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UID868
好友1 人
听众0 人
收听0 人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最后登录2025-5-23
在线时间82 小时
用户组:举人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868
积分1171
回帖399
主题198
发书数0
威望872
铜币38
贡献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25-3-1
在线时间82 小时
最后登录2025-5-23
|
温顺恬静、爱好闭门孤读的家庭主妇英惠,突然梦见吃生肉的场景、在梦里体验到(被)反复血腥屠宰杀戮。于是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一株植物。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要变成一棵树。
“吃肉才能有力气,人活在世,要有活力啊”
“赶快吃下去,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你现在不吃肉,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
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残酷的,在生物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我们都是不断搏杀产生的结果,这是我们作为生命的原罪、命运,是原初的永恒的暴力。对于有充分智力、细腻感性、能体认到社会关系意义上的互相搏杀霸凌的有情人类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是悠久的肉食者,从自己的肉身出发,我们一边能对被血腥杀戮的“肉”共情、怜悯,一边不难发觉自身就是从(自然+社会意义上的)杀戮造就的产物,杀戮已然刻印于身心本质,作为生命的动力之一。
从本书文本可以理解为,英惠从梦中具体经历了不同视角的互相杀戮,隐约打开了与此相关的直觉,因而初始表现为拒绝吃肉。进一步则更惊醒发觉她的身体是个吃过很多肉的凶兽,自身的和吃下的“肉”们的残酷凶性实际上都永存其中,她无法逃离这个身体,于是发展为拒斥自身、拒斥人类,对世界和生存绝望,“想要变成一棵树”,最终在精神上自杀/把理性认识思考的能力压抑封存、疯了,或者说选择达到另一种自由。
然而讽刺的是,当超我缺席,本我狂欢,结果却释放了杀戮吃肉的本能,啃咬和捏死具有典型的可爱无助弱小意象的暗绿绣眼鸟。
丈夫对妻子实行了残酷过程,鼓动妻子亲眷与之一起以爱为名围剿杀戮她的主体性,企图抹杀她的自我选择。却因为婚姻绑架的(或许也有爱的)责任,被迫直面面对、逐渐理解在妻子身上的残酷后果,丈夫从直觉上逐渐体认出了长期共处的妻子曾经觉知的众生互相残酷杀戮的世间真相,终于开始真正理解、共情妻子,于是做了和妻子相似的杀戮之梦(尤其与妻子的第一个梦相似)。也由此从陌生、厌恶疏离中重新唤醒了对妻子生命的爱护和责任感。
———文本解读完毕,以下是上价值———
我们对植物的体认,其实是对自身渴望的理想安宁状态的一种投射赋予。作为植物学家,我非常清楚的是,植物之间对生态位的互相竞争、植物间的互相攻击是非常残忍无情的,譬如热带雨林,譬如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有些植物要远离众生喧哗之处,躲到环境贫瘠极端的地方孤独生长,很难说在植物界生存的残酷程度就弱于动物界。
绝对的善良和平静好,在生物间是难以寻见的。
生物的繁衍生命历程、演化前进过程的一种本质是残酷的互相杀戮。然而,在演化论和大历史的意义上可以说,温柔的爱护恰恰产生于残酷的杀戮之中。为了能对抗、亦是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有些可以视为爱护的交互行为产生了;由爱护产生的生态位竞争力,对于其它社会群体、其它自然物种而言则体现出残酷性。
残酷杀戮和温柔爱护两者互为动力,这是我认为最神奇和宏大的叙事之一,在人类身上尤为生动显著。“杀”的本性与“爱”的本能相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边置身悲剧命运一边在其中反复救赎,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进程中,我们既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邪恶亦是神圣。
伟大的文艺作品,常常塑造出立体复杂的人性,让人类有深度共情的机会,能多少勇敢体认到人类自身的矛盾与迷惘本质,并反复地重拾生活、丰富生命体验历程,正是其重要的伟大之处。
《素食者》对人类群体、对生命的本性发起一种进攻,把人物惠英置于对杀戮吃肉的欲望和寻求安宁的欲望之间的奇异对抗和极端结果中,置于追寻自由的主体在社会里被他人围剿规训上刑的地狱中,以此视角对自然肉身意义上和社会关系意义上,众生不断互相杀戮的血腥残忍的现实处境作出了深刻的揭露。也稍作帮我们反观映照出爱的珍贵。
因而它称得上一个通向伟大的作品。虽仅览此册,使我对韩江能获取诺奖感到一分可解。
*
之前看过一个文章信誓旦旦地说《少年来了》更符合诺贝尔文学家给韩江的颁奖词“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少年来了》是韩江继《素食者》之后第二本在西方文学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这部作品以韩国近代的光州事件为背景,描述了身处历史漩涡中的人们的境遇。”
(光州事件在韩国的重要性,是因其在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全斗焕极权政府的垮台是以反对者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其中抗议游行被血腥屠杀镇压的光州事件是标志性开端。)
看过《素食者》,以个人理解其中的文学与哲思力量后,我不再轻信该文观点。这本小说远不止是在“揭露女性在父权制家庭传统以及社会观念影响下的自我束缚,以及女性为了争取真正自由而付出的代价。”
《素食者》对“人类”生活悲剧性质的命运根源的探索,用力之深,在文学殿堂中已具永恒的价值。这力度并不比讲涉具体历史事件的意义差。
韩江可能是在抽象虚构、结合历史两种文学方式都做到了足够深入,才配得诺奖。
遗憾的是国内目前没有《少年来了》的简中译本,只有台译本。
总字数:1818
作者:成眠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4370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