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21|回复: 0

《希望之罪》:象征罪恶的刀,带来了残酷的希望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085
      积分
828
      回帖
91
      主题
179
      发书数
0
      威望
693
      铜币
23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部有点不一样的推理小说。绝大多数推理小说的都把悬念设置在谁是凶手或者犯罪诡计之上,而在本书之内,作者雫井脩介却抛弃了这种常规套路,反而把一名失踪少年究竟是凶手之一还是被害人之一作为全书最大的悬念,吸引着读者一路追看。而另一方面,作者几乎全书都用了失踪少年的父母的视角来展开故事,给读者(特别是已经为人父母的读者)极强的代入感。我想已经成为父母的读者一定会不自觉的代入到父亲或母亲的角色,从而思考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终极问题:如果你的子女牵涉到了犯罪,你希望他是活着的罪犯还是死去的被害者?

  本书连载于日本电子小说杂志《文芸KADOKAWA》2016年1月号到7月号,连载的缘由是由于雫井脩介过去的作品中有很多不同的家庭登场,但没有一部作品是聚焦于家庭的,编辑便提出了可以写一篇家庭如何看待家人的作品的建议,随后雫井从之前积累的想法中构想出了这部作品。

  这是一部描写家人被卷入犯罪后,家庭中众人想法的作品。本书中文版书名《希望之罪》,比起日文原版书名《望み》(希望)更加残酷,没有给读者任何遐想的空间。如果单纯看《望み》这个书名,也许读者还能幻想存在幸福的结局,但事实上本书中任何一种“希望”都存在着原罪,无论哪一种“希望”最后带来的都是悲剧,这正是本书中“希望”所犯下的最大罪过。

  小说中叙述的主角是一登和贵代美夫妇,他们的儿子规士卷入了一起凶杀案,并且失踪了。在等待规士消息的时候,父亲一登和母亲贵代美对失踪的规士有着截然相反的希望。作为父亲,一登相信儿子不是会伤害别人的人,同时为了在家庭和工作上还能有未来可言,他也不相信儿子会是凶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是牺牲者,成为了不归之人。作为母亲,贵代美只希望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能够平安活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是加害者,也就是杀人犯,自己的家庭将面临着巨大的异变。

  在推理小说中,描写被害者亲属朋友的情感的作品占了压倒性多数,却很少看到有描写与加害者有关系的人的情感的场面。而能够同时描写两者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作巧妙地借用了一登和贵代美夫妇双方,同时写出了被害者和加害者亲属的真情实感。

  当然,在我看来,用父亲一登作为被害者关系人,母亲贵代美作为加害者关系人,虽然能够让读者从中任意找到一个自己认同的选项,但如果仅仅如此,本作也还称不上高明。作者雫井脩介最高明的地方是设置了一个重要的道具——工具刀。工具刀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象征着犯罪意识。因此,书中最前面的内容中出现了父母把儿子规士自己买的工具刀没收的情节,即压下了儿子的犯罪冲动。也正是因为这个象征意义,书中才会把规士有没有带刀直接置换成了他是凶手还是被害者这样的二元对立,不存在第三种身份的可能。

  小说中后段利用应该被父母没收的工具刀不见了这样一个转折,将父亲和母亲的执着的想法分别强行往180度相反方向扭,让两人得以从对方的思维去思考万一像对方想的一样要怎么办。两人也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又是一致的:坦然接受,并面对它。作者通过这样一次转变,悄然无声地把本来应该面对的最大矛盾——在作为善而死还是作为恶而活这个二选一中进行选择——给统一了,无论何种情况,最后都是悲剧,只能接受而非选择。

  读者也许都会祈祷着在故事的终结能有一个让规士既活着又无辜的真正幸福的结局,但是,这个故事已经永远不会存在通往幸福结局的道路。最后,规士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成为加害者而不带工具刀,他贯彻了自己的真心,作为受害者拯救了家庭。“规士拯救了XX的未来。”作者直接以上帝视角说出了这句话,以规士是受害者的结果结束了整篇故事。

  那么,如果当规士真的是凶手的时候,一登和贵代美夫妇作为加害者家属会受到怎样的对待,这个故事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呢?这个未来走向的故事似乎也已经在书中全部表现出来了,不再需要读者自行想象。在这一点上,本作几近于有点投机取巧了。

  如果是你,你会想选择哪一种希望呢?太难了,我随便代入到父母亲其中之一,都想不到如何抉择。因为选项中没有确实的东西,没有说一定有哪个是正确的。在本书中,虽然我两种选择都无法接受,但贵代美强行希望自己的儿子是凶恶的罪犯,充分考虑丈夫万一失业时的事情,并且集中精神工作来支撑家计的身姿打动了我。她明明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作为凶手而活着是不合理的,但已经做好了被千夫所指的觉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她身为母亲的强大气场。

  “希望”这个词本来是能感受到光明的,但是在本书中却有着如此残酷、绝望的心情,真是太悲哀了。读完全书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感,甚至感到全身无力,但又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本书完全没有什么逆转或者出乎意料的结局,但我的心却被真正地动摇了。

字数:1726
原作者:大七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6395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22:34 , Processed in 0.0764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