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9|回复: 0

《德里纳河上的桥》:不安中的安定信念

[复制链接]

用户组:举人

      UID
205
      积分
1062
      回帖
151
      主题
197
      发书数
12
      威望
876
      铜币
4854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1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26 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觉得东欧人写的东西都很不安,却也在不安中自有安定信念。好像过往的历史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恒久的,也没有什么能挡住历史的进程和被侵略的命运。波兰能在16-17世纪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也能在即将迈步进入19世纪时被沙俄勾结普奥瓜分吞并。塞尔维亚从12世纪的奈满尼王朝开始国势渐起到14世纪成为帝国,却也在1459倒在土耳其的铁蹄下。阿尔巴尼亚出了一个神样的斯坎德培,带领人民以一当百地抵抗了二十余年,穆拉德二世以数十倍兵力亲征也久攻不下,最终也还是弹尽粮绝开城投降。

  今天得势,明天就可能不复存在,在政治和经济的泡沫下,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民族语言,历史和文学,这是仅剩的能够昭示他们过往的苦痛和记忆的东西。它以自己的皮肤和躯壳作为见证者。十八世纪的奈泽姆还在用阿拉伯字母构成的阿尔巴尼亚文字写作,自然有人能感到摧割的疼痛,但那些疼痛的人们好像早已习惯,且并不愿意言说。他们紧闭嘴巴,只在夜间流泪,“唯有夜间,人才会没有紧紧束住你整个一生的言语,才会没有置你于死地的承诺,才不会出现那无情流逝的短暂期限和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可是用什么来承载这一切?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面对这样的局面和不安,他们造桥。

  德里纳河上有一座桥,开始建造的时候,土耳其禁卫军刚刚到来。它不仅连接两岸,两地,很多个时代,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足够美丽和丰富,足以称为一段历史。“桥旁的居民就这样一代代繁衍生息,大桥像抖落灰尘一样,也抵挡了人们因一时之需和奇思怪想而遗留在桥上的种种痕迹。”这不是割舍,而是融合。人多么坚韧,一个盛大的夏天就能让他们忘掉过去所有的灾年苦难,谁替他们记住这些呢?是桥。桥早就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德里纳河上的桥》里,那么多次势力的更迭中,唯一一次真正的、心的痛苦死亡来源于阿里霍加,那时候桥已经被炸断,第七个桥墩正在他的店铺中。

  像抖落身上的灰尘一样,大桥被时代抖落了。一种旷日持久的不安陡然在阿里霍加身上迸裂。恐慌。没人比他们更懂得这种危机的预兆:见证者的死亡是否像是一个寓言,意味着他们的历史与无数个日夜也将要被世界抖落了?

  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了一千年,这次依然没有人能够回答。可安德里奇并不慌张,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已经习惯了生活的失力和不安。他只是像已逝的一千年中无数先辈曾做过的那样,拿起笔,用自己的语言建造一座又一座桥梁,它们有无数的痕迹,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的,奥地利人的……这些桥梁在波斯尼亚古老的土地上挺着脊梁,千疮百孔,却始终哑然无声。

  它们的脚下,巴尔干的眼泪还在静静地流淌。

  字数:965
  转自:PedroParamo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17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17:34 , Processed in 0.0547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