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2|回复: 0

[历史、地理] 《死亡文化史:唐宋性别与妇女死后解放》作者:卢建荣【EPUB】

[复制链接]

用户组:侍讲

重建论坛勋章

      UID
529
      积分
21421
      回帖
540
      主题
3289
      发书数
3288
      威望
16218
      铜币
443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3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8
发表于 2025-3-2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主题是死亡文化,在方法上运用新文化史“再现”的概念,以记录拼凑“过去”事件的一小部分。从北魏末到北宋这段六百年的历史,由于印刷术尚在萌芽,传世文献相当有限,亏得当时的人懂得利用石刻技术留下许多石刻史料,这之中墓志是一大宗。

墓志定型之后,文体多系贵族文学形式,即骈体文,叙事结构也有一定的套式,原是丧家至亲好友看过后即被封存于墓中的私密文本。八世纪末叶以降,文体日益倾向散文化,这与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这是本书重大发现之一。墓志另一演变是从私密性生出公开性一路,此缘于丧家找名家写志,而传抄、出版流通更广。于是私密性墓志成为文学革命的场域所在,尘世的文学场域仍是骈文的天下。

志作者为死者生平叙写的墓志,再现了濒死者在临终场景与探视者互动的状况,以及交待遗言和饰终之典。东汉以前,中国汉人社会只有一个死后世界,迨进入到五世纪之后的六百年则有两个死后世界,供濒死者抉择。佛教进入中土之后,有愈来愈多人放弃原本固有本土死后世界信仰,改采异邦式、即死后陪侍佛祖的选择,这对于妇女,特别是守寡有年者,吸引力尤其大,且比男性多得多,这是为何?

在唐代,本土死后世界信仰毕竟仍居主流位置,讲究的是夫妻合葬,以女子而论,最起码要葬到夫家的家族墓园。要是子女依亲长遗命,一不葬配偶墓旁、二不葬在家族祖坟所在,便会受到社会舆论压力,令执行亲长遗命的子女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女性是否于死后挣脱性别不平等加诸其身的桎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帖际遇]: 做为仅有的一个渡劫期修士,ddmu 将要渡劫前得到师娘赞助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8 19:01 , Processed in 0.0824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