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帖子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6期(初级&中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2526
      积分
286
      回帖
44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63
      铜币
28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被刻画为奸臣形象,如暗箭伤人、陷害忠良等,与史实严重不符。
2、苏定方活跃于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
3、苏定方早年追随名将李靖,在征讨东突厥的战役中担任前锋,率两百骑兵奇袭颉利可汗牙帐,一战成名。定方认为裴行俭很有才能,日后必定能够建功立业,于是收他为徒,把用兵的谋略尽数传授给他。
4、苏定方一生灭三国(西突厥、百济、葱岭诸国),生擒其君主,唐朝疆域在其手中西达咸海(今中亚),东至朝鲜半岛。史载其“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堪称唐朝“战神”。
5、苏定方晚年因被诬陷“贪腐”及与宦官交结等政治污名,未能获得匹配的封赏,甚至被后世史书淡化。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曾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然赏不酬劳”,其死后追赠幽州都督。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后来的南朝宋武帝)曾在其麾下效力。
2.东晋末年,权臣桓玄起兵反晋,刘牢之被朝廷派去讨伐桓玄。然而,刘牢之因对朝廷不满而临阵倒戈,导致桓玄攻入建康,篡位称帝(国号“楚”)。
3.刘牢之曾参与镇压孙恩起义。孙恩领导的农民军声势浩大,但刘牢之率北府军多次击败孙恩,迫使孙恩退守海岛,甚至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便主动撤退。
4.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刘牢之作为北府军前锋,率五千精兵夜袭前秦军队的洛涧防线,斩杀前秦将领梁成,击溃其主力,为后续晋军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5.刘牢之晚年因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先后依附司马元显、桓玄,又试图反叛桓玄)失去部众信任。在众叛亲离的绝境中,他选择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88
      积分
312
      回帖
4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89
      铜币
32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义黑化:在小说《隋唐两朝志传》《说唐全传》等文学作品中,苏定方被塑造成反面角色,有暗箭射杀北平王罗艺、用计暗算罗成等情节,形象被负面化,而真实历史上的苏定方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
2.效力大一统王朝、服务两朝皇帝:苏定方是唐朝初期名将,效力于大一统的唐朝,历经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
3.随名将出征、得意弟子成名将:贞观四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作为先锋立下战功。他的得意弟子裴行俭,在苏定方的教导下,也成为大唐名将,多次平定突厥叛乱。
4.战功卓著:苏定方 “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他参与灭亡东突厥,又率军平定西突厥,使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还出征百济,使唐朝势力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东至大海。
5.战功与晚年封赏不匹配、死后皇帝落泪叹息:苏定方屡立战功,历任左武卫大将军、凉州安集大使等官职,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后,唐高宗李治责备侍臣没有早点告知苏定方的死讯,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 “庄”。可见其战功与晚年实际封赏不太匹配,且皇帝为其逝世感到哀伤悲叹。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刘裕曾是刘牢之的部将。刘裕后来代晋建立刘宋,是一位杰出的君王。
2.讨伐另一位后来当皇帝的名将:刘牢之曾奉命讨伐桓玄。桓玄后来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打败反朝廷武装,首领望风而逃:刘牢之多次平定孙恩、卢循等领导的反晋武装起义,让这些起义军首领闻风丧胆。
4.在关系王朝存亡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淝水之战是东晋存亡的关键战役,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作为前锋,在洛涧大破前秦军队,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东晋王朝的存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最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刘牢之在政治上反复无常,先投靠桓玄,后又企图背叛桓玄,导致他失去了各方的信任,最终众叛亲离,在桓玄的逼迫下,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1878
      积分
252
      回帖
2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37
      铜币
28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0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5
发表于 2025-4-18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靖
线索匹配:1.在《说唐》《西游记》等小说中,李靖被扭曲为"托塔天王"的神怪形象,甚至被丑化为逼迫哪吒自杀的冷酷父亲。2.先效力隋朝(隋炀帝),后归唐辅佐李渊、李世民,助唐朝统一天下,灭东突厥、吐谷浑,奠定盛唐版图。3.苏定方(灭三国擒三主的唐初战神)得其真传,另有侯君集等名将受其指点。4.西破吐谷浑(青海大漠),东灭高句丽(至朝鲜半岛大海)。5.仅封卫国公(相比灭国之功偏低),晚年主动辞官避嫌。李世民在其死后感叹:"靖之功,虽卫霍不能过,而赏不及,朕之过也。"(《贞观政要》)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1.刘裕(宋武帝)曾为其下属。2.刘牢之受东晋朝廷之命讨伐桓玄。34.刘牢之在淝水之战中率北府兵大破前秦军队,威震天下。其军事威慑力令孙恩起义军避其锋芒,史载“孙恩闻牢之至,浮海走”5.刘牢之因反复叛变(先投桓玄,后反桓玄),失去北府兵信任,最终被桓玄逼迫,于402年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铜币 +20 收起 理由
牛妞 + 5 + 20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laohuqian 向地震灾区捐款 1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5391
      积分
276
      回帖
5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48
      铜币
289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靖
线索匹配:1.被后世演义“黑得很惨” 李靖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被塑造成“阴险反派”(如陷害忠良、与红拂女的感情纠葛等),与正史中忠勇善战的形象截然不同。
2. 服务两朝皇帝(隋、唐),致力于大一统王朝  李靖早年效力隋朝,后归顺李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大功。  3.早年随名将出征,善于培养人才  他年轻时曾随隋朝名将韩擒虎(灭陈朝的主帅)学习兵法,韩擒虎称赞他“可与论孙吴之术”。  他的弟子苏定方(唐朝灭西突厥、百济的名将)是其军事思想的继承者,印证“倾囊相授”。
4.战功覆盖东西,灭国擒主  西征: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吐谷浑,打通西域。 东征:参与平定辅公祏起义,控制江淮至东海。 唐朝版图“西至葱岭,东到大海”的扩张,李靖居功至伟。
5. 战功与封赏不匹配,死后皇帝叹息  李靖晚年因低调谦逊,主动交还兵权,封赏仅为“卫国公”(相比其灭国之功显得不足)。 他去世后,唐太宗追赠司徒、谥号“景武”,并感叹:“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何以加!”

B.此人为:  韩信
线索匹配:1.“一代名将,一位杰出君王曾是他的部将”  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而汉高祖刘邦(杰出君王)在楚汉战争初期实力较弱,曾名义上接受韩信的指挥(如拜韩信为大将军)。尽管刘邦是君主,但军事上一度依赖韩信,符合“部将”的广义描述(如刘邦参与韩信计划的战役)。  2.“讨伐另一位名将,这位名将后来也当了皇帝”  韩信曾奉刘邦之命率军攻打项羽(西楚霸王)。项羽虽未正式称帝,但自封“西楚霸王”,实为当时天下共主,后世常以“帝王”视之(如《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
3.“打败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  韩信平定齐国时,齐王田广(反汉势力)听说韩信率军来袭,弃城逃跑(《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烹郦生,引兵走”)。
4. “在王朝生死存亡之战中奠定胜局”  垓下之战是楚汉决战,韩信指挥汉军主力,以“十面埋伏”战术围歼项羽,奠定汉朝统一基础。此战若败,刘邦政权可能覆灭。
5.“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  韩信晚年因功高震主,被刘邦猜忌,先贬为淮阴侯,后因涉嫌谋反被吕后诱杀。但《史记》记载韩信是被吕后设计诛杀(“斩之长乐钟室”),“自杀”可能是对“被迫自尽”的概括。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4 收起 理由
牛妞 + 4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417
      积分
8426
      回帖
52
      主题
887
      发书数
886
      威望
7070
      铜币
157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被演义丑化却功在千秋;
2.跨越唐太宗、高宗两朝,奠定盛唐版图;
3.师承李靖、培养裴行俭,延续名将传承;
4.战功横跨东亚至中亚,灭三国擒四主;
5.晚年未获顶级封赏,高宗深切悼念。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曾参与淝水之战。其部将刘裕(后建立南朝宋政权,史称宋武帝)在其麾下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开国君主‌。
2.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于403年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战功,孙恩闻其率军来援,常避其锋芒退守海岛,符合“畏惧而逃”的描述‌。
4.在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夜袭前秦梁成部,斩敌数万,切断秦军粮道,为东晋以少胜多奠定基础。此战直接关系东晋存亡‌。
5.刘牢之晚年因反复投降桓玄、司马元显等势力,失去军心支持。最终进退无路,于新洲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8104
      积分
289
      回帖
3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72
      铜币
30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6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3
发表于 2025-4-1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在《说唐》等文学作品中,苏定方被塑造成反派,射杀罗艺、罗成,与史实中忠勇善战的形象大相径庭。
2、苏定方为唐朝名将,历经唐太宗、唐高宗两朝。
3、早年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战功赫赫;其麾下裴行俭后成唐朝著名将领,苏定方将用兵之法倾囊相授,助力其成长。
4、显庆二年(657 年)西征西突厥,兵锋远及中亚大漠;显庆五年(660 年)东征百济,跨海作战直至东海之滨,灭三国且均生擒其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百济王扶余义慈)。
5、苏定方一生征战,为唐朝开疆拓土无数,但其晚年官职、封赐相对微薄。去世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与“灭三国、拓疆万里”的不世之功相比,略显逊色,唐高宗亦为之叹惜。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名将 ,刘裕早年投身北府军,是刘牢之的部将,后来刘裕代晋建宋,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2、元兴元年(402 年),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讨伐荆州刺史桓玄 ,桓玄后来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政权。
3、隆安三年(399 年),孙恩起兵反晋,刘牢之率军将其赶到海上,派部将刘裕出击,大败孙恩 ,孙恩畏惧刘牢之。
4、太元八年(383 年),淝水之战爆发,刘牢之奉谢玄之命出击,大败秦军,秦军见梁成失利,军心动摇,晋军趁机进攻,取得淝水之战胜利,此役巩固了东晋在江南的统治。
5、桓玄掌权后想解除刘牢之兵权,刘牢之忧虑想反抗,召集部下商议时,参军刘袭反对,称其连叛三主难有立足之地,众将领附和并各自逃走,刘牢之见人心尽失,最终自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429
      积分
342
      回帖
184
      主题
2
      发书数
0
      威望
249
      铜币
31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 被后世演义黑的很惨的大将军
苏定方在《隋唐演义》中被塑造为反派角色,与罗家三代结仇,最终被薛仁贵父子击败。然而,历史上他却是唐朝初期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其功绩被小说严重扭曲。
2. 效力于大一统王朝,服务两朝皇帝
苏定方主要服务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太宗时期,他随李靖夜袭阴山,奠定东突厥之战的胜利基础;高宗时期,他独当一面,平定百济、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
3. 早年跟随名将,培养人才
苏定方早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积累军事经验。后归附唐朝,成为李靖的得力副将。在夜袭阴山的战役中,他率200精骑突袭突厥王庭,为李靖的胜利立下首功。此外,他注重将士抚慰与策略传承,其部下如程咬金等乡勇将领亦成为唐朝中坚力量。
4. 战功史无前例,灭国擒主
苏定方是历史上唯一“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的将领:
西突厥:擒杀沙钵罗可汗,平定西域;
百济:俘虏百济王扶余丰,灭其国;
高丽:攻陷平壤,迫高句丽王高藏献地归附。
其战功使唐朝疆域西至咸海,东达朝鲜半岛,成为“大漠至东海”的帝国象征。
5. 战功与封赏不匹配,皇帝为之落泪
尽管苏定方功勋卓著,但因晚年卷入政治斗争(如与长孙无忌派系矛盾),未获封王。唐高宗曾言:“苏定方若早二十年,朕当与之共定天下!”其去世后,高宗悲叹:“定方虽老,犹能为朕东征高丽,岂非天夺吾臂乎!”。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杰出君王曾是部将:刘牢之的部将刘裕,后来成为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
2. 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东晋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后来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 打败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刘牢之曾率军讨伐孙恩领导的反朝廷武装,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多次畏惧而逃。
4. 在王朝生死存亡战事中起关键作用:淝水之战中,刘牢之作为前锋都督,夜袭洛涧,大破前秦军队,为东晋在这场生死存亡之战中奠定胜利基础。
5. 失去人心,自杀身亡:刘牢之在东晋末年政治斗争中反复无常,失去部众信任,最终众叛亲离,进退失据,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爱心会员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984
      积分
22059
      回帖
6920
      主题
2873
      发书数
2332
      威望
13630
      铜币
38031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6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被塑造成反派角色,形象极为负面。但历史上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良将。
2,为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征战,立下大功。
3,他随李靖北伐东突厥,作为前锋夜袭阴山,攻破颉利可汗牙帐,一战成名(《旧唐书》载“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进”)。苏定方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早年遇上才德兼备的青年裴行俭时,于是倾囊相授,将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领。
4,西至大漠:他作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灭亡西突厥,生擒可汗阿史那贺鲁,将唐朝疆域拓展到中亚。东至大海:他率唐军渡海灭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俘虏其国王,设熊津都督府。
5,苏定方虽战功赫赫,但生前仅获封邢国公,未得到与李靖、李勣同等的地位。他的灭国之功甚至被同时期将领分走部分荣誉。苏定方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得知消息“嗟悼久之”,下诏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

B.此人为: 刘牢之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兵的核心将领,而后来建立南朝宋的刘裕(宋武帝)曾是他的参军(部将)
2,东晋朝廷曾派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后来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战屡胜,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多次畏战逃窜(如退守海岛)
4,淝水之战:刘牢之率北府兵精锐大破前秦军队,为东晋奠定胜局,此战直接决定东晋存亡。
5,在讨伐桓玄时,刘牢之因反复无常(先投降桓玄,后又反叛),导致部下离心(包括刘裕离他而去)。最终众叛亲离,逃亡途中自缢而死(或服毒自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5927
      积分
155
      回帖
1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45
      铜币
21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4
发表于 2025-4-18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被后世演义黑化: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苏定方被塑造成阴险反派(如设计害死罗成),但真实历史中他是战绩辉煌、忠勇双全的名将,这种文学丑化使其形象被严重扭曲。
效力两朝皇帝:他先后为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效力,活跃于初唐至高宗时期的对外战争,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
师承名将、培养人才: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参与夜袭阴山、擒获颉利可汗的经典战役。晚年倾力教导裴行俭(唐代军事家、书法家),使其成为安西都护、破突厥的名将,实现「师徒双名将」的传奇。
跨东西的灭国级战功:
西征中亚:攻灭西突厥汗国,追击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将唐朝势力延伸至咸海。
东平百济:渡海灭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俘其国王,实现「白江口之战」前的战略布局。
北击突厥:早年随李靖灭东突厥,晚年又击溃西突厥残余势力。
南定吐蕃:晚年以七十高龄驻守青藏边境,威慑吐蕃扩张。
功高赏薄与帝王追思:
苏定方因出身河北豪族(非关陇集团),且战功过于显赫,晚年仅获「左武卫大将军」虚职,未得国公封爵。唐高宗在其病逝后叹道:「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后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但仍与其功绩不匹配,成为唐代「赏不及功」的典型。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一代名将与君王部将:刘牢之为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将刘裕(后成为南朝宋开国皇帝)早年在其麾下效力,符合“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的线索。
讨伐称帝者:东晋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而桓玄于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契合“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这一关键点。
威震敌首: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奇功,孙恩闻其率军来援即溃退海岛,呼应“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的细节。
王朝存亡之战:他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击溃前秦军队,此战直接保全东晋政权,奠定战役胜局,符合“关系王朝生死存亡”的定位。
失势自杀:刘牢之后因反复投降桓玄、失去部众信任,最终自缢身亡,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后自杀”的结局完全吻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8185
      积分
293
      回帖
5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67
      铜币
3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6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8
发表于 2025-4-1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卫青
线索匹配:卫青效力于大汉王朝,服务了两位皇帝。
卫青早年曾跟随名将汲黯出征,后来凭借自己的战功显赫,成为西汉的重要将领。
卫青的战功包括出击匈奴,其征战范围西至大漠,东至大海,且取得了灭国擒主的战绩。
卫青的战功与晚年的封赏并不匹配,他在死后,汉武帝为之落泪叹惜。

B:此人为:韩信
线索匹配:一代名将:韩信是西汉初年的著名军事家,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杰出君王曾是部将:刘邦曾是韩信的部将,这一说法虽然与常规历史叙述相反,但考虑到“杰出君王”可能指的是建立汉朝的刘邦,这一点是合理的。
被命令讨伐另一位名将:韩信曾被刘邦命令攻打项羽(另一位名将),且项羽后来成为了西楚霸王。
打败反朝廷武装:韩信多次击败项羽的军队,项羽在听说韩信率军而来后也表现出畏惧。
关键战役中的作用: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战术和战略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失去人心,自杀身亡:韩信在后期因被猜疑而失去刘邦的信任,最终被迫自杀。
因此,根据这些推理,这个人物是韩信。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4 收起 理由
牛妞 + 4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duan690827 坐公交车睡着,被偷走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28 23:10 , Processed in 0.1153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