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51|回复: 0

《长安的荔枝》:长安的荔枝,李善德的良心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874
      回帖
296
      主题
143
      发书数
0
      威望
654
      铜币
36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去过岭南没有?见过新鲜荔枝吗?

  ———不曾。

  ———你去都没去过,怎么就轻言无解?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没让我失望,读来畅快淋漓,简单的故事,充满了紧凑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前读这句诗时,我只读出玄宗对贵妃的宠爱,帝妃情深,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只为心上人一展笑颜,有种倾尽天下只为一个她的味道。看完这本书,只余沉重的叹息。

  小小的一枚荔枝,串联起的却是无数人的命运。主人公——李善德,一个丢进人堆儿里都找不着的芝麻小官,懦弱得我毫无代入感,做官二十余年不曾晋升,被同僚构陷当了荔枝转运使后,和友人喝酒,言谈间透着的尽是等期限到了就死的绝望感。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在历史的印证下,我知道他会成功,可始终不敢相信。我忍不住质疑,开多大的主角光环才能让这样无能之辈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可马伯庸不愧是马伯庸,各类官场的争斗,一次次地转折,一幕幕转机,把一个顽强苟命又带着点英雄主义的中年男人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中有句话写了做官之道:“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这致命的三条,李善德前二十年从未做到过,后半生也未曾做得彻底。

  我不太愿意把《长安的荔枝》这本书当成写工作之道或人际交往原则的书来读。我忍不住去心疼李善德,这个无辜的五十多岁的头发斑白甚至未能和妻女有个安稳的家的老头。千余里的路途,不配合的官员,传闻中“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荔枝,他逞着一腔孤勇为了家人去挣着不可能的活路。

  他不止一次奔波在长安与岭南之间,反复实验规划着一条最快的路程。他尝试着各样的保鲜方法,欠下大量的银钱,违背了和友人的承诺,费劲儿地学着迎合官场的规矩,终于将时长控制在十一天,将荔枝鲜送到了长安。   我是个肤浅的人,我设想了他飞黄腾达的未来。即使我看到了一路的皑皑白骨,即使看到了他是如何在途中失去了他的朋友。

  我被李善德的选择所震撼。一个半生蹉跎的九品小吏,在学会官场法则后,居然能有勇气怒斥当朝第一权臣杨国忠,只为了替百姓说一句公道话。

  李善德费那么大劲儿活命, 他为了这荔枝鲜,把自己熬成人干儿,他一个长安官吏,他至于这样么? 他难道不知道他攀上杨国忠就等于攀上了晋升天梯?他难道不知道他说了那话除了触怒杨国忠别无他用?他难道不知道说完会有生命危险更别提留在长安?  李善德他在官场浸淫那么多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又怎会不懂?

  可他更懂,人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有良心。他忘不了沿路百姓的哀嚎与挣扎,他如履薄冰的一路见到的是“苦!苦!苦!”,那是和他身上的风尘一般,洗不干净的苦。

  看到最后,我很欣慰,李善德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在他被杖二十、流放岭南后,盛唐迎来了安史之乱,那个亲亲相隐不顾百姓死活的朝廷付出了迟来的代价。

  李善德在这场席卷整个朝廷的祸事中,和家人一同苟全了性命,结尾的他在岭南吃荔枝吃到撑。我想,老天还是会眷顾好人的,存一颗向善的心,哪怕生活平庸得和李善德一样,但至少不会太痛苦。生而为人,总得凭良心活着,不是么?

  总字数:1360
  作者:水挽千江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16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4:10 , Processed in 0.0610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