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1060
      积分
216
      回帖
2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1
      铜币
265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光义
线索匹配: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兄长赵匡胤(宋太祖)之位,史称宋太宗。
2.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统帅,符合“高级将领”身份。
3赵光义曾多次亲征,“高梁河战神”不需多说。
4.赵光义大力提倡文治,其子宋真宗赵恒更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劝学诗》)闻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5.赵光义曾赞誉宰相赵普为“社稷臣”,被毛主席引用过。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1.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不仅是灭陈之战的核心将领(战绩显赫),还擅长文学与书法。
2.杨玄感幼年被认为“痴呆”,但杨素断言其“不痴”,成年后果然精于骑射、喜好读书。
3.在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的归途中,杨玄感曾计划袭击隋炀帝,幸被叔父杨慎劝阻。
4.杨玄感趁隋炀帝二征高句丽之机起兵谋反,最终被弟弟杨积善所杀。
5.此时在位的隋炀帝是隋文帝次子,并非首任太子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152
      积分
232
      回帖
3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3
      铜币
26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pyn 于 2025-3-28 10:03 编辑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1、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兄长曾为高级将领: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高级将领。
                3、御驾亲征:赵光义亲征北汉灭其国,后北伐辽国(高梁河之战)。
                4、他扩大科举规模,推动文治;其子宋真宗赵恒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名句。
                5、赵光义评价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1、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相当于宰相)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擅长诗文书法。
                2、杨玄感少时被认为“痴肥”,但其父杨素看出其潜力,成年后他精通文史,骁勇善战。
                3、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趁机起兵反叛。虽无直接记载“归途袭击君主被叔父劝阻”,但其反叛行为可视为对炀帝的挑战。
                4、兵败后,杨玄感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避免被俘受辱。
                5、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非首任太子(首任为杨勇),符合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5699
      积分
168
      回帖
1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1
      铜币
24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在位期间为976年至997年。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赵光义的兄长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赵光义在位期间两次御驾亲征:
979年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986年发动雍熙北伐攻打辽国(虽最终失败,但符合“御驾亲征敌国”的描述)。
4、他和继承人对读书的评价流传千古:
赵光义提倡“开卷有益”,并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
其子宋真宗赵恒延续崇文政策,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励学篇》),成为劝学名句。
5、对大臣的典故被后世伟人引用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赞其沉稳明断。
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评价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肯定其在历史关头的决断力。

B.此人为: 高孝琬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
父亲高澄:
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曾任东魏大丞相(实际掌权者,等同宰相),文武双全。高澄继承父业,继续掌控东魏朝政,善诗文、书法,著有《高澄文集》。
嫡长子身份:
高孝琬为高澄第三子,但按北齐宗法,高澄嫡系子嗣均属“嫡出”,且高孝琬为高澄正妻元仲华所生,符合“嫡长子”广义定义。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
高孝琬幼年沉默寡言,时人误以为愚钝,但其父高澄识其才智。
成年后精通文史、武艺超群,尤善骑射,符合“长大后好读书骑射”。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
背景:
北齐建立后,高孝琬曾随叔父高演(北齐孝昭帝)出征。
事件:
高演在位时猜忌宗室,高孝琬因不满曾欲发动兵变,但被另一叔父高湛(后为武成帝)劝阻。此情节与“归途欲袭君,被叔父拦阻”吻合。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谋反背景:
高湛继位后,高孝琬因怨恨叔父迫害高澄一系,私藏兵器、甲胄,被诬谋反。
亲弟参与:
高孝琬同母弟高孝瑜早逝,但异母弟高孝珩、高孝瓘(兰陵王)因政治立场不同,默许高湛对其迫害。最终高孝琬被高湛命人刺死,虽非直接死于弟手,但兄弟离心加剧其结局。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君主高湛:
高湛是北齐第四任皇帝,其前任高演(孝昭帝)原立亲子高百年为储,但临终前迫于形势传位弟弟高湛。因此,高湛并非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404
      积分
218
      回帖
79
      主题
3
      发书数
0
      威望
177
      铜币
265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唐太宗李世民
线索匹配:李世民是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的兄长李建成曾任左领军大都督,参与唐朝建立,属高级将领。
李世民曾亲征高句丽、突厥等。
李世民设立弘文馆,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子唐高宗李治延续文治政策。
李世民评价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典故广为流传。毛主席曾引用此典赞扬彭德怀。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杨玄感之父杨素是隋朝开国宰相
史载杨玄感少时“迟重”,被误以为愚钝,但成年后“倜傥有大志,骁勇善骑射”,与父亲杨素的判断一致
杨玄感随隋炀帝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借机在黎阳起兵反隋。虽未明确记载归途袭击炀帝,但《隋书》提到他曾试图截断炀帝归路,叔父杨约可能参与劝阻
杨玄感兵败后逃至葭芦戍,命弟杨积善杀死自己
隋炀帝杨广原为隋文帝次子,通过废黜兄长杨勇上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四海擎天柱 乱扔果皮,被红袖标大妈罚款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044
      积分
202
      回帖
3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84
      铜币
22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符合皇帝身份。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其兄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赵光义在位期间多次亲征,如979年灭北汉后,随即对辽发动“高梁河之战”,虽最终战败,但确为御驾亲征。
4.他和继承人对读书的评价流传千古
赵光义重视文治,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其子宋真宗赵恒著有《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句流传后世,二人均对文化教育有深远影响。
5.对大臣的评价成为典故,被后世伟人引用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以赞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时刻的清醒决断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战功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
杨玄感的父亲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官至尚书令(相当于宰相)。杨素文武兼备,在平陈之战、击突厥中立下赫赫战功,且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诗文书法,与薛道衡、虞世基并称隋初文坛领袖。
2.他幼年体弱,但父亲认为他必成大器,长大后果然喜好读书骑射
杨玄感少时体弱,但杨素看出其潜力,培养他博览群书、精通骑射。成年后,杨玄感以“骁勇善战、善抚士卒"闻名,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
3.他曾随君主出征,归途中饮袭击君主,被叔父劝阻而放弃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杨玄感督运粮草至前线。炀帝主力深陷辽东,杨玄感见天下民怨沸腾,密谋在黎阳起兵反隋。其叔父杨约(杨素之弟)曾劝阻他谨植行事,但杨玄感最终仍选择起兵,直指炀帝暴政。
4.他谋反失败后死于亲弟之手
杨玄感起兵后因战略失误,在洛阳城下被隋军合围。兵败之际,他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免受辱。杨积善刺死兄长后自杀未遂,被隋军俘获处决,符合“死于亲弟之手”。
5.谋反时的君主(隋炀帝)并非前任君主(隋文帝)的第一任储君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通过构陷原太子杨勇夺得储位。杨玄感起兵时,君主正是以非正统手段继位的炀帝,契合“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的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978
      积分
319
      回帖
3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02
      铜币
290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x20060322 于 2025-3-28 11:08 编辑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的皇位。  
    2.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宋太宗在位期间亲征北汉并灭其国,随后北伐契丹(辽国),虽在高粱河之战中失利,但符合“御驾亲征敌国”的描述。  
    4.赵光义酷爱读书,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写下《励学篇》,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千古名句。  
    5.宋太宗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曾引用此典称赞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清醒与果断,即“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高澄
线索匹配:
    1.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作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虽名义上为宰相(大丞相),但掌握军政大权,文武双全,文学造诣深厚,符合“父亲文武双全,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的描述。
    2.高澄年少时被认为早熟聪慧,但可能有传言其性格乖张,与其父高欢的期望形成对比。成年后,他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喜好读书骑射,印证了“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的线索。
    3.高澄曾随高欢出征,期间对傀儡皇帝孝静帝元善见极为轻视。据《北齐书》记载,高澄曾欲废黜孝静帝,但在叔父高岳的劝阻下暂缓行动,符合“归途中欲袭君主,被叔父劝阻”的情节。
    4.高澄在篡位前夕被膳奴刺杀,其弟高洋随后继位并建立北齐。虽然高澄之死非高洋直接所为,但高洋迅速接管权力并清除异己,符合“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的表述(可能存在历史记载的简化或艺术加工)。
    5.高澄谋反时面对的君主是孝静帝元善见。元善见并非前任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第一任储君,而是高欢拥立的傀儡,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哥虽然不是一匹骏马但也不是一匹普通的毛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5623
      积分
171
      回帖
1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1
      铜币
241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刘秀(标红)
线索匹配:1、东汉皇帝 。2、兄长刘縯是绿林起义中的高级将领,领导反王莽势力。3、先后五次亲征。4、刘秀推崇儒学,设立太学,其子汉明帝刘庄延续崇文政策。5、刘秀评价大将冯异为“大树将军”,后被引用。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1、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2、少时愚钝,长大好骑射。3、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暗中策划反叛。其叔父杨约参与谋划或劝阻,符合。4、死于其弟之手。5、: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为隋炀帝杨广,符合要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wangtaoxxx 在孤儿院做义工,奖励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588
      积分
272
      回帖
3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54
      铜币
293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1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炅(本名赵匡义,曾用名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
2.他的兄长赵匡胤在后周时就是高级将领,屡立战功,担任殿前都点检,掌握着后周的军事大权,后来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他曾两次御驾亲征辽国。第一次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掉北汉后,他乘胜北伐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在高粱河之战中被辽军击败;第二次雍熙三年(986年),再次发动北伐,史称“雍熙北伐”,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4.他命人编纂《太平御览》,并规定自己每天要读三卷,即使有事耽误,也会抽空补上。他留下“开卷有益”的千古名言。他的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写下《励学篇》,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5.他评价大臣曹彬为“不欺主、不妄杀”。毛泽东主席曾用此典故赞扬朱德元帅,称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 他是隋朝司徒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是隋朝杰出的军事家,他参与了隋灭陈之战,还多次率军平定地方叛乱、抵御突厥,战绩十分卓著;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苍劲,在隋代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有《出塞二首》等作品,还擅长书法。
2. 杨玄感小时候反应迟钝,很多人认为他痴呆,但他父亲杨素却觉得他很有潜力。长大后,杨玄感喜欢读书,并且擅长骑射。
3. 杨玄感曾跟随隋炀帝出征高句丽。在归途中,他想在隋炀帝渡辽水时,拦截隋军后路,袭杀隋炀帝。不过后来听从了李密的建议,放弃了这个直接袭击隋炀帝的计划,而是转而攻打洛阳。
4. 大业九年(613 年),趁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谋反。但最终因战略决策失误、内部矛盾等原因,起兵失败。他在兵败即将被擒时,让弟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
5. 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杨坚最初立的太子是杨勇,后来杨广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得杨坚废黜杨勇,改立自己为太子,最终登上皇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2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556
      积分
227
      回帖
5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98
      铜币
25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3
发表于 2025-3-2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xfsy76 于 2025-3-28 11:24 编辑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公元976年继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赵光义的兄长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建立宋朝之前,曾任后周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是当时的一位高级将领。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在位期间,曾多次亲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北伐,他亲自率军攻灭北汉。后来御驾亲征辽国,驾驶驴车一日一夜奔袭300里,获封“高梁河车神”荣誉称号。
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赵光义本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下令编纂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等大型文献,他手不释卷,“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他说出了“开卷有益”这个读书名言。
他的儿子真宗赵恒也是个学问家,对读书有着深厚的爱好,下令编纂了《册府元龟》。真宗撰写了《劝学诗》这首打油诗,“书中自有黄金屋”至此名传天下。
5.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赵光义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毛泽东用来评价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  隋朝的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隋朝的重要将领,曾协助隋炀帝夺取皇位,并在军事上有卓越战绩。杨素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还擅长文学和书法。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杨玄感小时候被认为痴呆,但他的父亲杨素并不这么认为。长大后,杨玄感确实表现出对读书和骑射的浓厚兴趣。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杨玄感曾跟随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归途中他有袭击隋炀帝的意图,但被他的叔父杨慎劝阻而放弃。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杨玄感在隋炀帝二次征高句丽时起兵反隋,最终失败,他让其弟杨积善将其杀死以避免被俘。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而杨广并不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隋文帝的第一任储君是太子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wxfsy76 在论坛上传违禁小说,被网警发现,处罚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6980
      积分
201
      回帖
6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9
      铜币
253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
1、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符合“皇帝”身份。
2、兄长背景: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原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建立宋朝,符合“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3、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北汉(灭国)和辽国(高粱河之战),符合“御驾亲征”。
4、读书评价:赵光义重视文化,主持编修《太平御览》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二人对读书的推崇广为人知,符合“流传千古的评价”。
5、大臣典故: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一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的沉稳果断,符合“后世伟人引用”的线索。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身份与家世背景: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为隋朝开国重臣,文武双全:在军事上攻灭陈朝、平定叛乱,战功显赫;文学上亦有造诣,参与编修《隋律》,善诗文书法。杨玄感承袭父亲爵位,官至礼部尚书,符合“宰相嫡长子”的描述。
2、幼年经历与成长:杨玄感幼年时被世人认为“痴呆”,但父亲杨素却断言其非愚钝之人。成年后,他展现出文武才能,“好读书,爱骑射”,印证了父亲的判断。
3、随君出征与谋反意图:杨玄感曾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归途至大斗拔谷时,因目睹隋炀帝随行官员的狼狈,萌生袭击炀帝的念头。其叔父杨慎以“朝士之心尚一”为由劝阻,杨玄感遂放弃行动。
4、谋反失败与结局: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趁隋炀帝二次征讨高句丽时起兵反叛,但战略失误导致兵败。最终,他命亲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以保全尸首,首级被献于朝廷。
5、 君主身份的特殊性: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为隋炀帝杨广。杨广并非隋文帝(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其兄杨勇原为太子,后被废黜,杨广才得以继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4:57 , Processed in 0.18361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