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窗前听雨眠

      UID
5330
      积分
884
      回帖
423
      主题
91
      发书数
26
      威望
601
      铜币
40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1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为:李世民
线索匹配:
1.皇帝身份: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以“贞观之治”闻名。
2.兄长是高级将领:李世民的兄长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且在唐朝建立初期参与军事事务,地位显赫。虽然李建成最终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但他在早期的军事角色符合“高级将领”的描述。
3.御驾亲征:李世民以武功著称,曾亲自率军征讨东突厥、高句丽等。
4.热衷读书及其评价:李世民重视文治,酷爱读书。他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出自《旧唐书》。他的继承者唐高宗李治虽无类似广为人知的读书名言,但李世民的儿子中如李泰也以好学著称,且唐朝的文治传统延续了他的影响。
5.对大臣的评价成典故: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成为千古流传的典故。后世伟人毛泽东曾在评价彭德怀时引用类似语言,称其为“明镜”,间接呼应了这一典故。
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线索1: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杨玄感的父亲是杨素,隋朝著名宰相和军事统帅。杨素在隋文帝时期战功赫赫,帮助平定南方叛乱,开皇年间屡建奇功;他还以文才著称,诗文流传后世,且书法造诣很高,被认为是隋代名臣中的佼佼者,完全符合“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的描述。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嫡长子,身份吻合。
线索2:小时候被认为痴呆,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
史书记载,杨玄感小时候被认为资质平庸,甚至有人疑其痴呆,但杨素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有潜力。后来杨玄感确实展现出才华,喜欢读书和军事训练(骑射),这一点与史实相符。
线索3:随君主出征,归途欲袭击君主,被叔父劝阻
杨玄感曾在隋炀帝杨广的第一次征高句丽随军出征,负责后勤。归途中,他对隋炀帝的统治不满,萌生叛乱念头。据史料推测,他可能在此期间有过袭击隋炀帝的想法,但被家族成员劝阻,暂时放弃。这与线索吻合。
线索4: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在黎阳起兵反叛,自立为“天下兵马都招讨大元帅”,但最终兵败。他在逃亡途中被亲弟弟杨玄纵(或称杨积善)杀死,杨玄纵随后投降隋军。这一事件明确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的描述。
线索5: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前任君主是隋文帝杨坚,杨坚的第一任储君是太子杨勇(后被废)。杨广是杨坚的次子,通过废黜杨勇上位,因此他不是“第一任储君”,完全符合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asdfmm 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降世,增加了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贡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1960
      积分
4507
      回帖
488
      主题
572
      发书数
570
      威望
3407
      铜币
147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40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他在其兄赵匡胤去世后即位。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赵光义的兄长赵匡胤是后周的高级将领,掌握兵权,后来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他曾都驾亲征某敌国。  赵光义曾御驾亲征辽国。                              
4.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的评价。 赵光义非常重视读书,曾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鼓励人们多读书。他的继承人宋真宗赵恒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流传千古的关于读书的评价,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5.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述被后世一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赵光义评价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用类似的评价来赞扬叶剑英元帅,在一些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元帅总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展现出大智大勇。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元勋,为隋朝的统一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文武双全。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作文作诗水平较高,同时也擅长书法。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杨玄感幼年时并不聪敏,很多人都说他是痴呆,但父亲杨素不这么认为。杨玄感长大后很喜欢读书,擅长骑射。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杨玄感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看到随从的官员一副苦累的窘相,士气低落,于是想趁机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阻止了他,杨玄感于是作罢。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期间,杨玄感奉命去黎阳押运粮草,趁机举兵反叛,最终被大将军宇文述击败。走投无路之下,杨玄感命其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他并非前任君主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储君,杨坚最初立的太子是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没伞的傻瓜

      UID
11773
      积分
872
      回帖
116
      主题
96
      发书数
93
      威望
673
      铜币
4026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0
      在线时间
4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A. 此人为:宋太祖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
2. 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原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 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征北汉,灭其国;后又北伐辽国,但高梁河之战惨败。
4. 他热衷于读书,与继承人对读书有千古评价:赵光义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提倡文治。其子宋真宗赵恒写下《劝学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父子二人均以重视读书著称。
5. 对大臣的评价成典故,被后世伟人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清醒与决断。


B. 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 宰相嫡长子: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既是开国名将(平陈之战、击突厥),又工于诗文,书法造诣亦高,符合“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的描述。
2. 少时“痴呆”,后好读书骑射:杨玄感曾被众人误认为资质平庸,只有他的父亲有不同意见。果不其然,待他成年后喜欢读书精于骑射。印证了他父亲的慧眼。
《隋书》记载:“少时晚成,人多谓之痴,其父母谓所亲曰:此儿不痴也。”“及长,好读书,便骑射。”
3. 随君主出征,欲袭君被叔父劝阻:隋大业五年(609年),杨玄感随炀帝西巡,途中欲趁炀帝驻跸大斗拔谷时发动袭击,但被叔父杨慎(杨素之弟)以“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为由劝阻,暂缓行动。
《隋书》记载:“及从征吐谷浑,还至大斗拔谷,时从官狼狈,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4. 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趁炀帝二次东征高句丽时举兵反隋,兵败后命弟杨积善将其杀死,以免被俘受辱。
《隋书》记载:”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
5. 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原太子为杨勇,后杨广通过夺嫡继位,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z0n5q 在闹市区推销大力丸,被城管没收,损失了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天降甘霖,万籁俱寂,人无言,草木低语;
都市霓虹,山林古寺,多少梦,飘渺清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43
      积分
252
      回帖
5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4
      铜币
26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至997年在位,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2.其兄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赵光义曾亲征北汉(979年灭北汉),并多次对辽国用兵(如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虽战绩不佳,但符合“御驾亲征”的描述。

4. 赵光义重视文治,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提出“开卷有益”的名言

其子宋真宗赵恒延续崇文政策,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进一步推动读书风气。
5.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典故流传后世。  
毛泽东曾引用此典,写下“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赞扬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果断。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文武双全:平陈之战、镇压汉王杨谅叛乱,战功赫赫。工诗善文,书法精妙(《隋书》称其“翰墨遒劲”),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2.杨玄感少时“体貌雄伟,美须髯”,但性格深沉,被误以为愚钝。杨素独具慧眼,断言其“不痴也”。成年后,杨玄感“骁勇力战,善骑射”,且“好读书,爱宾客”,符合“读书骑射”的描述。
3.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613年),杨玄感奉命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他趁炀帝远征辽东、中原空虚之际,举兵反叛,意图截断隋军归路,直取东都洛阳。叔父杨慎(杨素之弟)曾劝阻:“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但杨玄感未采纳。  
4.杨玄感起兵后迅速被隋军围剿,败退至葭芦戍(今陕西佳县)。穷途末路时,他对弟弟杨积善说:“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杨积善含泪将其斩杀,随后自杀未遂,被追兵俘获。此事件完全契合“死于亲弟之手”。
5.隋文帝杨坚最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因独孤皇后与杨广构陷,废杨勇改立次子杨广(即隋炀帝)。杨玄感反叛时(613年)的君主隋炀帝,确非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符合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003
      积分
256
      回帖
4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35
      铜币
2826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2
发表于 2025-3-27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唐太宗李世民
线索匹配:
1.他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2.他的兄长李建成在唐朝建立初期担任太子,并参与镇压刘黑闼叛乱;
3.他曾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亲征高句丽;
4.他推崇“以史为鉴”,主持修撰《晋书》等史籍,其子唐高宗李治继承文治政策,延续对文化的重视;
5.评价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引用此典,赞扬彭德怀敢于直谏的精神,称其“有魏征之风”。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既是开国名将,又工于诗文、书法;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但杨素断言:“此儿不痴也。”成年后,他博览群书、精于骑射,展现出非凡才能;
3.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他趁机在黎阳起兵反叛,计划截断炀帝归路,但因叔父劝阻未直接袭击,转而进攻洛阳;
4.他后来谋反失败遭隋军围剿,兵败溃退,他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保尊严,最终杨积善挥刀刺死兄长后自杀;
5.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太子(原太子为杨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809
      积分
336
      回帖
126
      主题
4
      发书数
0
      威望
271
      铜币
414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6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的皇位
赵光义的兄长赵匡胤原是后周的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征北汉,灭其政权,随后北伐辽国(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重视文治,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其子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果断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杨玄感的父亲是隋朝著名权臣杨素,官至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宰相。杨素文武双全,战功赫赫,且文学造诣颇高,擅长诗文书法,符合“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的描述。
杨玄感幼年时被认为“痴钝”,但杨素看出其潜力。史载他成年后“体貌雄伟,美须髯”,好读书习武,尤其擅长骑射,对应“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的线索
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暗中策划叛乱。题目中“归途中想袭击君主”可能指他意图趁炀帝远征之际起兵,但具体行动被叔父杨约劝阻
杨玄感起兵后迅速失败,逃亡至葭芦戍时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刺死兄长后自杀未遂,被俘处决,符合“谋反失败死于弟弟之手”。
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而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册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符合“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deadlock 参加义务献血,补偿营养费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28
      积分
462
      回帖
181
      主题
2
      发书数
0
      威望
370
      铜币
24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8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孙权
线索匹配:
1.孙权为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2.其兄孙策为江东奠基名将;
3.曾亲征曹魏(如合肥之战);
4.劝吕蒙读书典故及“士别三日”名言流传;其继承人孙休曾言: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5.毛泽东借“非复吴下阿蒙”赞粟裕。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父亲身份: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文学造诣深厚,擅长书法,符合第一条线索。
2.早年经历:杨玄感幼时被误认为愚钝,但其父杨素看出他的潜力,他成年后善骑射、好读书,对应第二条。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结局:杨玄感谋反失败后,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避免被俘受辱,符合“死于亲弟之手”。
5.君主身份: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指定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符合第五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西元3000年,身为考古学家的 樱岛瑠京子,从起点的服务器里面考证到古人类的强大程度,获得奖励 1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888
      积分
333
      回帖
57
      主题
15
      发书数
14
      威望
283
      铜币
293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赵光义
线索匹配:
  • 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即宋太宗。
  • 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宋太祖)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
  • 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曾亲征辽国,发动高梁河之战(虽战败,但符合“亲征”行为)。
  • 他热衷于读书,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对读书做了流传千古
    的评价:赵光义重视文化,主持编纂《太平御览》等巨著;其子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句。
  • 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也成了典故,且这典故还被后世一
    位伟人引用来赞扬其麾下的一位元帅: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

    综上,答案锁定为宋太宗赵光义。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他是宰相嫡长子,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战绩卓著,作文作诗水平都很高,还擅长书法: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以军事才能著称(平陈之战、镇压叛乱),文学造诣深厚(诗文书法皆佳),符合“文武双全”的描述。
  2.他小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痴呆,他父亲却有不同意见,果然他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杨玄感幼年时被认为愚钝,但杨素认为他“不痴”,后杨玄感展现出文武才能,与“长大后喜欢读书骑射”相符
  3.他曾跟随君主出征,归途中他曾想袭击君主,被他叔父劝阻而放弃:杨玄感曾随隋炀帝征高句丽,负责督运粮草。虽未明确记载归途袭击君主的情节,但其叔父杨约(杨素之弟)在朝中为官,可能曾劝阻其激进举动。史载杨玄感起兵前确有谋划,或隐射叔父的间接影响
  4.他后来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杨玄感起兵反隋炀帝失败后,与弟杨积善逃亡至葭芦戍。穷途末路时,他命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砍下其首级后投降,但最终仍被处决。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的结局
  5.他谋反时的君主不是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最初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符合“君主不是前任第一储君”的条件
综上,杨玄感符合所有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身为渡劫期修士,love 为了购买渡劫所需法宝,花了 1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003
      积分
221
      回帖
4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0
      铜币
288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 身份与家族关系
皇帝身份:赵光义为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兄长背景: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符合“兄长曾是高级将领”的线索;
2. 军事行动
御驾亲征:赵光义在位期间两次北伐辽国(979年、986年),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尽管最终失利,但“御驾亲征敌国”的记载明确符合第三条线索;
3. 文化贡献与评价
热衷读书:赵光义重视文治,组织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并提出“开卷有益”的著名论断;
继承人评价:其子宋真宗延续崇文政策,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赵光义的读书理念形成呼应;
4. 典故与后世引用
对大臣的评价: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成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用以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

B.此人为: 钟会
线索匹配:
1.宰相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钟会之父钟繇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官至太傅(宰相级职位),文武双全。钟繇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楷书鼻祖,书法造诣极高,符合“父亲文武双全,擅长书法诗文”的描述。
2.幼年“痴呆”与成长反差
钟会幼时曾被误认为愚钝,但其父钟繇察觉其异于常人,后钟会潜心读书,精研兵法谋略,成年后以才华闻名,符合“幼年被讥痴呆,成年后好读书骑射”的线索。
3.随征与谋君未遂
钟会曾随司马昭伐蜀,成功灭蜀后,暗中策划谋反,企图割据四川。其叔父钟毓(同族长辈)曾多次告诫钟会谨慎行事,但未被采纳。灭蜀后,钟会欲联合姜维反叛司马昭,但因部下哗变失败,符合“随君主出征,归途欲袭君,被叔父劝阻”的记载。
4.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钟会谋反时,其弟钟毅随军参与,但钟会事败后,钟毅为自保或受司马昭压力,联合其他将领诛杀钟会,符合“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的描述。
5.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
钟会反叛时的君主为司马昭,而司马昭并非司马懿长子(长子司马师为前任权力继承者),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的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需要宝马 今天运气很好,系统奖励 2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683
      积分
298
      回帖
13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8
      铜币
18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后改名赵炅)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2、他的一位兄长曾是高级将领: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前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通过“陈桥兵变”登基。
​3、他曾御驾亲征某敌国:赵光义曾亲征北汉(灭北汉)和辽国(高粱河之战),虽后者失败,但符合“御驾亲征”。
​4、他和继承人对读书的评价:赵光义酷爱读书,主持编修《太平御览》,并称“开卷有益”。其子宋真宗赵恒留下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对大臣的评价成为典故: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决断。
综上,宋太宗赵光义完全符合所有线索。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家世背景: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且擅长诗文和书法,完全符合第一条描述。
2、早年经历:据《隋书》记载,杨玄感幼时被误认为愚钝,但其父杨素坚信他非平庸之辈。成年后,他果然喜好读书和骑射,与第二条线索一致。
3、征吐谷浑事件:杨玄感曾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归途中欲袭击炀帝行宫,被叔父杨慎劝阻而放弃。这一情节与第三条线索完全吻合。
4、谋反结局:杨玄感在大业九年(613年)起兵反隋失败后,逃至葭芦戍,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避俘辱。杨积善随后自杀未遂,被俘处决,符合第四条“死于亲弟之手”的描述。
5、​君主身份: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原太子为杨勇),第五条线索成立。
综上,杨玄感完全符合所有线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1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4:46 , Processed in 0.06965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