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6期(初级&中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263
      积分
511
      回帖
24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90
      铜币
32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被丑化为反派角色(如害死罗成的奸臣),但正史中他是功勋卓著的唐初名将,演义形象与真实历史严重不符。
2、他先后效力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活跃于唐朝初期的大一统时代。
3、苏定方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作为前锋夜袭阴山,攻破颉利可汗牙帐,立下大功。他培养的弟子裴行俭成为唐代著名将领(曾平定西域),符合“倾囊相授”的描述。
4、西至大漠:灭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平定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东至大海:灭百济(朝鲜半岛),并参与对高句丽的作战。他还击败吐蕃、平定西域诸国,是唐朝疆域极盛时期的开拓者之一。
5、苏定方虽战功赫赫,但晚年未得到匹配的爵位(仅封邢国公,死后谥“庄”)。唐高宗在他死后感叹:“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旧唐书》),足见其待遇不公。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
刘牢之是东晋名将,以北府兵统帅身份活跃于东晋中后期。他的部将 桓玄 后来称帝 —— 桓玄在东晋末年掌握实权,于 403 年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 桓楚政权,自称皇帝。尽管桓玄的政权短暂,但符合 “后来当了皇帝” 的条件。
2. 效力的王朝命其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
刘牢之效力于东晋,东晋朝廷曾多次命他讨伐 桓玄。桓玄早年为东晋将领,后因权力斗争与朝廷决裂,成为割据势力。刘牢之作为东晋军方核心人物,多次参与对桓玄的军事行动。最终桓玄击败东晋军队,篡晋称帝,符合 “讨伐的名将后来称帝” 的描述。
3. 打败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
刘牢之在东晋末年平定 孙恩起义 中发挥关键作用。孙恩是五斗米道领袖,多次率军攻打东晋郡县,成为东晋心腹大患。刘牢之率北府兵征讨时,孙恩因畏惧其军事能力多次撤退,最终在海上兵败自杀(一说逃亡),符合 “首领畏惧而逃” 的条件。
4. 在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奠定胜利基础
淝水之战(383 年) 是东晋存亡的关键战役。刘牢之作为北府兵前锋,率五千精兵奇袭前秦军队,攻克洛涧,斩杀前秦将领梁成,打破秦军锐气,为后续谢玄的主力决战奠定了基础。此役东晋以少胜多,保住了政权,刘牢之的首胜至关重要。
5. 失去人心,进退失据,自杀身亡
刘牢之因政治立场摇摆而逐渐失去人心:
淝水之战后,他卷入东晋皇权与门阀的斗争,先投靠桓玄讨伐朝廷,后又因桓玄篡逆意图而反叛,但部下已对其反复无常失去信任,“众皆散去”。
402 年,刘牢之在桓玄的追击下,逃至广陵(今扬州),感叹 “众叛亲离,不死何待”,最终自缢身亡,符合 “自杀身亡” 的结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1350
      积分
161
      回帖
14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53
      铜币
233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7
发表于 2025-4-2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在《说唐演义》《兴唐传》等小说中,苏定方被塑造成反派角色(如用暗箭射杀罗成),与真实历史形象严重不符。但正史中他是唐初开疆拓土的一代名将。
2、苏定方先后为唐太宗、唐高宗效力,参与平定东突厥、西突厥、西域诸国、高句丽、百济等战役,助力唐朝实现空前疆域的统一。
3、他早年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后成为独立统帅。其弟子裴行俭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
4、        西征:攻灭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势力直达中亚碎叶城。东征:渡海灭百济,俘虏国王义慈,并参与高句丽战役。
5、尽管战功卓著,苏定方晚年仅获封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唐高宗在他去世后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备。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核心将领,其麾下部将刘裕 (南朝宋武帝)后来开创南朝第一个王朝。
2、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后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奇功,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来援即撤退。
4、在孙恩起义和对抗桓玄篡位的战争中,刘牢之的军事行动对东晋存续至关重要,尤其是北府军的战力为后续刘裕反攻奠定基础。
5、刘牢之因投降桓玄失去人心,被剥夺兵权后进退失据,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8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8 答案正确,未标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978
      积分
319
      回帖
3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02
      铜币
290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x20060322 于 2025-4-23 10:50 编辑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根据提供的线索,这位历史人物应为唐朝名将苏定方。以下是线索与史实的对应分析:
    1.在《说唐全传》《兴唐传》等明清演义小说中,苏定方被刻画为暗箭伤人、谋害忠良的反派角色,甚至被塑造成杀害罗艺父子的奸臣。这种形象与真实历史严重不符,完全是文学虚构的产物。真实历史中的苏定方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其战功可与李靖齐名。

    2.苏定方活跃于唐朝初年,先后效力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他参与了唐朝对突厥、西域、高句丽、百济等重大战役,助力唐朝巩固大一统局面,并推动疆域达到极盛。
    3.苏定方早年随名将李靖出征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战中担任前锋,率两百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牙帐,立下首功,由此崭露头角。他本人善于发掘人才,其弟子裴行俭(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在高宗时期平定西域叛乱,成为一代名将。
    4.苏定方一生灭三国、擒三主,战功覆盖东西万里:  
    - 西突厥:657年率军击溃沙钵罗可汗,生擒其首领,平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 葱岭以西:击败思结、朱俱波等叛乱势力,稳定中亚局势;  
    - 百济:660年率水陆联军仅用十余日攻破其都城,俘虏国王义慈王,将朝鲜半岛纳入唐朝版图。  
    其征战范围西至中亚咸海,东至朝鲜半岛,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尽管苏定方战功彪炳,但其生前仅获封邢国公,未获更高殊荣。他去世后,唐高宗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下令陪葬昭陵,但仍被认为未能完全体现其功绩。高宗曾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这种封赏与功绩的落差,反映了唐朝中期对功臣的复杂政治权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0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0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哥虽然不是一匹骏马但也不是一匹普通的毛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56
      积分
408
      回帖
23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89
      铜币
98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3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被塑造成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
2.苏定方活跃于唐太宗李世民与唐高宗李治两朝
3.师从李靖,其弟子裴行俭后来成为唐朝名将
4.西征西突厥、东平百济、南定葱岭,其战功范围西至大漠、东达大海,史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苏定方去世后,唐高宗李治深感痛惜,曾叹其“功高赏薄”,并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B.此人为: 周亚夫
线索匹配:1. 作为西汉名将,其军事思想影响后世君主;
2. 平定自称“东帝”的刘濞叛乱;
3. 以威名震慑叛军;
4. 在七国之乱中力挽狂澜;
5. 因政治斗争含冤自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贡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1684
      积分
2268
      回帖
564
      主题
234
      发书数
225
      威望
1644
      铜币
135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他是一位被后世演义里黑得很惨的大将军。
    苏定方在正史(《旧唐书》《新唐书》)中是战功卓著的名将,但在明代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中被严重丑化,塑造为阴险狡诈的反派(如陷害罗艺、罗成父子),与史实差距极大。
2、他致力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服务了两朝皇帝。
    苏定方历仕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是初唐军事核心人物,为唐朝疆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3、他早年曾跟随一位名将出征,战功赫赫。他自己也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其倾囊相授的得意弟子也成为王朝的著名将领。
    贞观年间,苏定方随名将李靖北伐东突厥,在阴山之战中率 200 骑兵突袭突厥可汗牙帐,是灭东突厥的关键战役。
    苏定方晚年将兵法倾囊相授于弟子裴行俭,裴行俭后为唐高宗时期名将,平定西突厥叛乱、大破吐蕃。
4、他的战功史无前例,西到大漠,东至大海,灭国擒主。
    苏定方是唐代罕见的 “灭国级” 将领:
    西击大漠:显庆二年(657 年)率军灭西突厥,俘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将唐朝版图扩张至中亚咸海一带。
    东渡大海:显庆五年(660 年)跨海征百济,俘其王扶余义慈,灭百济国,设熊津都督府,势力直达朝鲜半岛。
    此外,他还击败吐蕃、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旧唐书》),战功覆盖大漠、草原、海洋,堪称盛唐武功巅峰。
5、他的战功和晚年的封赏并不匹配,以至于皇帝在他死后为之落泪叹惜…
    苏定方晚年仍镇守边疆(如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征高句丽),但因唐代门阀制度及晚年出征高句丽未竟全功,生前封爵(邢国公)与其战功并不匹配。乾封二年(667 年)去世后,唐高宗 “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旧唐书》),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赐谥号 “庄”,尽显惋惜之情。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他是一代名将,一位杰出君王曾是他的部将。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兵核心将领,其麾下将领刘裕(出身北府兵)后来推翻东晋,建立南朝宋,成为宋武帝。
2、他效力的王朝曾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这位名将后来也当了皇帝。
    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权臣桓玄。桓玄于公元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完全吻合。
3、他曾打败某反朝廷武装,该武装首领听说他率军而来,畏惧而逃。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起义军首领孙恩多次听闻刘牢之率军来攻,即畏惧撤退(如退守海岛、弃城逃亡)。史载“牢之临阵,恩众皆溃”。
4、他在一场关系到所效力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这次战役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淝水之战(383年)中,刘牢之作为北府兵前锋,率精兵突袭前秦大军,首战告捷,极大提振晋军士气,为战役胜利奠定基础。此战若败,东晋必亡。
5、他最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
    刘牢之因反复背叛(先叛王恭投司马元显,后叛司马元显降桓玄),丧失部众信任。最终试图反桓玄时,众叛亲离,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15
      积分
269
      回帖
6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34
      铜币
293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卫青
线索匹配:
1、在部分民间故事中,卫青的形象被淡化或与其他人物(如李广)对比,显得悲情。
2、大一统王朝:西汉(汉武帝时期)。两朝皇帝:汉武帝(主要时期)及汉景帝(早年任职建章监)。
3、早年受汉武帝提拔,与霍去病(其外甥,也是弟子名将)并称。
4、北伐匈奴至漠北,东征辽东,七战七捷,收复河套、河西走廊,灭匈奴主力。
5、虽封大司马、长平侯,但晚年因汉武帝猜忌,家族渐衰,死后汉武帝曾追思其功。


B.此人为:项羽
线索匹配:
1、项羽是秦末名将,西楚霸王。汉高祖刘邦曾是他的部将(早期反秦时,刘邦名义上隶属项羽势力)。
2、项羽效力的“王朝”可理解为反秦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楚怀王(熊心)。楚怀王曾命项羽北上救赵(巨鹿之战),同时命刘邦西进攻秦。刘邦后来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3、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秦将章邯最终投降。另一例是刘邦在鸿门宴后畏惧项羽,暂时退让。
4、巨鹿之战是反秦战争的关键转折点,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为灭秦奠定基础。
5、项羽后期因分封不公、猜忌范增等失去支持,垓下之战被刘邦联军击败,突围至乌江自刎。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4 收起 理由
牛妞 + 4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3:59 , Processed in 0.0765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