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8|回复: 0

蝼蚁的历史,隐身的罪人——《钦探》

[复制链接]

用户组:分区版主

我,秦始皇,打钱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版主勋章分区版主勋章

      UID
51
      积分
6907
      回帖
555
      主题
812
      发书数
335
      威望
4688
      铜币
4973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2-27
      在线时间
115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阅读《麒麟》时的酣畅淋漓不同,《钦探》很磨人,一是这段历史已知结局,如封面腰封所言,“一场注定无果的调查”,历史空白中可发挥的内容有,但非悬疑,更有种凌迟等死的感觉;二是文风似乎更古了,《麒麟》里是鲜活的市井气,《钦探》里则一片萧杀之气,大量环境描写,对话信息量密集,读不快

  三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作为一个地理盲,希望能配一张军事地图,如果天威县、枯树墩、杀虎堡、沙河村等等彼此的方位,边防线和关口的位置能一目了然就好了

  说回故事。明代历史被演绎得极多,我个人算不上明粉,就是特别敬佩于谦,此前马亲王的《两京十五日》里塑造的年轻于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本书里,于谦是调查的主负责人,是站在皇帝阴影中的靶子,他出场(第4页,“剑眉星眼,相貌威严”),故事开始,他退场(“被上皇斩于崇文门外”),故事收尾。这个幕后Boss的注定失败,让我从一开始就不太忍心去猜测调查结果,最后绍祖果然懊悔了,不该查,查了是造孽,查了也查不明白

  书里的双男主,朱抗老练、寡言、沉重,张绍祖热血、鲁莽、正气凌然,是典型的地位悬殊性格相反的双男主设定,本来我以为双方会经历从互相看不惯、不信任到破冰、信任、相互托付这样常规的磨合,但没有,仅有的转变描写在书的三分之一处,描写了朱抗“心中甚是快慰,轻声道带你来是对的”,入山洞后“头一次把性命托付给别人”,故事过半后,朱抗直接入牢隐身,主角变成了绍祖和粥姐

  到最后,朱抗临死前吐露自身犯下的罪行,以一个讽刺下西洋“壮举”的工具人身份下线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对朱抗笔墨的渐止,让他在调查中变得无关紧要,形象模糊,他背负这个沉重的秘密很多年,最终的揭晓却没有给我震慑和悲凉

  除了主角,书中群像完成了环环相扣,基本没有一个废角,看得出作者深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古典小说技法。我看的时候也警觉地注意着每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他们的善,他们的恶,最终“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无穷无尽,所有料不到猜不着的偶然事,哪能都查明白?”

  也许这本书里就没有所谓的“主角”,这是一段关于“蝼蚁”的历史,书里作恶的官,都有“被逼无奈”的“苦衷”,心邪的民,只是为了搏一条贱命,张绍祖的几千字奏疏,最后只换来了一份所谓的“罪榜”,上面没有真正的罪人,全都是“该死的蝼蚁”

  周衍对绍祖说,“一场大败,本是无数大小疏漏所致,怎可能全都查明呢?又怎能归结于一人一事呢?”,这些“疏漏”,是早就千疮百孔烂透了的大明根基,是多少个张绍祖、于谦之流都无法挽救的大厦将倾,那颗石子是偶然也是必然,无非是时间早晚罢了

  就好像布满朱抗全身,让他疼痒难耐的蚂蚁,日日侵蚀他的肉体

  最后出现的李通海说,“我辈只是大明的膏药,解一时急痛,疮太多、病太深,我辈亦无力回天。”我想起了大明1566里的沈一石,和他自焚前的白衣身影,他留下的那几箱账册,最终什么也没改变,书里的账薄,最终也是被景泰丢进火盆里,毕竟,没有什么比他的皇位更重要



1030 个汉字

转自:躲张 评论 《钦探》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51598/
❤︎   做好人 · 读好书 · 得好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6:39 , Processed in 0.0580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