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13343
      积分
256
      回帖
63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4
      铜币
10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7
发表于 2025-3-30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
  • 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 兄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后成为皇帝。
  • 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北汉灭其国,并多次北伐辽国。
  • 读书评价:他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其子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句),父子均重视读书。
  • 典故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用此典故赞扬叶剑英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 宰相嫡长子: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赫赫,且工于诗文书法。
  • 幼年痴呆:杨玄感早年性情刚烈,行事激进,可能曾被误解痴呆,后展现出文武才能。
  • 随征与未遂袭击:杨玄感曾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负责督运粮草。他趁机在黎阳起兵反叛。
  • 谋反失败被弟所杀:杨玄感兵败后,为免被俘受辱,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
  • 君主非首任储君: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原太子为杨勇,后遭废黜,杨广继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3303
      积分
198
      回帖
3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78
      铜币
245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8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為:  李世民
線索匹配:
他是皇帝(唐太宗)。
他的兄長李建成曾是高級將領(太子)。
他曾御駕親征(如征討高句麗)。
他和他的繼承者李治都重視讀書,且他留下了「以史為鏡」等名言。
他對魏徵的「以人為鏡」評價成為典故,並被毛澤東引用來讚揚彭德懷。

B.此人為: 李敬業
線索匹配:
他是宰相李績的嫡長子(過繼意義上的)。
小時候被誤認為痴呆,長大後喜歡讀書騎射。
曾隨唐高宗出征,歸途欲襲擊君主被叔父勸阻。
謀反失敗,死於弟弟李敬猷之手。
謀反時的君主武則天不是唐高宗的第一任儲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I would never lie. I willfully participated in a campaign of misinformation.」
(我從不說謊,我只是故意的參加了誤傳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贡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1684
      积分
2268
      回帖
564
      主题
234
      发书数
225
      威望
1644
      铜币
135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兄长赵匡胤(宋太祖)之位,符合皇帝身份。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确为高级将领出身。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赵光义继位后多次亲征,如灭北汉之战(979年),并试图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如高梁河之战)。
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
    赵光义酷爱读书,命人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其子宋真宗赵恒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
5、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清醒决策(如粉碎“四人帮”)。




B.此人为:  北齐文襄帝高澄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
    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作为东魏大丞相,文武双全,既是军事统帅(邙山之战等战绩卓著),又擅长文学书法(《北齐书》称其“工草隶,善诗文”),完全符合“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的描述。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
    高澄幼年因性格内敛被误认为“痴钝”,但高欢断言:“此儿意识过吾。”他成年后博览群书、精于骑射,与“幼时被认为痴呆,长大后好读书骑射”的线索一致。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
    高欢在世时,高澄曾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狩猎,因不满皇帝射杀猎物时的傲慢姿态,暗中策划袭击,被叔父高岳劝阻(《北齐书·卷三》载:“岳曰:‘将欲反邪?’澄乃止。”),对应“随君主出征欲袭君,被叔父劝阻”。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高澄在高欢死后掌权,筹备篡位时被膳奴兰京刺杀。其弟高洋迅速接管权力并建立北齐,史载高洋对兰京党羽的处理暧昧,民间传言其默许刺杀(《北史》称“洋闻变,神色不变”),故有“死于亲弟之手”的演绎。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高澄谋反时(针对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元善见并非前任孝武帝元修的第一继承人。元修被高欢所立,死后由高欢另立元善见(旁支宗室),符合“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的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3801
      积分
163
      回帖
2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50
      铜币
219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光义
线索匹配为兄长是高级将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517
      积分
280
      回帖
5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52
      铜币
2985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他是皇帝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之弟,继承兄长的皇位。
2. 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
他的兄长 宋太祖赵匡胤 原是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3. 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
赵光义曾两次 御驾亲征北汉(979年灭北汉),后又北伐辽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但均以失败告终。
4. 他热衷于读书,和继承人对读书的评价流传千古
赵光义 酷爱读书,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著,并留下名言:
“开卷有益”(出自《渑水燕谈录》)。
其子 宋真宗赵恒 也推崇读书,写下流传千古的《励学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 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成了典故,并被后世伟人引用
赵光义评价名相 吕蒙正:
“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
这一典故体现吕蒙正的宽厚大度。
毛泽东 曾引用此典,在延安时期称赞 徐向前元帅:
“吕蒙正的气量,徐向前同志是有的。”

综合以上信息,这人是宋太宗赵光义


B.此人为:  李建成
线索匹配:
1. 他是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越,擅长诗文书法
父亲: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曾任隋朝宰相“尚书令”)。
文武双全:隋末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文才卓越:留有诗作(如《全唐诗》存诗1首),书法尤擅行草(《旧唐书》称其“工书”)。
2. 幼年被认为痴呆,父亲却看好他,长大后善读书骑射
《旧唐书》记载李建成 “性宽简”(看似迟钝),但李渊认为他沉稳有器量。
成年后 “颇涉经史,善骑射”(《资治通鉴》),符合“读书骑射”的描述。
3. 曾随君主出征,归途欲袭击君主却被叔父劝阻
事件背景: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西进长安,途中驻军贾胡堡(今山西霍州),隋将宋老生阻截。
密谋袭击:李建成与弟弟李世民曾密议趁夜偷袭李渊,逼其继续进军(李渊一度因雨粮尽想退兵)。
叔父劝阻:其叔父 李神通(李渊堂弟)以“兵机不可泄”为由制止(见《大唐创业起居注》)。
4. 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玄武门之变(626年):李建成因与李世民争夺储位,被后者在玄武门亲手射杀。
亲弟杀害:李世民是其同母弟(窦皇后所生)。
5. 谋反时的君主(李世民)并非前任君主(李渊)的第一任储君
李渊登基后,第一任储君是李建成。
李世民通过政变夺位,并非合法继任的储君。

由以上线索可推断这人是李建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0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0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257
      积分
277
      回帖
142
      主题
5
      发书数
0
      威望
203
      铜币
28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身份为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 兄长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宋朝。

3. 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4. 读书相关评价:

- 赵光义热衷读书,倡导“开卷有益”,鼓励士人读书。

- 其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写下《劝学诗》,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流传千古的读书评价。

5. 对大臣的评价典故:
赵光义评价大臣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后世伟人引用,用以赞扬叶剑英元帅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断能力。
B.此人为:拓跋绍
线索匹配:

1. 父亲背景:拓跋绍父亲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征战四方、战绩卓著,且作为政权建立者,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符合文武双全、作文作诗等描述,北魏初期制度与中原王朝有差异,此处从线索核心匹配)。

2. 幼时经历:拓跋绍幼时行为乖张,被认为“痴呆”,但拓跋珪对其有不同判断,其长大后好骑射。

3. 袭击君主:拓跋绍曾随拓跋珪出征,后因谋逆试图袭击拓跋珪,被叔父劝阻未果(实际行动未完全被阻,最终弑父)。

4. 谋反结局:拓跋绍弑父谋反后,被亲弟拓跋嗣诛杀。

5. 君主身份:拓跋绍谋反时的君主是其父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珪之子)并非拓跋珪的第一任储君(拓跋珪原立太子为拓跋嗣兄长拓跋寔,拓跋寔早逝),符合“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爱心会员

参天两地而倚数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469
      积分
2236
      回帖
641
      主题
56
      发书数
50
      威望
637
      铜币
1497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为:赵光义
1.他是皇帝。(宋太宗、北宋第二位皇帝)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赵匡胤;禁军最高统帅)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亲征太原;北伐辽国)
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他对于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位伟人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

此人为: 杨玄感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杨素)
2.他小时候许多人以为他是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被叔父杨慎劝阻才作罢)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在谋反失败后,被亲弟弟杨积善杀死)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杨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4366
      积分
188
      回帖
23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76
      铜币
264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A.  此人为:   康熙  
  线索匹配: 1.2.3.4.5

B.   此人为:李承乾
  线索匹配: 1.2.3.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594
      积分
207
      回帖
2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95
      铜币
26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3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匡胤
线索匹配: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成为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兄长赵匡济早亡,另一位兄长赵弘殷在后周时期就是高级将领
赵匡胤曾两次御驾亲征北汉
赵匡胤虽出身行伍,但非常重视读书。他鼓励文臣武将多读书,并且留下“宰相须用读书人”的名言。他的继承人宋太宗赵光义也十分重视文化,组织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
赵匡胤评价曹彬“不嗜杀而平江南”。后世毛泽东引用此典故,赞扬开国元帅彭德怀,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把彭德怀比作不嗜杀而能克敌制胜的曹彬


B.此人为:元恂
线索匹配

其父元宏作为北魏君主,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宰相,但实际掌握朝政大权且文治武功卓著,推行汉化改革并擅长书法诗文,符合“宰相”在权臣层面的隐喻
元恂幼年时因鲜卑贵族对汉化政策的抵触,常被视作“愚钝”,但其父孝文帝坚持培养。他成年后展现出骑射天赋与文化修养
元恂曾随孝文帝南征,在迁都洛阳后意图返回平城复辟旧制,暗中策划武力夺权,但被宗室重臣元澄(叔父辈)劝阻暂缓行动
元恂最终因反对汉化政策发动叛乱,事败后被继位的同父异母弟宣武帝元恪处死。
宣武帝作为孝文帝次子,其继位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2 收起 理由
牛妞 + 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3117
      积分
192
      回帖
7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52
      铜币
23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6
发表于 2025-3-3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皇室背景与兄长身份‌
赵光义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御驾亲征经历‌
赵光义在位期间曾亲征北汉(灭北汉政权),并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率军北伐辽国,虽未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3.文化推崇与读书评价‌
赵光义本人酷爱读书,曾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推动文化发展‌。
其子宋真宗赵恒继承其文化政策,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著名劝学诗句,父子二人对读书的重视影响深远‌。
‌4.对大臣的典故化评价‌
赵光义曾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语成为后世形容政治家智慧与气度的典故。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誉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节点(如粉碎“四人帮”)中的决断力‌。

B.此人为:李恪‌
线索匹配:
1.出身背景
‌宰相嫡长子身份‌:其父李世民虽为皇帝,但早年曾任尚书令(相当于宰相职)‌。李恪作为嫡子(生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兼具隋唐两朝皇族血脉,符合“宰相嫡长子”的隐含身份‌。
‌父亲的才能‌:李世民以“文武双全”著称,既是军事统帅(如玄武门之变、平定突厥),又擅长诗文书法(《晋祠铭》等作品传世)。
2.早年经历
‌幼年评价‌:李恪幼时因性格沉稳内敛,被部分朝臣误认为“木讷”,但李世民认为其“英果类我”,坚信其才能‌。
‌文武兼修‌:成年后以“善骑射、通文史”闻名,曾随太宗征高句丽,展现军事才能‌。
3.谋反事件
‌袭击君主未遂‌: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恪随太宗返长安途中,因对太子李承乾被废后的继位人选不满,曾意图发动政变,但被叔父李元昌(汉王)劝阻‌。
‌最终结局‌:永徽四年(653年),李恪因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被诬告,其弟李愔(蜀王)为自保主动揭发其罪状,导致李恪被唐高宗李治赐死‌。
四、君主身份
李恪谋反时的君主为‌唐高宗李治‌,而李治并非太宗第一任储君。太宗原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因其谋反被废,改立第九子李治‌。此点与描述“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完全一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1:17 , Processed in 0.1501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