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31|回复: 0

《许三观卖血记》印象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971
      积分
866
      回帖
50
      主题
186
      发书数
0
      威望
748
      铜币
324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形象。一个男人,担负着经济、血缘、社会等多种角度的重担,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显得越发步履艰难。但无论命运如何,无论应对方式如何,最后却都能坚强的面对,就算不能圆满,至少也给人一种可以玩味的唏嘘。

  许三观的事情,可能乍一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然而慢慢回想,就会突然惊醒一样地说:他怎么可以做了九年乌龟才出来找何小勇论理?怎么能豁出去命不要也要救不是亲生的儿子?……这种事情放在现在,也是很荒诞的;然而读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想得起来。因为一切的一切,经过解释,或者不需要解释,只凭借时间,就会变得合理。最后一章,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虽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大团圆,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一种亲情。这亲情是怎样来的?是凭着一乐对许三观“执迷不悔”的追寻(出于生命最原始的养育之恩吧),是凭着三观最后软下心来带一乐去吃饭(只是一个念头的转变,改变的中心全在于他一个人的想法),是因为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凭借想像中的大餐来让家充满温馨,是因为在史无前例的家庭批斗会里让所有的人都敞开了心扉,从此再无隔膜。归结起来,是时间发掘出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善性,并最终让善主导了人生的轨迹。

  余生也晚,不能体会那时人们的心态,也更不能揣摩那时江浙地区人们的心态,就算说起现在的南方人,我脑海里也没什么明确的概念。我能够读得出来的,就是那种总是弥漫着的伦理和舆论的气息,因为可能坚持了上千年而显得高深以至神圣,又因为市井之人文化上的浅薄而显得有些可笑。可笑,然而不能违抗;但是同时却容许最不和常规的,最出格的事情存在,就比如报复性的“一夜情”(用在这里似乎不太合适),就比如抚养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就比如舍得身家性命去救那个不是亲生的儿子。茶余饭后的谈资,既可以无足轻重,也可以压死人;然而可以有人说几句闲话,却没有人会很较真的去做卫道士,因为就像许三观与何小勇之间的轮回,一会是这边占了上风,一会是那边占了上风,谁都不敢想像自己什么时候会落魄,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作者在某些段落不做说明,只用省略来概括可能包含的千言万语。随着语句的跳跃,时空在悄悄的转换,思维一开始跟不上,后来就会觉得对时间的感觉麻木。这样的感觉我曾经体会过,在语文读本里有一篇叫《张三》的文章,不断地用重复的话,重叠的拟声字,来象征日复一日的似水流年,突然惊醒,才发现大段时光已经过去。这种旁观者的眼光写出来的文字,近乎冷酷,不带感情,更能衬托出剧情的平淡,或讽刺,或残忍,或感人。

  几年前我在贝塔斯曼的图书目录里看到这本装帧精美的书,封面笨拙的字体带一点hippies,我以为这是一本流行的青春偶像小说,就像那些十几岁的少年作家写出的东西一样——当然,我不敢说自己觉得那些书不好,因为我自己也没做到他们那种成就。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再也没有注意到那本书,哪怕是用眼角的余光扫到,也会忽略过去。

  直到今天,在一篇新闻里,很偶然又发现了这个名字。而且它是作为选入北京高中语文课本的教材。我就开始看这本书,然后慢慢的合上眼,一声长叹。后悔自己当初仅凭眼睛猜测,就放过了这么优秀的一部作品,直到现在。我原本是有机会和它早点相遇的。不过幸好有这个机会,补上这一课,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总字数:1175
  作者:lishuhang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195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20:15 , Processed in 0.0920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