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57|回复: 3

乱弹大唐:一点浅薄断想——《大唐双龙传》

[复制链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984
      积分
18001
      回帖
5379
      主题
2311
      发书数
1824
      威望
11132
      铜币
38042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2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6
发表于 2025-4-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读黄易,喜欢拿来与金庸比较,这点我百思不得其解。武侠小说在时代上的一脉相承,在我看来,比之中国其他流派的文学其实少得可怜,西方作品就更不用提了。但也正是这一点给武侠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土壤。学过比较文学的人应该知道(虽然我只学过比较经济学,但我想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比较是狭义还是广义,对比双方至少在某一点上有严格的限定,有可比之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瞎扯。如果不自量力地拿诸子百家来作比,或许就可以更清楚这个道理:各家争论的核心只有一个,但其出发点和方法论根本不同,所以谁是谁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伪命题。个人完全基于其不同的背景和生命体验,来决定哪个派别更合适自己的脾胃,仅此而已。

  金古黄梁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金庸本质上是个政治文人,这一点从其最为成熟的后期作品《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表露无遗。作为曾经蒋经国的座上宾,其野心和见地都是喜欢yy花前月下、美人在抱、指点江山、算无遗策、入则将相、出则侠隐的传统武侠小说家难以企及的。从书剑到鹿鼎是其思想经过数次飞跃的完整回归——如果要作比较文学的话,这两部作品是最登对的。梁羽生书生气得多。虽然他也无可避免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塑造出很多又红又专的人物及那场十年浩劫中一批脱节的作品,但就像他最爱的诗人纳兰一样,本质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忧郁洒脱温柔的书生贵族。所以他的小说,我从天山系列开始,《白发魔女传》到《冰河洗剑录》十几本读完,就再也没有读下去,因为当冰河结尾创造出一个无所不能的金世遗和一群完美平庸的少男少女的时候,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幻灭感。我喜欢的金世遗,永远停留在那个“欲上青天摘星斗,填平东海不扬波”的毒手疯丐。

  黄易的大唐,则是一种震撼。异常通俗,却又地负海涵。很难想象寇仲与突厥兵和李世民大漠黄沙流血奋战的同时,是徐子陵同石之轩充满机锋的天人论道;而在石之轩、宋缺、毕玄以纵横风骨搅浑隋末天下乱势的天地另一头,则是宁道奇与傅采林道意盎然的生命感悟。读完千头万绪,思怀满腹,但才力所限,不知如何切入,且素有笔随兴至、写完不管的坏习惯,所以只能写成一篇不像样的断想。

  大唐里最喜欢石之轩,没有之一。侯希白说自己的石师是一个纵横家,只是说到了一小半。石之轩其实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人,他集魔门两派六道中补天、花间两门所长,并分别收了杨虚彦和侯希白各承一派。但事实上,杨侯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石之轩,就如补天、花间两个截然相反的派别也非他的全部,只是促成了他的人格和精神分裂。表面上,石之轩确实是个纵横家,简简单单一句“浑,厥可灭”,惊才绝艳四字已不足形容。他化身裴矩,翻云覆雨,分化突厥,造成其长期动乱分裂,促成了隋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却又一手颠覆了隋。他在武学上的造诣足以睥睨天下,以至于徐子陵也不禁感叹没有人可以超越这个魔门第一人。如果不是存在石青璇这个唯一破绽,以石之轩的绝世才华,统一魔门甚而统一天下绝非妄言。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眼中的邪王石之轩,天生邪恶偏偏武功奇高聪明绝顶骗不倒杀不死,所谓白道视之为死敌,徐子陵每与寇仲制订天下大计都要头痛会被石之轩看破还没能力灭口,甚至石青璇都说他是接受不了完满事物、安定生活的人。只有侯希白和徐子陵寥寥数人见识过石之轩的另一面——那个目色温柔、黯然神伤、天涯羁旅的文士游子。石之轩精研佛法,与魔门武功融会贯通,才创出突破体能极限的不死印法。他扮起另一个身份大德圣僧,庄严宝相,连进入入微通透之境的徐子陵也看不出破绽。所以虽然他口口声声要振兴魔门,其实在心理上,他与魔门代表安隆、赵德言、以至于绾绾都是格格不入的。石之轩此人,是脱离纵横、道、佛和魔门的存在,这点从他与徐子陵数次论道中看得很清楚。他的天分实在太高,决定了其思想和风度是世俗之人无法理解的境界,他对生命的意义有着超然的见解,想要建立一套新的准则,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超人哲学颇似尼采。这种人看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想必都是很可笑的,但是作为一个看客,又注定是孤独的。当石之轩驾舟会祝玉研时吟唱“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时,才知中学时代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很多诗竟是白背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出每一首诗的背后自有一种切肤之痛,在外人看来,不过“当时只道是寻常”了。

  那天在地铁拥挤的人潮中读到大雨中的东大寺门外,石之轩一人高歌“大风卷兮,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苦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反反复复地读,仿似感染了遗世独立,百感交集。单凭这段歌,就可以看出黄易其后对石之轩命运的处理其实是不妥的。石之轩研习过佛教教义,然内心并不认同,他信奉的是一种更超然的哲学,而非囿于任何宗教,所以最后设计他在决心殉情自杀时被佛门圣僧感化,实在是一种倒退。邪王的心气才气是慈航静斋的梵清惠与师妃暄以及佛道两门理解不了的,说实话我也从未理解慈航静斋的处世哲学,她们毕生的追求似乎就是幻化成仙,接受俗世迷梦之人的顶礼膜拜,又偏要在世俗横插一脚彰显权威,扶植自以为符合道统正义的人为天下之主,实际不过是为了本门的正统地位能够永远保持下去。所以,不管黄易如何为她们开脱(又或是春秋笔法),当看到梵清惠和师妃暄为令寇仲失势李世民上位,一个逼宋缺在非常时刻与宁道奇决斗,另一个借助所谓精神恋爱从徐子陵入手说服寇仲时,这种利用他人对自己的爱慕为软肋而耍出的手段,令我想到的只有卑鄙二字。慈航静斋唯一的异数是碧秀心,大唐62卷中,她从未正面出场,风采却令人倾倒,具有真正的勇气和智慧。石之轩说她是世界上唯一理解他的人,所以当几乎无所不能的邪王雨中吟出“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时,对这段刻骨铭心的苦恋只有感动。“一见不疑”四字,是我二十多年来看到的最动人的爱情宣言。至于师妃暄说碧秀心是牺牲了自己,“以身侍魔”,这未免是我听过的最自欺欺人最胡扯的鬼话,对此除了“呵呵”,还能说什么呢。

  对寇仲的喜爱仅次于石之轩。从开篇到结尾,看着这个扬州城小混混慢慢成长起来,这种成长是如此自然,以至于到了刺杀任少名那段才蓦然发现,这小子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能力和魄力。每次寇仲出场,都跟着他开开心心的,看他生性爱挑战,每能谈笑间化解危机,谋略诡辩莫测,总能莫名燃起对生活无所畏惧的热情,生命仿佛有无限的可能与张力。

  相形之下,对徐子陵几乎从无好感。诚然,他的身上有一种通透的智慧,这是真正心如止水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是寇仲永远也具备不了的,因而徐子陵能够得到佛道两门的青睐。只是他与师妃暄的精神之恋是令人吐血的桥段,师妃暄最后回到静斋一意修行羽化成仙,让徐子陵好好照顾石青璇,根本就是一种施舍。而令我感到很讽刺的是,全书中最通透淡泊的两个人的这段精神恋爱,其实掺杂了太多杂质。

  除此之外,大唐还有很多缺点,最突出的两个个人觉得是女性角色的刻画与结局的处理。单就大唐而言,黄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很失败的,从师妃暄、石青璇、尚秀芳、李秀宁、宋玉致等主要角色,到商秀珣、董淑妮、傅君婥三姐妹等次要的,几乎没有一个突出形象,相对深入人心的只有绾绾和沈落雁。而绾绾的复杂形象又是比较模糊的,远没有石之轩那么清晰,相比小椴《洛阳女儿行》中同样聪明绝顶、正邪难辨的杜方宁,似也颇有不如。至于结局寇仲态度的峰回路转,也很出乎意料。大概积极争取、忧患意识很重的我骨子里却是个道家思想浓厚的人,相比条件成熟前的盲目担忧、妄下论断、匆忙行事,我更相信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因此慈航静斋的那一套“寇仲卷入天下之争会使生灵涂炭”的论调是不能被我苟同的,虽然乍听之下,貌似很有道理。时代需要英雄,英雄的出现可以推动历史更快地发展,但他们毕竟不能凭空创造时势,过分超前的英雄只能是个悲剧。综观历史,其中虽难免有停滞有倒退,但相比滚滚向前的车轮终不过是沧海一粟,并没有哪一段历史是被浪费的。春秋战国和五代十国均分裂战乱百年,数百年间难道竟无一人有能力力挽狂澜,统一天下?不过是时代统一的契机还未成熟。一旦条件成熟,自有人振臂一呼,遂成真命天子。人力在其中的作用,不过是决定了振臂一呼的那个是你,而不是别人。大乱之后有大治,一如股票图表的技术分析,是一种能量的积累。所谓“世事我曾抗争,功成不必在我”,慈航静斋究竟有什么一手遮天的魔力,可以决定天下归心?

  大唐从武入手,最后论的却非武道,而是天道。这点与金庸通俗又政治、梁羽生诗意又从容、古龙奇诡又险恶均不同,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乍读之下,它是一部大气疏朗之作,大漠黄沙,争霸天下,寇仲、徐子陵、跋锋寒、侯希白四个年轻人,加上石之轩、宋缺、宁道奇、毕玄、傅采林五大宗师谱写的江湖曲,气势如虹。在脆弱孤独寂寞的岁月里,足以一扫沉郁,阴霾全消。但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光明的背后相伴而生的是对无可捉摸的天道无尽的思索。

  如果我曾想过探寻人生百态终极处那个“遁去的一”,那么现在我还会问,“一”是否还有终极,是否就是那个虚无的零?

  傅采林问,生命何物?寇仲、徐子陵、跋锋寒和侯希白四人中,最富文才的当然是侯希白,最有佛缘的莫过于徐子陵,但我本人并不特别喜欢二人的回答。反倒是跋锋寒手握上了剑柄,刚毅作风让我眼前一亮,而寇仲的回答是:

  “我常希望生命是一场大梦,梦醒后尚有其他,而不是绝对的黑暗和虚无。”

  这句话出自睥睨天下、永不言弃、世事莫能奈我何的寇仲之口,大出所料,但仔细想想,这四个人中,大约也只有寇仲能说出这番话。而这句话与小时候看的一部港剧《上海风云》不谋而合。剧中,主人公马啸天将象征着自己千疮百孔的苦恋和见证几十年上海滩浮沉起落的怀表丢入了黄浦江,只说了一句话:“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梦醒了又去继续另一个梦”。07年在复旦上骆老的古典诗词导读课,他曾经说,越是强大的人,越能感到命运那只看不见的手。说的是汉武帝,放在这里,似乎就豁然开朗了。

  黄易在本该结局的地方另外加了个后记,写寇仲等人十年后的相约。看到那个叫“明空”的小女孩送果篮给徐子陵,我就笑了。07年就有网友预言,大唐必有续集,而且主角就是武则天——“明空”也就是“曌”。只不过我现在突发奇想,明空的出现似乎并不是为了引出续集那么简单,或者也可以说,世事无常,那只看不见的手是人力所难以左右的。当寇仲与徐子陵辛苦建立起的太平盛世,最终仍要被绾绾之女明空颠覆,是一场多大的玩笑?笑到最后的居然仍是绾绾为首的魔门,天道就在与世人的玩笑中不断循环式前进。

  复杂的天道是一场聪明人的游戏,离群索居是高门贵族的奢侈,思考人生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凡夫俗子偶尔可以神游天外、妄窥天道,但更多的时候,或许更应该相信并遵循“大道至简”。虽然好像还年轻,却越来越相信,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看光怪陆离,如蝇竞血,不如守住一隅小方屋,过简简单单的生活。

  爱德蒙·邓蒂斯说:“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所以这隅小方屋中,有等待,也有希望。

  凯撒大帝说:“Veni,vidi,vici”.我想说,我来过,我见过,我抗争过,已足够。

  字数:4009
  转自:长歌听雨 评论 大唐双龙传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669082/
[发帖际遇]: 十万个为什么 在路边捡到1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奖励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12133
      积分
1000
      回帖
1585
      主题
6
      发书数
0
      威望
204
      铜币
41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2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6
发表于 2025-4-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像是部武侠小说吧 没看过 但是听说过
[发帖际遇]: xyc8430 历经八十一次转世,最终冲击大罗金仙却仍失败,收到慰问金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贡士

      UID
9339
      积分
2054
      回帖
1029
      主题
223
      发书数
118
      威望
1310
      铜币
97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9
      在线时间
35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6
发表于 2025-4-6 0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易与金庸相比,多了一些玄幻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04
      积分
369
      回帖
379
      主题
2
      发书数
0
      威望
178
      铜币
269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5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16
发表于 2025-4-6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易的大唐,每一个看书的阅历和人生不同,感悟不一,褒贬不一,但是谁也不能否定它对武侠小说、网络文学的贡献。天马行空的落子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16 20:30 , Processed in 0.1852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