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307
好友2 人
听众0 人
收听1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4-30
在线时间134 小时
用户组:举人
喜欢黑白色~
 
UID307
积分1200
回帖639
主题115
发书数48
威望727
铜币2070
贡献48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134 小时
最后登录2025-4-30
|
先聊一些无剧透的评价,剧透部分会有预警。
文学性
本书的文学图谱可能属于讲述式、轻修辞型。
讲述式可以从表达习惯得以窥见。
P68:我和陈爝很虚伪地向他道歉。
P71:这位苗族青年说话得体,待人接物也十分有礼貌。
道歉虚伪、青年礼貌,在事件和人物首次出现时即会跟随主观、概括性评价,是典型的讲述式表达。
我之前认为展示好于讲述,可能源于契诃夫的“展示,不要讲述”,但现在也开始认为两者无关高下,各有千秋。
讲述体自带评价,无需读者琢磨的特点,反而有省脑的优势。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而非影视原作,可能也标志着讲述体的崛起。
轻修辞可以从本书的形容词上得以窥见。
P71:床上敞开着一个超大的波士顿包……地上铺满了好多物品。
超大、好多。
可以看出本书属于轻词藻和轻修辞型,随着AI写作崛起,富词藻和富修辞一夜贬值,甚至开始有适得其反的趋势,可以说《虫神山》出生在了一个越来越适宜的文学环境里。
炫学内容
本书的炫学内容是云南虫神信仰。
相较于前作的刑具文化,虫神信仰在地理上更为聚焦。本书在目录前绘制了各虫神图样,在每章节前引用跟虫神有关的古文,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前作《枉死城》偶尔会给我没学硬炫的感觉(比如莫名其妙开始科普罐头食品的营养),本作则没有这种情况。无论是虫神的“它者性”阐发,还是对“物自体”的思考,都颇具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有很多中国味和现代味的内容。
比如主角口中常常出现的上海方言、对淄博烧烤等现象的讨论、对遗址保护政策的反思,甚至是主角不经意间援引的“我们受过训练,再好笑也不会笑”等网络名梗。种种内容会让你意识到,你在读中国作者写的、发生在中国当下的推理,这点值得我们国推作者学习。
可读性
可读性不错,甚至比前作更好。
讲述体本身就有省脑的优势,可以连续阅读不疲劳。在此基础上又加之充满恐怖氛围的虫神传说,204页那里的虫子寄生和虫子夺舍,真的给我看得心里毛毛的,大半夜居然被自己的手臂吓到了。
然后是结构上的设计。双线叙事、夜探古庙、遗迹探险、神庙逃亡,场景丰富且切换迅速,每每在紧张处断章;再辅以各种谜语人、恐怖故事、校园怪谈的一惊一乍;甚至还有武打情节,作者突然武侠上身。
可读性虽然不及各大顶流网文,但在推理小说圈,已经相当不错了。
推理
先给一个不剧透评价。
逻辑链很长,逻辑方法以平推为主。
伏线准确度和回忆度很高,自然度一般。
伪解答不算敷衍。
凶手误导性还可以。
诡计一般。
下面给出我整理的逻辑链和与推圈好友们进行的11段讨论。
该部分需要剧透,想看书的朋友可以跑路了。
照例先上逻辑链。
《虫神山事件》逻辑链
上图是书中对两起案件的3段解答,红色序号是我与推友们的11段讨论。
第一案【木屋案】:
发生在小木屋里的密室枪杀案件。
凶手在屋外开枪,将子弹从两个圆木之间射入,再通过旋转圆木的方式,将弹孔伪装成墙内侧的两条平行痕迹,从而制造了密室。
以下是几点讨论。
①圆木能不能转
建筑专业的朋友认为,木屋墙体的圆木是不能旋转的。
无论圆木是横排还是竖排,建造时都需要开槽固定,再用草皮泥巴加固。
但如果凶手刻意改造,使之可转,也能实现。
我们讨论后觉得,如果能揭示木屋是凶手家负责建造,且凶手有某个需要旋转的理由从而提前改造了木屋,会更具可行性。
②腥臭味是地龙
凶器手枪上有一股腥臭味,经鉴定为药材“地龙”。
分别问了学化学、中医药和法医的朋友,通过嗅闻没有办法锁定为地龙,但如果做气相色谱的话,可以锁定,情节合理性没有问题。
我觉得这里可能有一个线索上的问题。
谜面中只给出了手枪腥臭,到解答篇才空降了地龙,但读者其实没有办法从腥臭推至中药,而中药又是锁凶的核心线索。
试想,如果腥臭的鉴定结果不是中药,而是某种粪便之类的,锁凶结果将会截然不同,这有点影响读者的参与感。
③凶手没离开刀岗村
手枪在刀岗村被发现,而没有埋在村子外,说明凶手没有离开村子,从而排除离开过村子的田村长。
这里做了一个绝对理性假设,即凶手应该尽可能埋得远,他埋在村里,说明他无法出村。
这个假设可以接受。
但问题是,要想让假设牢固,“绝对不能出村”就非常重要。事后我们知道凶手欧秀金手下有一群得力干将,甚至可以跨越一整个中国暗杀目标,凶手实力与“绝对不能出村”的限制是矛盾的。
另一方面,这个限制在逻辑中的直接体现是排除了田村长。
村里只有两家有药房,蛊药婆和田村长。
田村长出过村,所以排除田村长,凶手是蛊药婆的女儿欧秀金。
我不禁要问,既然凶手可以是蛊药婆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是田村长那个没出村的儿子呢。
④丁瑶应该一无所知
在推出凶手是欧秀金后,书中进行了一段还原,交代了欧秀金手下有一群虫卫云云。
锁凶之后直接还原,是可以接受的,但还原时提到了一句丁瑶:
P288:对于虫卫的事情,丁瑶应该一无所知。
原文这里用的就是“应该”。
我觉得丁瑶作为一个几乎是本书女主的角色,她的妈妈和外婆联手作案,她本人到底知情多少,是非常关键的。
这里值得做一个推理,而不只是还原。
第二案【洞穴案】:
曲欣妍在裸体状态下,于洞穴深处被石像砸死,现场却没有凶手的足迹;其余人接连被害,洞穴组5人只有席静存活。
⑤右额头被砸说明凶手是左撇子
P306:因为席小姐是左撇子!而曹仲健的伤势,是在右侧额头。如果两个人面对面,一方用右手持石雕挥击对方的话,那么受伤的应该是左侧的额头!
可如果两人斜对、侧对,或不严格对齐怎么办。
这类推理我经常读到但一直费解,在此也向各位推理同仁请教。
⑥右手拿了两次说明你左手废了
P71:她弯下腰用右手捡起地上一瓶防晒霜,放进行李箱中,随后再次弯下腰,拿起一本书放进箱子里。写字台上的箱子里已经满满当当,但她还是不停往里面塞东西。
P309:明明弯一次腰,双手各拿一件物品,就可以了。但席小姐却偏偏只拿非惯用手右手捡东西。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席小姐的左手已经无法捡东西了。
席静用右手捡防晒霜再捡书,说明她左手废了。
这里也没太看懂。
刷牙时没顺便烧上水,所以你那时绝对无法烧水。
取快递时没顺便倒垃圾,所以你家垃圾桶有见不得人的东西。
整理物品、生活起居,真的可以适用“绝对理性假设”吗?
我们是否可以允许生活中有一些松弛的瞬间,有一些不那么理性的时候呢?
且惯用手与否,在拿书这种事情上,真的有区别吗。
书中给的真相是,席静的惯用手、左手严重受伤,甚至连一本书都拿不动。我请教的医学朋友(其实是会厌老师啦)证实,医学上确实可能存在“严重到拿不动书的伤”。
但问题是,如果左手伤到这种地步,席静为什么会在宴会上主动告诉大家自己是左撇子(相当于引导大家注意自己的左手),为什么能在探险中始终不被发现,为什么敢带着这么重的伤去探险呢。
⑦二律背反
这里连续给了两重解答,“席静是凶手”和“席静不是凶手”,并称之为二律背反的悖论。
我觉得这不算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应当是对称的,两者相互矛盾、相互证伪。
但这两个解答,后者能证伪前者,前者却无法攻击后者,因为前者无法干预席静手部受伤的推理。
这充其量是多重解答,是新旧更迭的关系,不是二律背反的关系。
⑧你为什么不提赤山是红色的,说明你看不见
P312:在席小姐的叙述中,对洞穴的颜色却一句不提……这是为什么呢?……陈爝微微提高音量,宣布了最终答案,“其实在洞穴内的冒险,大家都置身于黑暗之中,看不见任何东西!”
为什么不能是纯粹“没提”呢。
或者是席静有红色盲呢。
或者是洞穴的亮度足以辨形,却不足以辨色呢。(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眼中负责低照度的视杆细胞无辨色能力,有辨色能力的视锥细胞需要高光强才能激活)
⑨腰部有绳痕,说明众人在黑暗中怕走失绑了绳,再次佐证看不见
我不这么觉得。
众人曾经被大水冲来冲去,绑绳子可能是怕被水冲散。
而且绑绳子这事席静没提,不是更说明,颜色可能也没提吗。
这里的推理操作是先证后佐,先用“没提颜色”来证出“看不见”,再用手指、绳痕来佐证。我个人建议三线齐证,至少在气势上能骗到一些观感。
⑩破坏照明后发现曲的尸体
P168:天然洞室的中间,竟然躺着一个女人。她身上一丝不挂,仰面躺在泥地上,四肢无力地散开。席静来到女子身边,赫然发现她正是失踪的女学生曲欣妍……曲欣妍双眼紧闭,嘴角挂着一丝血迹,更可怕的是,她的头骨凹陷严重。
P316:当她摧毁了所有照明设备后,意外地发现曲欣妍已经死亡。
这里有一组矛盾。
解答说,先摧毁照明设备才发现曲欣妍的尸体。
可如果先摧毁了照明设备,完全看不见,怎么认出曲欣妍,怎么给出“头骨凹陷严重”的线索。真的可以通过触觉摸出她是不是曲欣妍吗……
而且这个线索还不能删,因为“头骨凹陷”是要进逻辑链的。
现在问题是:
如果先摧毁灯,怎么得到这些视觉线索?
如果先得到视觉线索,扒了衣服,就没必要再摧毁灯。
这才是二律背反吧。
⑪无足迹是席静的谎言
P316:脚印的状况也是席静的谎言,意图迷惑大家,让众人以为她(曲欣妍)是被人杀死的。因为在一片漆黑中,你根本无法确定地上有没有脚印。
1)这里说,席静可以用谎言骗大家的理由是“漆黑中无法确定有没有脚印”。可是人人都有眼睛,别人看不见席静凭什么能看见,大家不奇怪吗?
席静针对洞穴5人的谎言根本不成立。
2)有朋友说,席静针对侦探和警察的谎言可以成立。
可是这个维度的谎言与视觉叙诡没有任何关联,无论灯坏不坏她都可以骗警察,我们将之前的逻辑链抽象出来就可以得到:
谜面:无足迹;解答:无足迹是谎言。
谜面的核心难点真的可以用一句谎言来解答吗?
那岂不是可以解答任何天谜。
我想起之前一个段子,说史上最难密室,老爷让管家带人24小时、眼睁睁看着宝珠,结果还是被偷。正当读者一个头比两个大时,解答是:管家忘了。
3)最后,为什么席静谎言有如此大的能量,这背后映射出的系统性问题是什么?
是一面之词。
5个人去洞穴探险,只有席静活着回来,其他4人死无对证。
我们根据“席的证词”,推理出凶手是曹和波,席静不是凶手。
真的可以通过她的证词,证她不是凶手吗?
现在已经确定席静说谎了。
有没有可能,她其实说了更多谎,你席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连刀四人,然后编了一套证词呢?
以上是我和十几位推圈好友对于本书的一些讨论。由于这本书刚出来,大部队还没看完,讨论时间有限,如有错漏,还请见谅。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讨论是思想的翅膀。我也借书评的机会,将大家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和更多读者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感谢本书的作者,时晨老师,给国推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讨论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留一个私人向的小小结语吧。
时晨老师是唯一一位与我线下交流过的推理作家。
两年前在谜芸馆,有幸和时晨老师畅聊了一整个下午。
我们聊了国推作家、设定系,以及时晨老师宏大的创作计划。
当我说想当推理作家的时候,时晨老师语重心长地劝退了我。(他说他劝退了一百多号人了哈哈哈哈)
犹记得,当我走出书店的门,借着路灯回看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一条人生的if线。
他在那里,就像我来过。
逃 2025.3.30
一点点勘误:
P93:这棵枝繁叶茂神树在一个夜里……
“枝繁叶茂神树”→“枝繁叶茂的神树”
P294:膨胀的腹部一下是……
“一下”→“以下”
ps:逃生大王 评论 虫神山事件
他在那里,就像我来过(虫神山事件)书评
4364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