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7|回复: 0

《社会心理学(第8版)》:众里寻之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就在不远处!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554
      积分
734
      回帖
218
      主题
81
      发书数
10
      威望
574
      铜币
3871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6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30
发表于 2025-3-30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为什么,我向来都喜欢比较厚重的书。这类书给人一种知识沉淀的感觉,而《社会心理学》恰恰就在表面已经符合了我的口味。

  这本书虽然厚重,却并不晦涩。现在学术界有个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把很简单的事情抽象出一个大理论来,好像我说了一个什么专业术语,我就比别人牛很多似的。但是戴维·迈尔斯在开篇就告诫了自己以及读者他这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如果看官有读过曼昆经济学著作的也可以了解,这些大师并不因为把话说得明白就显得自己所知不多,而是相反。

  我有个同学,今年考北师大的心理学,看到她买的那些心理学教材,我就够了。算了,依照北师大保守的办学理念来讲,她即使考上,在未来两三年可能会吃够苦头的。北师大完全把心理学变成了形而上的理论——如今国外大学所力图避免的。倒不是说抽象思辨不重要,而是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由此,只是跟着别人已做好的工作修修补补,倒不是真正的基础创新了。

  所以戴维·迈尔斯力图跳出抽象思辨的窠臼。每章就讲几个问题,但是用于引出这个问题的具体实例和问题解答后的实例验证却花了2/3的篇幅。当然,戴维的著作有很明显的美式行为主义倾向。西方人的逻辑思维一般都很缜密,强调说话必有所根据,不能瞎说。

  有这种“源头”基调的书,我都很喜欢。但是如果只有这些,也并不能就说这本书吸引了我,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看这本书之前,我老对一个问题弄不清楚。打个比方,宿舍小江买了条裙子,我觉得一般或者更甚不好看。但是其余的几个人过来,都啧啧称赞。我会由于一种很惯性的思维说出“嗯,不错!”其实呢,我根本就不觉得好看。这种言行不一困扰了我很久,这与我基本的道德观发生了冲突。我不是一个说谎的人啊,可是我为什么要那么说?原因,看了《社会心理学》就明白了,这是从众效应。类似的,有好多问题在看完这本书后我都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觉得心理学方面的书就是应该起到这样的目的:为人们释疑解惑。

  有时,我们作判断需要依靠经验,有时则是一些指导性的理论。有了这些理论,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或者至少避免了心理疑惑。所以我才有题目那样的感慨,有时对书也会有那样的情愫:相见恨晚呢!

  字数:904
  原作者:比行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97349/

[发帖际遇]: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xsjtfa 获得奖励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19:55 , Processed in 0.0699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