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66
好友109 人
听众23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最后登录2025-4-29
在线时间164 小时
用户组:分区版主
逆风翻盘、燃烧我的卡路里!
  
UID66
积分3062
回帖1490
主题230
发书数26
威望2176
铜币11101
贡献0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25-2-27
在线时间164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29
|
第一篇,肥仔性幻想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青年有一个感情深厚的女友。这个女友有一个习惯,就是太阳落山之前一定要离开男青年。男青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实在忍不住,就和女友提起这件事。女友伤心地告诉男青年,太阳落山之后,她就会变成一个男性死肥宅。男青年半信半疑,要求这次女友一定不能回家。太阳落山后,奇迹发生了,女友真的变成了一个抠脚大汉,还从男青年家喝啤酒看球赛。不过男青年并没有抛弃女友,而是过上了“白天泡妞,晚上和兄弟逛大排档”的奇妙生活。
所以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这样的女人相守一生吗?很多男士的苦恼是,晚上想和女朋友睡在一起,但白天想和兄弟一起疯,作者这个小故事,想必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下一篇,向图维亚开枪
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家庭收养了邻居家诞生的一条小奶狗。这条狗长大之后见人就咬,只对它的小男孩主人亲近。小男孩的家人觉得这条狗会威胁到周围邻居的安全,于是把狗拉到很远的地方遗弃。结果狗自己回家了。后来狗咬人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小男孩的家人迫不得已,把狗再次拉到荒郊野外,用枪打爆了狗头。神奇的是,狗奇迹般生还了,还自己溜了回来,不过后来狗再也不敢咬人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条见人就咬的狗,框架有点像神犬拉西的故事。我们很难断定,究竟是狗影响了人的生活,还是人占据了动物的家园。很久以前,人也是大自然的孩子。然而,人类超速的进化使人变得越来越自大,以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人。当其他生物对人不利时,人类就改造它,或者消灭它。故事中狗与人之间的冲突代表着人与自然生灵之间难解难分的矛盾。或许,孩子与狗之间的友情,就是时间寄予人类最后的希望吧。
大家一定觉得奇怪,不是说好要吐槽吗?怎么还开始捧起来了?没错,你已经发现了编辑的诡计:本书出版时,每一篇故事的排序一定进行过排版。因为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短篇集中的所有故事是按照“有趣,不行,有趣”的顺序排列的。这种排序的好处在于,读者在书店翻阅前几篇故事的时候,很可能因其趣味程度而下决心花钱把整本书买回家。而当读者看到最后一篇好故事之后,不会得出一个“整本书越来越烂”的结论,因为最后一篇还不错。
现在,请大家耐心与我一起往下看。你们将会明白这本书的槽点在哪里。
下一篇,在蒙巴萨的一个吻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妻正在筹备婚礼,而新郎满脑子想的都是关于未婚妻的一段往事:未婚妻年轻时曾和闺蜜居住在蒙巴萨的一家招待所中。一个荷兰小伙每天注视着未婚妻,却从不主动说话。未婚妻在那里住了3个月,小伙就看了3个月。未婚妻准备离开前的最后一天,荷兰小伙主动和未婚妻闲聊,并请求未婚妻赠他一个吻。在这之后,未婚妻再也没有见过这个荷兰小伙。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热烈的感情经过时间的磨砺,很容易忘记,而难忘的是一段没有开始就已结束、若有似无的故事,这种遗憾叫人燥动不安,无论何时记起,都觉得心里萦绕一缕清凉的忧伤。
尽管我将这个故事的内涵拔高了,但我相信细心的观众已经觉察到了故事的问题。如果现在你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是什么,请将你的结论打在弹幕上。
下一篇,泡了汤的百分之八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中介与一个中年土豪约定,将一座房子租给土豪的二奶。第二天土豪没有来签约,中介就给土豪打电话询问,结果接电话的是土豪的原配。过了几天,土豪的原配找到中介,要求中介推荐一个房子给自己住,并要求中介带自己去看房。路上这个原配就向中介打听许多土豪和小三的事情。最终,原配告诉中介,自己根本就不想租房,只是想从中介这里了解一下小三的情况,于是中介一单生意也没做成。
这个故事,讽刺一个为了挣钱而没有原则的中介,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下一篇,骄傲与欢乐
这个故事风格比较魔幻:一个年轻人发现,随着自己的长高,父母逐渐缩小。医生告诉他,按照这个趋势,年轻人成年后,父母就会彻底消失。于是年轻人抽烟酗酒熬夜,最终停止了自己的生长,而父母也在缩小到可以装在上衣口袋的尺寸时不再缩小了。有一天年轻人将父母装在口袋里,和女友出去游玩。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父母老去,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爱他们的方法。
现在,我相信聪明的观众已经发现作者写作风格的第一个问题了:故事没有结尾。
你们以为作者的写作风格只有这一个问题吗?那你们就把作者想的太简单了。大家和我继续往下看。
下一篇,尘埃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在洗衣店被人用枪爆了头,但他的灵魂还在现场。于是他看见他的父亲站在自己的尸体旁边很为难,因为怕他的血迹把手弄脏。
这就是作者的第二个问题:纯水字数。但是作者灌水的方法很巧妙。别的作者水字数靠勤劳码字,他水字数靠隐藏重要信息。作者非常不地道的是,他利用了一个逻辑花招:隐藏信息这种写作手法虽然没有内涵但形式高级,这就方便作者设计一个错误概念:看不懂是读者水平低,不是作者水字数。
下一篇,亮闪闪的眼睛
这个故事讲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在学校是社交达人,她想要一双仙女一样闪亮的双眼。当她发现同班同学当中有一个不受欢迎的小男孩有这种眼睛的时候,就去问小男孩怎么得到这种眼睛。小男孩说一旦有了实现不了的愿望,眼睛就会闪亮。小女孩问小男孩他的愿望是什么,小男孩说想让小女孩成为他的女友。于是,作为社交达人的小女孩安慰小男孩,说自己人见人爱,小男孩不受欢迎,所以她帮不了小男孩。
这个故事是一个悖论版凡尔赛故事——小女孩想要一双闪亮的眼睛,就必须希望心怀一个实现不了的愿望,小女孩的愿望是拥有一双闪亮的眼睛,所以她永远无法实现这个眼睛闪亮的愿望。
不过,什么都不缺的人,缺乏的是希望,所以比起内心纯净的小男孩,自以为是的小女孩更可怜。
这篇故事是编辑设计的一个中间结点:因为后面的故事又要开始灌水了。其实我介绍的故事是我从所有故事当中挑选出来具有代表性、尚且值得一讲的故事,大量的其他故事已经被省略掉了。这篇故事在原书目录当中是第12篇,也就是说前面有6篇故事被我直接砍掉了。一会介绍完全部故事之后,我会告诉大家我总共砍掉了几篇故事。
下一篇,十八岁姑娘的XX。XX代表某种人体器官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闲聊,粗俗地评价年轻女性的身材。这时收音机中播放一则有关军用直升机坠毁的新闻。由于司机和他前妻的儿子在部队服役,于是司机准备吓唬一下前妻,打电话说某某地发生军用直升机坠毁事件。前妻非常慌张,问是不是儿子出事了,司机笑着说没有这种事,因为儿子不在那个地区服役。妻子不放心,自称要和官方确认消息,就挂断电话。没多久,前妻打来电话,说儿子没事。挂断电话后,司机一边嘲笑前妻大惊小怪,一边继续口嗨路边的美女。此时乘客则发现司机眼含泪水。
这个故事总算有点意义了,讲亲情的纽带。不过除了讲出了一些意义之外,相比于一般的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
下一篇,看上去很好的一对儿
这篇故事的内容杂乱,看点在于故事结构。讲的是一对情侣以及他们周围的家具各自令人忍俊不禁的心理活动。巧妙之处是小伙、姑娘、猫、房门、电视机都在对今夜情侣约会这件事进行主观角度的吐槽。这让我想起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
下一篇是书名同名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故事讲一个妖怪负责定期将一些人的天赋收回,导致这些人变成普通人。今天他的工作是去收回一个作家的写作能力。作家恳求妖怪允许他写最后一个故事,妖怪同意了。过了几小时,作家心满意足完成了最后一个故事,准备接下来尝试放松心情的生活。妖怪看完了作家的最后一个故事,觉得故事很精彩,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工作,觉得十分无聊。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上班族对于机械性工作的吐槽,尽管工作无聊,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勇气放弃自己的工作,于是只能一辈子无聊下去。
全书6万多字,34篇故事,在我看来有实际意义的共10篇。当然,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目前我们得出了结论:作者写作上的两个槽点,分别是故事没有结尾和故事内容灌水。作者灌水很常见,我们着重展开“故事没有结尾”这个槽点。
所谓“没有结尾”,换个说法就是虚化了高潮和结局部分。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讲过的每一个故事,是不是没有标志性的高潮和结局事件?如果一个故事的情节比较曲折,节奏出人意料,那么读者就很难发现故事的高潮是从哪里开始的。直到故事结局,读者理清整个故事的脉络,才恍然大悟。举个例子的话,某种动物从头部开始往下捋,到了肩膀,我们才知道前面的部分是脖子。但是如果你捋一条蛇,捋到最后你也不知道它的脖子是哪一段。
那么,虚化高潮和结局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虚化结局会使故事结构看起来十分新颖。一般故事结构,起因、过程、高潮、结局,按部就班,虽然结局可能也会很精妙,但是绝对不会比“没有结局”更出人意料。过去不少作者尝试过“开放结局”,但是其“满足读者”的效果并不明显。举个例子,《雪山飞狐》的原著,讲的是胡斐和苗人凤雪山决斗。两人本来就是因误会产生的恩怨,所以最后胡斐出的这一刀本来内心是拒绝的,可是胡斐如果收刀,苗人凤的一剑就怼胡斐脸上了,故事也到此结束。作者想在这里留一个开放结局,但是读者心里明白,胡苗这俩人今天只能活一个,所以开放结局其实也是固定结局,对于满足读者而言,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但是凯雷特不同,写到一半直接不写了,读者自己脑补结局,这就非常新颖了,读者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一本书写出了“平行宇宙”的效果。而且这么一来作者还能省好多力气,少些好多字,可谓投机取巧之典范。
第二,结局不明的故事,在价值观问题上很讨喜。举个例子,一个描写女性受到家人漠视与压迫的故事,结局是女性重拾信心,找到新的人生方向,按道理应该是一个很积极的主题。但是有些读者就会说,怎么这个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就是在家受气的形象?必须差评!也有的读者会说,凭什么女性在家做家务就是受气?这不是侮辱女性的劳动成果吗?必须差评!且不说这些读者的价值观对错,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评论作品的优劣,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出版社不会因为作者的价值观正确就引进作者的作品,但是如果一个作品能带来经济价值,又不会惹毛读者,出版社就很喜欢。当年日本的现象级作品《细雪》,明明提到了二战的事情,却没有引起战争主义或和平主义双方读者的反感,正是因为文中没有体现出任何一点作者对战争性质的观点,所以没有得罪任何一方读者。最不容易得罪读者的作品,就是没有价值观的作品,因为读者挑不出毛病来。而没有结尾的故事,就很符合这个特征。所以说,没有结尾的故事很讨喜,原因就在这里。
第三,结局不明显的故事,读者会忽略作者本身的写作水平,因此会使读者产生一种“由于判断不了写作水准于是判断写作水准很高”的幻觉。这一点也是虚化结局的最大妙处。为了说明这个心理错觉,我给大家举个栗子。比如,一个30岁的围棋运动员听说附近小区有个80岁的老大爷也会下围棋,而且特别厉害,于是这个围棋运动员找到老大爷,说想切磋一下。老大爷微微一笑,说自己根本就不会下围棋,还倒了一杯热茶给围棋运动员喝。假如你是这个围棋运动员,你会不会产生一种想法:这个老大爷是不是世外高人啊?他是不是说,我的水平还不够,需要再练几年才够格和他切磋?但是真实情况很可能就是,这个老大爷就是不太会下围棋,别人只是在乱吹。虚化结局的写作手法也是一样。经常看小说的读者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如果一本小说的结局写的特别差,阅读体验就会特别差,被人骂“虎头蛇尾”。反过来,如果一本小说结局反转特别巧妙,哪怕前面写的是一堆狗shi,读者也会说,这个反转太妙了,而不会注意结局之前的部分。目前有些小说,前面水一整本,最后来个奇妙反转,读者很买账,具体哪本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比我更了解。
这时候有些聪明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既然虚化结局的写法,既能给读者脑补结局的空间,又不得罪读者,还能隐藏作者的写作水平,那为什么还要吐槽这种写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还要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有一家新开张的概念餐厅,食材按照自助餐的布局摆放整齐,每张餐桌上有一个灶台,客人自选食材,自己烹饪,吃完之后自己刷碗,走的时候按照普通餐厅的价格结账。请问这样的餐厅你愿意经常光顾吗?我想大部分人不愿意,因为如果去餐厅还要自己给自己炒菜,那我们去餐厅的意义在哪里?这就是我要吐槽这种写法的第一个理由:文字谁都会写,故事谁都会讲,一个半成品的故事凑在一起,却按照完整的故事收费,表面上是结构新颖,其实就是骗钱。这本书定价40多块,字数4万。我们知道,一般一本字数不多的长篇小说字数13万以上,定价也是40多块。一本字数是别的书3分之1的书售价却和别的书一样,,除了骗钱我想不出别的词。
有些读者可能觉得,如果作者写得好,字数少点没什么,那么我就必须说明要吐槽的第二点了:那就是,这种写法无法让读者获得收获。
经常读小说的朋友可能知道,一般小说表达的内容有两个,叙事或写人。叙事小说以描写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引发人们对一些历史事件或生活现象的思考。写人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物行为或心理描写,展现人物不屈的意志或幽深的内心世界。这类小说在给人精神享受的同时,或多或少可以给人一些启迪或知识。有的朋友可能要反驳我了:你凭什么说今天这本书不能给人带来收获?那么我就以这本书中的短篇《泡了汤的百分之八》举例。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大家可能都能脑补的出来。比如原配利用中介的证词和土豪提出离婚,并瓜分了土豪一大笔离婚赔偿。那么我要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可以脑补出结局?有的朋友回答了,在生活中听说过类似的事。那么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假如你在生活中没听说过类似的事,你还能脑补出这个结局吗?有的朋友回答了,那我可以从其它作品中了解。现在我来问第三个问题:假如其他作品中也没有类似故事,你觉得你还能脑补出来吗?有的朋友可能说了,你说的不现实,怎么可能其它作品都不涉及这类故事呢?没错,以当前丰富的文化商品,我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是一个极端情况。但是,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正是因为有大量的作者还在坚守作为作家的原则,才让我们在看到这种没有结尾的故事之后,仍然可以脑补出它本应存在的结局。假如所有作家都学凯雷特的写作方法,不写故事的结局,那么我们再想找到脑补结局的理论依据,就要查找历史资料,或是向有经验的朋友打听。一千年之后,我们的后人想要通过这种书了解我们的时代,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人类一旦对祖先的文化失去兴趣,就不会设法将人类薪火相传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人类失去传承,就无法获得进步。用网络流行语说,这件事细思极恐。
总结
总结而言,无论是多么没有职业操守的作家,在创作畅销书的时候,仍然试图为读者留下一点什么。历史也好,批判也罢,甚至是作者的一点点价值观,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不反对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只希望每一个作者在查收稿费的瞬间,敢于告诉心中的自己,你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无愧于心。
字数:5397,转自:豆友0hqrM2v3T8,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262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