,这世上有太多的“槛外人”,不需要为僧为尼,不需要隐居避世,甚至依旧混迹于世俗,但他们的心里瞧不上尘世间的种种,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唯一一支;他们外在的表现为温文尔雅,知书有礼,严肃庄重,对于低俗和玩笑不屑一顾。他们中的上等,便是在独处时,让时光的流逝抚平内心的寂寞,用坚强的意志来克制不时涌起的忽强忽弱的欲望,最多也只是回味曾经闪过脑海的念想,把念想当做回忆,此可谓“意淫”;次一等的,便在那无人知晓的时空中,跨越在人前坚守的底线,偷窥被禁忌的世界,享受孤独中释放的快感,寻找禁忌里冒险的刺激,他们给自己圈定了可以偷窥的范围,可以突破的界限,在有限的时空中追求最大程度的释放,而当回到常规的时空下,他们将再次拿出他们的高洁和优雅,此可谓“闷骚”;最下等的,便在只要没有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就是他们释放欲望的场所,他们毫无顾忌的享受,他们肆无忌惮,哪怕天昏地暗,他们禁忌的只是别人的目光,没有熟人的注视,不被发现的情况,便没有任何可以约束他们的力量,此可谓“虚伪”。

  尘里尘外一槛之隔,来去何等轻松自由;人面人心一颈之遥,远到自己都难辨真伪!出世禁欲确是出于真心,红尘纵欲又何尝不是出于真情?这世间的真真假假谁来定义,这人欲的起落消长谁来评判?也许又涉及到了那个深奥的哲学命题: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真假这一说,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能被现象表现,即使假象也表现着真的本质。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有本质高洁,毫无瑕疵的个体存在,但更多的一定是带有某种瑕疵而尽力展示自己纯洁一面的普罗大众,他们心中的某个隐秘的地方,也许正藏着他们的冲动和欲望,这份冲动,这份欲望,没有对错,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性的追求。许多人,“槛外人”,一开始便管理起这份需求,控制欲望而不是让欲望控制自己,但当欲望逐渐释放,“意淫”变成了“闷骚”、“闷骚”变成了“虚伪”,这便是同一条沉沦和堕落的道路。妙玉的终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世间多少人最终沉浸在情天孽海欲望都市无法自拔,最终“槛外人”成堕落人,风骚客成闷骚客。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不仅是对妙玉的判语,这是对这个世间所有“槛外人”,所有有过“洁”、“空”追求的人的总概括。是啊,当所有人扪心自问,无论人前表现的如何,自己的内心“何曾洁”,何曾空?

  妙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而她的判语,她的人生,更像是用一种极端的形象,一种艺术的方式,表现了芸芸众生们从高处走向沉沦的心境和道路。我们不够“气质美如兰”,不够“才华馥比仙”,够不上“太高人欲妒”,够不上“过洁世同嫌”,达不到“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美玉遭泥陷”的悲惨。可谁没有独特的气质,谁没有独有的才华,谁没有一份高傲,谁没有一份孤独,谁又不曾感动,谁又不曾眷恋?其实,我们和妙玉一样,只是我们不够极端,所以我们看不清真相,正是我们不够极端,所以够不上“世难容”,但当认清真相,也是否有一点“自难容”呢?

  实在说,世难容也好,自难容也罢,无非是我们惯常所标榜的那一份“洁”,一种“空”太高悬,太残酷,甚至需要我们某种程度上违背自我的性情。很喜欢佛对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说的一段话,“和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人生短暂,世俗给我们的禁锢已经够多,何必再自我加上一层束缚。有人说黛玉是槛内的妙玉,妙玉是槛外的黛玉,都是无瑕的美玉,所不同的是黛玉真性情,敢爱敢恨,而妙玉似乎“假崇高”,禁锢了自我。于是乎,都是悲惨的结局,黛玉留下的是“枉凝眉”的叹息,而妙玉却得到“世难容”的嘲讽!

  正如佛家所说,随心而动,率性而为,才能获得真我。何必孤傲,何必高洁?天生我,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虽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负,红粉朱楼春色满园!

  总字数:2638
  作者:暮云平ym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725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1:23 , Processed in 0.0604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