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6期(初级&中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262
      积分
6868
      回帖
521
      主题
1348
      发书数
1209
      威望
4724
      铜币
131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5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义严重丑化‌
苏定方在《说唐》《兴唐传》等演义中被刻画为反派角色,常被描述为阴险狡诈。然而真实历史中,他是唐初功勋卓著的名将。
‌2,效力于大一统王朝,历经两朝皇帝‌
他先后为唐太宗、唐高宗效力,参与并主导了唐朝统一与扩张的关键战役‌。
3,‌师从名将,培养后继人才‌
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因功升迁。其弟子裴行俭后来成为唐朝著名军事家,印证其“倾囊相授”的特点。
‌4,战功覆盖极广,灭国擒主‌
苏定方西征西突厥至中亚,东灭百济至朝鲜半岛,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等君主。其军事行动范围西达咸海、东至日本海,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功高赏薄与帝王叹惜‌
尽管战功显赫,苏定方晚年仅获封邢国公,未入凌烟阁。唐高宗在其逝世后追赠幽州都督,感叹“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侧面反映封赏与功绩的不匹配‌。

B.此人为:  李存孝‌
线索匹配:

1,‌一代名将,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
李存孝是唐末名将,曾效力于晋王李克用。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后唐庄宗)早年随父征战,曾作为其部将参与军事行动。李存勖后来建立后唐,成为一代开国君主‌。
‌2,效力的王朝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该名将后来也当了皇帝‌
李克用曾命李存孝征讨朱温(后梁太祖)。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归顺唐朝后割据中原,最终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存孝与朱温多次交锋,但未能阻止其称帝‌。
3,‌打败某反朝廷武装,该武装首领听说他率军而来,畏惧而逃‌
李存孝以骁勇闻名,在征讨黄巢余部时屡建战功。据载,其威名令对手闻风丧胆,如王彦章等敌将因忌惮其勇猛而避战。
‌4,关键战役奠定王朝存亡之战的胜利基础‌
李存孝在李克用与朱温的争霸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他率军击溃朱温精锐部队,挫败其北上攻势,为晋军保存实力、最终消灭后梁奠定基础。
5,‌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
李存孝因功高震主遭李克用猜忌,又因同僚构陷被削权孤立。在部将叛离、四面楚歌的绝境中,他自焚身亡,结局悲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852
      积分
267
      回帖
10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2
      铜币
293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臣 于 2025-4-17 16:49 编辑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说唐全传》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刻画为阴险奸诈的反派角色,甚至被污蔑为“暗箭伤人”的奸臣。然而真实历史中,他是唐朝初期的顶级名将,战功卓著,曾灭三国、擒三主,被称为“唐朝开疆拓土第一人”。
2.苏定方先后效力于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帝王。
3. 苏定方早年跟随名将李靖参与平定东突厥的战役。他不仅自身战功显赫,还培养出裴行俭等著名将领。
4.苏定方的军事生涯横跨东西,西至大漠,征讨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平定葱岭以西;东至大海,率军渡海灭百济,旬日平定其国;此外还参与平定吐蕃、高句丽等战役。
5.尽管苏定方战功赫赫,但其封赏(如邢国公)与功绩相比显得不足。他去世后,唐高宗为之辍朝哀悼,叹道:“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今其不幸,可为痛惜!”并追赠幽州都督。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
2.东晋曾派刘牢之讨伐桓玄,但刘牢之临阵倒戈,桓玄后篡位建立桓楚政权,自称皇帝。
3.刘牢之多次击败孙恩起义军,孙恩闻其名而畏惧撤退。
4.刘牢之在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大破前秦军队,为东晋的胜利奠定基础。
5.刘牢之因反复投降、丧失部众信任,最终进退失据,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809
      积分
340
      回帖
128
      主题
4
      发书数
0
      威望
274
      铜币
41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6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唐朝名将苏定方
线索匹配:
苏定方在《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小说中被刻画为奸臣,甚至被描写为暗箭伤人的反派角色。然而真实历史中,他是唐朝开疆拓土的功勋名将,曾灭三国、擒其主,战功彪炳。
苏定方早年随李靖为唐朝效力,历经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唐太宗时期参与平定东突厥,唐高宗时期主导西征,灭西突厥、平百济,为唐朝疆域扩张至中亚和朝鲜半岛立下汗马功劳。
苏定方早年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担任前锋,率两百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牙帐,奠定战局37。他善于培养军事人才,其弟子裴行俭(唐朝名将)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成为高宗时期的重要将领。
苏定方在唐高宗时期战绩显赫:
西征西突厥:大破沙钵罗可汗,生擒其首领,将唐朝版图拓展至中亚咸海。
东平百济:仅用十天便攻灭百济国,俘获其国王。
北击高句丽:参与多次征讨,巩固唐朝对东北亚的控制。
苏定方虽战功卓著,但晚年因被小说丑化及政治斗争影响,未获得与其功绩匹配的尊荣。据记载,他在唐朝名将中评价一度被低估,甚至因“经济问题”和与宦官关系遭非议。但其死后,唐高宗对其功绩深表痛惜,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配享太庙,可见其贡献终被认可。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刘牢之是北府军的重要将领,其部下 刘裕 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符合“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的描述。
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而桓玄在击败晋军后攻入建康,废黜晋安帝,自立为帝,建立桓楚政权。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战功,孙恩因畏惧刘牢之与刘裕的威名,多次败退后投海自尽,余部溃散。
刘牢之参与镇压孙恩起义和平定桓玄之乱(虽最终投降桓玄),其军事行动对维系东晋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牢之因反复背叛(先叛王恭,后降桓玄,再欲反桓玄)失去人心,部众离散,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deadlock 看美女导致钱包被偷,损失了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61
      积分
432
      回帖
27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93
      铜币
334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1. 后世演义形象被贬低:苏定方在《说唐》《兴唐传》等小说中被塑造成反派,但真实历史中他是功勋卓著的唐朝名将。
2. 效力于大一统王朝,服务两朝皇帝:他活跃于唐太宗与唐高宗时期,参与唐朝统一战争与对外扩张。
3. 早年随名将出征,培养人才:他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李靖是灭东突厥的主帅),其弟子裴行俭成为唐朝著名军事家。
4. 战功横跨东西,灭国擒主:
• 西征西突厥,生擒可汗,势力直达中亚;
• 东灭百济(朝鲜半岛),跨海作战;
• 北击突厥,南平吐蕃边患,足迹覆盖大漠至海洋。
5. 晚年封赏不足,皇帝哀叹:苏定方晚年仅获左骁卫大将军等职,与其战功不匹配。他病逝于前线后,唐高宗曾叹惜“未能尽用其才”。

B.此人为:项羽
线索匹配:1.一代名将,杰出君王曾为部将——项羽为秦末名将,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曾在其麾下效力。
2.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项羽与刘邦争霸,刘邦最终建立汉朝,登基为帝。
3.击败反朝廷武装,首领闻风而逃——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秦将章邯投降,秦廷崩溃。
4.奠定王朝存亡之战的关键胜利——巨鹿之战摧毁秦军主力,加速秦朝灭亡,奠定反秦势力胜局。
5.失势自杀——楚汉战争中,项羽败于垓下,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091
      积分
399
      回帖
140
      主题
13
      发书数
12
      威望
310
      铜币
361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0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绎“黑化”的名将
        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长期被塑造成反派角色,例如虚构他射杀罗艺、罗成等情节。但真实历史中,苏定方是唐朝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战功赫赫,与演义形象截然相反。这种反差使其成为“被黑得很惨”的典型代表
2:效忠大一统王朝,历仕两代帝王
        苏定方活跃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时期,先后为两朝皇帝效力。他在贞观初年随李靖出征突厥,高宗时期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帅,灭三国、平西域,是唐朝疆域扩张的核心将领
3:早年从军名将,培养后起之秀
        早年跟随名将:苏定方初露锋芒时,曾随李靖参与平定东突厥的战役,以200骑突袭颉利可汗牙帐,立下大功。
        培养人才:他虽未明确收徒,但提拔并带领的将领如裴行俭等,后来成为唐朝重要军事人才。其作战风格和谋略对后世将领影响深远。
4: 战功史无前例,灭国擒主
        西灭突厥:显庆二年(657年),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灭亡西突厥汗国。
        东平百济:显庆五年(660年),率军攻灭百济,俘虏其国王扶余义慈。
        北击吐蕃:以少胜多击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稳固西北边疆。
        史书评价其“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人物。
5: 晚年功高而封赏不足,帝王叹息
        尽管战功显赫,苏定方晚年未获得与其贡献完全匹配的封赏。例如:
        显庆四年(659年)平定都曼叛乱后,仅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未进一步封爵。
        龙朔元年(661年)征讨高丽时,虽屡战屡胜,但未获额外嘉奖。
        他病逝于西北前线后,唐高宗追封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但对比其功绩仍显不足。史载高宗对其逝世深表痛惜。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一代名将,杰出君王曾是其部将
        刘牢之作为东晋北府兵的核心将领,其麾下涌现了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史称宋武帝)。刘裕早年以参军身份追随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并在其麾下积累战功,最终开创刘宋王朝
2:奉命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
        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是东晋权臣,以荆州为根基发动叛乱,后于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刘牢之虽在元兴元年(402年)被任命为征讨桓玄的前锋都督,但因政治投机临阵倒戈,导致东晋中央军溃败。这一“奉命讨伐未来皇帝”的经历,与第二条线索完全对应。
3:令反叛武装首领闻风而逃
        在镇压孙恩起义(399-402年)时,刘牢之屡次击败孙恩主力: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攻陷会稽,刘牢之率北府兵东征,迫使孙恩退守海岛;
                隆安四年(400年),孙恩再次登陆,刘牢之派刘裕截击,孙恩败退后最终投水自杀。
                史载“孙恩畏牢之兵威,每战辄避其锋”,印证了第三条线索的“首领畏惧溃逃”
4:在王朝存亡战中奠定胜局
        刘牢之在淝水之战(383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前锋,他率五千北府兵夜袭前秦大将梁成的两万精锐,阵斩梁成兄弟,截断洛涧退路,歼敌一万五千人;
                此役打破前秦对晋军的封锁,为后续谢玄在淝水击溃苻坚百万大军奠定基础。
                这一战役直接关系东晋存亡,刘牢之的“洛涧大捷”是扭转战局的核心节点,完全符合第四条线索。
5:失去人心,自杀身亡
        刘牢之因反复叛变导致众叛亲离:
                三次背叛:398年叛王恭投司马元显,402年叛司马元显投桓玄,402年末欲叛桓玄未果;
                部下离心:最后一次反叛时,参军刘袭当众斥责“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北府兵将领一哄而散;
                绝望自尽:误以为儿子刘敬宣被杀,于402年自缢于会稽,死后遭桓玄“斫棺斩尸”羞辱。
                其结局与第五条线索“失去人心,自杀身亡”完全吻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570
      积分
427
      回帖
18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34
      铜币
12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苏定方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和《说唐》等文学中被歪曲为反派角色,符合“被黑得很惨”的条件。
2、他曾服务于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皇帝。
3、苏定方早年随唐朝名将李靖北伐东突厥。而其弟子裴行俭则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4、他灭西突厥(西至大漠),平定葱岭以西。跨海灭百济(东至大海),战功赫赫,无出其右。
5、苏定方仅获封邢国公。他死后,唐高宗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


B.此人为:刘牢之线索匹配:

1、刘牢之的部将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符合“杰出君王是其部将”的条件。
2、他效力的东晋曾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恒玄,后者后来称帝。
3、刘牢之曾讨伐反晋武装孙恩,将其击败,孙恩闻风逃亡海外。
4、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率北府军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赢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5、刘牢之后来投降恒玄,部下纷纷离开了他,他也畏首畏尾,进退失据,最后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r8r 帮路人搬东西,为补偿体力,消耗了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9703
      积分
274
      回帖
63
      主题
4
      发书数
0
      威望
240
      铜币
262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0
      在线时间
3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他是一位被后世演义黑的很惨的大将军(隋唐演义、说唐)。
2、他效力于一个大一统王朝,服务了两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3、他早年曾跟随一位名将(李靖)出征,战功赫赫。他自己也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其倾囊相授的得意弟子(裴行俭)也成为王朝的著名将领。
4、他的战功史无前例,西到大漠,东至大海,灭国擒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
5、他的战功和晚年的封赏并不匹配,以至于皇帝在他死后为之落泪叹惜…。(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高宗在最初时尚不知情,等从他处听说了苏定方逝世的消息后,颇为悲伤痛惜,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言及于此,不禁哀伤悲叹。”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按《谥法》:威而不猛曰庄)


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他是一代名将,一位杰出君王(南朝宋武帝刘裕)曾是他的部将。
2.他效力的王朝曾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这位名将(后燕慕容垂)后来也当了皇帝。
3.他曾打败某反朝廷武装,该武装首领(孙恩)听说他率军而来,畏惧而逃。
4.他在一场关系到所效力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这次战役最终胜利的基础(淝水之战——夜袭洛涧)。
5.他最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先后三次背叛:反王恭—反司马元显—反桓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354
      积分
280
      回帖
14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9
      铜币
25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毒毒果实能力者 于 2025-4-17 12:06 编辑

A.此人为:  苏烈
线索匹配:
1.说唐等演义中的大冤种,堪比三姓家奴吕赤兔的存在。
2.效力于李世民和李治。
3.早年跟大唐战神李靖北伐,立了首功,后来跟别的将领出征也没少立功,之后自身又培养出了高宗时期最后的名将裴行俭。
4.跟李靖北伐欺负游牧民,之后还西征打过葱岭去,东征则是到高句丽,其中还灭了百济。
5.苏烈晚年是边镇大将,李治听闻其去世,悲痛莫名并追赠了官爵。

B.此人为: 东晋刘牢之
线索匹配:
1.东晋北府出名将,刘牢之是其中之一,而他手下刘寄奴则是南朝刘宋开国君主。
2.东晋曾命他讨伐慕容垂,慕容垂是慕容复的先祖(大误),其开创了后燕。
3.刘牢之派刘寄奴讨伐孙恩,孙恩大败,之后听刘牢之大军将至,便立马率军“战略转进”。
4.淝水之战,刘牢之不说首功,但也是在做先锋时大败敌军,打压了前秦大军一波流的士气,让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从而给后续秦军溃败做了铺垫。
5.刘牢之晚节不保,晚年在或降或叛和战略攻防方面,都刚愎自用且选择错误,最终上位者不信他,下位者不从他,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703
      积分
284
      回帖
33
      主题
12
      发书数
10
      威望
251
      铜币
325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核心线索匹配
明清小说《说唐全传》为突出虚构的“瓦岗英雄”,将苏定方丑化为射杀罗成的奸臣,扭曲其历史形象长达数百年。
早年跟随名将出征:苏定方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630年),担任先锋,率二百骑兵夜袭颉利可汗牙帐,一战成名,为灭亡东突厥立下首功。
善于培养弟子:
其弟子裴行俭(唐朝名将、政治家)得其真传,后任安西大都护,平定西域十姓突厥叛乱,被誉为“儒将之雄”。
裴行俭继承苏定方兵法,提出“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成为唐代西域经略的核心人物。
战功范围与灭国擒主:
西至大漠:灭西突厥(657年),追击至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擒沙钵罗可汗贺鲁。
东至大海:跨海灭百济(660年),俘虏国王义慈王,控制朝鲜半岛西海岸。
灭三国擒三主:西突厥贺鲁、葱岭都曼、百济义慈王,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封赏与身后叹息:
封赏争议:
苏定方因出身河北豪族(非关陇集团),虽功勋卓著,却未被列入凌烟阁功臣,晚年仅授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爵位邢国公。相较其灭国之功,封赏显低。
皇帝哀悼:
唐高宗闻其病逝(667年)后叹曰:“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可赠幽州都督,谥曰‘庄’。”直言朝廷对其功绩褒奖不足。

b.此人为 刘牢之
核心线索匹配
‌部将成为君主‌:
刘裕(南朝宋武帝)曾为刘牢之的部下,后取代东晋建立刘宋,成为杰出君主。
效命王朝与讨伐对象‌: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东晋曾命其讨伐桓玄。桓玄后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威震反叛势力‌: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起义军首领孙恩闻其名而惧,多次避战。
‌关键战役救王朝‌:他参与淝水之战,率北府军大破前秦苻坚,为东晋存续奠定基础。
‌结局失势自杀‌:刘牢之在桓玄掌权后进退失据,因失去部众支持,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2811
      积分
657
      回帖
44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434
      铜币
5234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3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大将。

1.清朝年间,隋唐历史演义类小说的集大成作品《说唐演义全传》刊行以后,苏定方和其子孙的形象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小说主要的反面人物(苏定方和他的两个儿子苏麟、苏凤,苏凤的一双儿女苏锦莲和苏宝同都被歪曲成主要的反面人物,白脸长髯的大奸臣。)。
《说唐》里,苏定方是窦建德的一员大将。在进攻燕山时,苏定方与罗艺交战,打斗中用暗箭射杀了罗艺。窦建德在洛阳城与李世民混战,苏定方看见势头不好,连夜逃回扬州。之后他又在刘黑闼手下做元帅,刘黑闼进攻唐朝,苏定方在紫金关外用计把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将其乱箭射杀。本来两国相争,各为其主,但罗家与苏家仇深似海,恩怨纠葛了几代人。后来刘黑闼与李世民交战,李世民因爱才而招降苏定方,于是苏定方立即投降,并砍杀了前来支援刘黑闼的上梁王沈法兴,李渊便封他为锡国公(说唐后传为银国公)。
到了《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中,苏定方则以一个白脸长髯的奸臣面目出现。
《兴唐传》,除北平王罗艺和隋唐第七杰罗成被苏定方所害外,隋唐第六杰伍天锡在扬州会比武的时候也死于他的冷箭之下,但在兴唐后传里还是以罗通报仇杀死苏定方而告终。

2.苏定方服务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皇帝,而唐朝也是大一统王朝。
唐太宗贞观(627年)初年,苏定方被唐廷启用,任匡道府折冲。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即位。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苏定方卒于乾封二年(667年),终年七十六岁。

3.早年曾跟随名将李靖。
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苏定方: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驰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授左武候中郎将。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苏烈: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再迁左卫中郎将。

倾囊相授的得意弟子裴行俭也是名将。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领,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史称“儒将之雄”。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裴行俭:行俭幼引廕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迁长安令。高宗将立武昭仪,行俭以为国家忧从此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议,大理袁公瑜擿语昭仪母,左除西州都督府长史。

4.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5.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高宗在最初时尚不知情,等从他处听说了苏定方逝世的消息后,颇为悲伤痛惜,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言及于此,不禁哀伤悲叹。”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按《谥法》:威而不猛曰庄)。
《旧唐书》: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高宗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遽下诏赠幽州都督,谥曰庄。
《新唐书》: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帝悼之,责谓侍臣曰:“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若等不言,何邪?”乃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曰庄。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刘牢之(?~402年),字道坚,徐州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东晋时期名将,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

1.刘牢之是东晋时期名将,他的部将刘裕后来是一位杰出君王。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此时刘裕在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刘裕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他治军有方,用兵多奇谋,其军事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体系。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宋书》卷1《武帝纪上》: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晋朝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高祖参府军事。十二月,牢之至吴,而贼缘道屯结,牢之命高祖与数十人,觇贼远近。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恩遁还入海。

2.朝廷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任江州刺史,讨伐拥兵叛乱的桓玄。桓玄于大亨元年(403年)冬,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

《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元兴初,朝廷将讨桓玄,以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元显遣使以讨玄事谘牢之。牢之以玄少有雄名,杖全楚之众,惧不能制,又虑平玄之后功盖天下,必不为元显所容,深怀疑贰,不得已率北府文武屯洌洲。桓玄遣何穆说牢之曰:

3.曾打败孙恩起义军,孙恩畏惧而逃。

《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及孙恩攻陷会稽,牢之遣将桓宝率师救三吴,复遣子敬宣为宝后继。比至曲阿,吴郡内史桓谦已弃郡走,牢之乃率众东讨,拜表辄行。至吴,与卫将军谢琰击贼,屡胜,杀伤甚众,径临浙江。进拜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时谢琰屯乌程,遣司马高素助牢之。牢之率众军济浙江,恩惧,逃于海。牢之还镇,恩复入会稽,害谢琰。牢之进号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率众东征,屯上虞,分军戍诸县。恩复攻破吴国,杀内史袁山松。牢之使参军刘裕讨之,恩复入海。顷之。恩浮海奄至京口,战士十万,楼船千余。牢之在山阴,使刘裕自海盐赴难,牢之率大众而还。裕兵不满千人,与贼战,破之。恩闻牢之已还京口,乃走郁洲,又为敬宣、刘裕等所破。及恩死,牢之威名转振。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初,恩闻八郡响应,谓其属曰:“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至建康。”既而闻牢之临江,曰:“我割浙江以东,不失作句践!”戊申,牢之引兵济江,恩闻之,曰:“孤不羞走。”遂驱男女二十馀万口东走,多弃宝物、子女于道,官军竞取之,恩由是得脱,复逃入海岛。高素破恩党于山阴,斩恩所署吴郡太守陆瑰、吴兴太守丘尪、馀姚令吴兴沈穆夫。

4.洛涧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十一月。东晋大将刘牢之受谢玄之命与前秦军战于洛涧,大败前秦军名将梁成,为之后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5.司马元显被捕后,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将其调离京口。刘牢之长叹道:“才刚刚开始而已,便削夺我的兵权,不久以后,大祸将会降临了!”当时,桓玄住在丞相府,刘敬宣劝刘牢之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移兵驻扎班渎,打算向北投靠他的女婿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来对抗桓玄,召集众将领商议决策。参军刘袭说:“不能做的事没有过于反叛,而将军早年反王恭,不久以前反司马元显,如今又打算反桓玄。一个人一生当中三次反叛,怎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呢!”说罢,起身扬长而去。刘牢之手下将佐纷纷离开刘牢之,而刘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转移家室,逾期未还。刘牢之以为他被刘袭杀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不久,刘敬宣返回,来不及吊哭安葬刘牢之,便急忙投奔高雅之。刘牢之手下的将佐官吏代为操办丧事,并将刘牢之归葬丹徒。后来桓玄下令开棺斩首,将刘牢之的尸体暴露在街市上示众。

《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元显既败,玄以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牢之乃叹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时玄屯相府,敬宣劝牢之袭玄,犹豫不决,移屯班渎,将北奔广陵相高雅之,欲据江北以距玄,集众大议。参军刘袭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而敬宣先还京口拔其家,失期不到。牢之谓其为刘袭所杀,乃自缢而死。俄而敬宣至,不遑哭,奔于高雅之。将吏共殡敛牢之,丧归丹徒。桓玄令斫棺斩首,暴尸于市,及刘裕建义,追理牢之,乃复本官。

失去人心、进退失据、自杀身亡:
牢之乃叹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
参军刘袭曰:“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裕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
牢之谓其为刘袭所杀,乃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6:38 , Processed in 0.0786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