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6期(初级&中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262
      积分
578
      回帖
46
      主题
15
      发书数
12
      威望
535
      铜币
16312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李靖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义黑的很惨: 相对于他在正史中的卓著功勋和崇高地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世尊为卫国公,甚至被神化入祀),在一些隋唐相关的演义、评书、戏剧中(如《说唐全传》等),李靖的形象有时会被描绘得较为不堪,例如犹豫不决、被小人陷害、甚至有些负面情节,与他实际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地位有较大反差。虽然“黑的很惨”可能程度不如某些人物(如隋炀帝时期的杨素在演义中被黑得更厉害),但李靖在通俗文学中的形象确实与正史有较大差距,符合“被演义黑”的描述。
2.效力于大一统王朝,服务了两朝皇帝: 李靖主要效力于唐朝(大一统王朝)。他先是在唐高祖李渊手下效力,后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达到功业顶峰,符合“服务了两朝皇帝”(高祖、太宗)。
3.早年曾追随名将,自己也善于培养人才,得意弟子成名将:
李靖早年经历复杂,曾想告发李渊谋反,后被李世民所救并赏识。他参与了唐初统一战争的多次重要战役,可以说是在李渊、李世民(秦王时期已是名将)等领导下作战,积累了功勋。
李靖以其卓越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悉心培养和提拔了苏定方。据载,李靖曾将自己的兵法倾囊相授给苏定方,并称赞“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我的兵法,世上没有可以传授的人了,现在你(苏定方)是合适的人选)。苏定方后来果然成为唐朝一代名将,战功赫赫(灭西突厥、平葱岭、灭百济等)。这完全符合“倾囊相投的得意弟子也成为王朝的著名将领”。
4.他的战功和晚年的封赏并不匹配,以至于里帝在他死后为之诱泪吸惜。
李靖战功卓绝,但由于性格低调、不事权谋,晚年并未获得特别显赫的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感念他,曾言“将军之功,古今少有”,其死后追赠司徒,谥号“景武”,但人们普遍认为他应得更高荣誉。



B.此人为: 韩信
线索匹配:
1.  “他是一代名将,一位杰出君王曾是他的部将。” 刘邦(汉高祖)曾是项羽的部将,而韩信在归顺刘邦后,成为了刘邦麾下的重要将领,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刘邦也曾多次称赞韩信的军事才能。

2.  “他效力的王朝曾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这位名将后来也当了皇帝。” 韩信效力的汉朝曾命令他讨伐项羽,而项羽后来也自立为西楚霸王,称帝。

3.  “他曾打败反朝廷武装,该武装首领听说他率军而来:畏惧而逃。” 这指的是韩信在平定魏、代、赵、齐等地时,多次击败各地叛军。例如,在攻打赵国时,韩信背水一战,大败赵军,赵王歇和陈余被杀。在攻打齐国时,齐王田广听说韩信率军前来,不战而逃。

4.  “他在一场关系到所效力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真定了这次战役最终胜利的基础。” 这指的是楚汉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垓下之战。韩信作为汉军的统帅,指挥汉军包围楚军,最终击败项羽,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5.  “他最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 韩信在汉朝建立后,因功高震主,被刘邦猜忌。先是被夺去兵权,改封楚王,后又被贬为淮阴侯。最终,在吕后和萧何的阴谋下,韩信被杀于长乐宫。虽然不是自杀,但他的结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体现了他后期进退失据的悲剧命运。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4 收起 理由
牛妞 + 4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灬荒灬 收留了一只流浪猫,奖励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摇曳河,荧光月;问心剑,话奈何。
                   流光掠,酒香澈;忆海浅,潇如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举人

      UID
1625
      积分
1199
      回帖
448
      主题
124
      发书数
118
      威望
795
      铜币
3255
      贡献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根据提供的线索,这位大将军很可能是苏定方(原名苏烈)。以下是各条线索的对应分析:
被后世演义黑得很惨:

苏定方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被塑造成反派角色,设计害死罗成,形象极为负面。但历史上他是唐朝功勋卓著的名将,演义与事实严重不符。
效力于大一统王朝,服务两朝皇帝:

他先后为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效力,活跃于唐朝初期的大一统时代。
早年随名将出征,善于培养人才:

苏定方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作为先锋夜袭阴山,立下大功。他培养的弟子裴行俭成为唐朝著名将领(曾平定西域),符合“倾囊相授”的描述。
战功覆盖东西,灭国擒主:

西至大漠:灭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

东至大海:灭百济(朝鲜半岛),俘获国王义慈。

他还参与平定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之乱,战功横跨东亚至中亚。
晚年封赏不匹配,死后皇帝叹惜:

苏定方虽战功赫赫,但晚年未得到匹配的爵位(仅封邢国公)。他死后,唐高宗得知其家贫无余财,慨叹:“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后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结论:综合以上线索,这位大将军是苏定方。


B.此人为:  项羽
线索匹配:


1. 一代名将,部将后来成为君王
项羽是秦末名将,而他的部将 刘邦(汉高祖)后来成为皇帝。虽然刘邦并非项羽的直接下属,但早期刘邦曾短暂依附于项羽(受封汉王),且项羽是当时诸侯盟主,许多后来称王称帝的人(如英布、韩信)都曾是他的部下。
2. 效力的王朝命其讨伐另一位名将(后来称帝)

项羽效力的“王朝”可以理解为 楚怀王政权(名义上的反秦共主)。楚怀王曾命项羽北上救赵(巨鹿之战),而项羽此战击败了秦将 章邯(虽未称帝,但章邯后来投降项羽,成为雍王)。
更贴合的是,项羽后来与 刘邦(汉王,后称帝)交战,符合“讨伐另一位后来称帝的名将”。
3. 打败某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

项羽在 彭城之战 中以3万精兵击溃刘邦56万联军,刘邦仓皇逃跑,几乎全军覆没,符合“反朝廷武装(刘邦)畏惧而逃”。
4. 在王朝存亡之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项羽的 巨鹿之战 是反秦战争的决定性战役,他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奠定灭秦基础,符合“关系到所效力王朝(楚)生死存亡的战争”。
5. 最后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

项羽在楚汉战争后期众叛亲离(英布叛变、彭越骚扰、韩信北伐),最终在 垓下之战 失败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符合“失去人心,自杀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达菲鸭 集齐七龙珠召唤神龙降世,增加了 1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10959
      积分
166
      回帖
7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2
      铜币
249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16
      在线时间
1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御风逐日 于 2025-4-17 12:24 编辑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隋唐演义反派,杀罗成
2.效力唐朝服务李世民李治
3.早年跟随李靖灭东突厥,培养裴行俭
4.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定吐蕃
5.死后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其部下刘裕(后为宋武帝)曾受其统辖。
2.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后篡位称帝。
3.镇压孙恩起义,孙恩起义军闻其名而退避,最终孙恩败走投海自尽。
4.他在平定桓玄之乱中发挥关键作用。
5.刘牢之后期因反复倒戈失去部众信任,遭桓玄逼迫,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4893
      积分
196
      回帖
2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85
      铜币
25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1演义中被黑化:苏定方在《说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反派角色(如陷害罗成),与历史真实形象反差极大。
2效力大一统王朝,历经两朝:他活跃于唐太宗、高宗两朝,是唐朝统一战争的核心将领。
3师承名将,培养人才:早年随李靖学习兵法,其弟子裴行俭成为唐代著名军事家,印证“倾囊相授”。
4横扫东西的灭国功绩:
西至大漠:灭西突厥,擒沙钵罗可汗,打通丝绸之路。东至大海:跨海灭百济,俘虏其国王,奠定东北亚格局。灭三国擒三主(西突厥、百济、都曼),堪称唐代灭国战巅峰。
5晚年封赏争议与身后哀荣:尽管战功卓著,苏定方终未获公爵(仅封邢国公),死后唐高宗追悔落泪,命其陪葬昭陵。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一代名将,部将中有一位杰出君王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后来的南朝宋武帝)曾在其麾下效力,刘裕最终开创南朝宋,成为杰出君王。

2. 击败反朝廷武装,敌方首领闻风而逃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战功,孙恩义军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常畏惧而退避。

3. 关键战役中挽救王朝存亡
   刘牢之在平定孙恩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缓了东晋的崩溃,为后续稳定奠定基础。

4. 失去人心,自杀身亡
   刘牢之因反复背叛(先叛王恭投靠司马元显,后叛桓玄失败),众叛亲离,最终自缢而死。

5. 奉命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
   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而桓玄于公元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3483
      积分
547
      回帖
39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49
      铜币
4014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苏烈)
线索匹配:
1、在《说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苏定方被塑造成反派角色(如射杀罗成),形象遭扭曲,与历史真实反差极大,符合“被黑的很惨”
2、苏定方先后为唐太宗、唐高宗效力,“服务两朝皇帝”。
3、苏定方早年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参与夜袭阴山、擒获颉利可汗的战役。他提拔并教导裴行俭,裴行俭后平定西域、大破突厥,符合“倾囊相授弟子成著名将领”。
4、苏定方的战功西至大漠​​:攻灭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东至大海​​:跨海灭百济,俘虏义慈王,平定朝鲜半岛。另征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破吐蕃,一生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苏定方晚年仅受封邢国公,未入凌烟阁功臣之列,与其灭国拓疆之功相比封赏不足。他病逝于前线后,唐高宗叹惜:“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可见帝王对其功绩与待遇落差的感慨。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将刘裕曾在他麾下效力。刘裕最终建立刘宋王朝,成为南朝杰出的开国君主。
2、东晋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原是东晋将领,后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刘牢之多次击败起义军。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来攻时,因畏惧其威名而主动撤退数次。
4、刘牢之参与并主导了​​淝水之战​​的前锋作战。此战是东晋抵御前秦苻坚南侵的生死存亡之战,刘牢之率五千精兵突袭洛涧,击溃前秦先锋部队,极大提振晋军士气,为后续谢玄主力取得淝水大捷奠定基础
5、刘牢之晚年因多次叛变(先叛王恭,后叛桓玄)丧失人心,部下离心。面对桓玄的追杀,他众叛亲离、进退无路,又以为儿子已死,心灰意冷上吊而死。符合“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261
      积分
263
      回帖
6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32
      铜币
2799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1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刻画为反派角色,但真实历史中他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平定西域、百济等地的战功被后世曲解为“奸佞”形象‌
2、苏定方生于隋末,活跃于唐太宗、高宗两朝,亲历唐朝从统一到盛世的全过程,是典型服务于同一王朝不同君主的将领‌
3、早年随李靖北击东突厥,以先锋身份奇袭颉利可汗牙帐,立下大功;其弟子裴行俭(唐朝名将)继承其兵法韬略,成为高宗时期西域战场的主将‌
4、西征西突厥,生擒可汗贺鲁;东灭百济,俘其国王;北破高句丽,平定葱岭三国,实现“西至碎叶,东至海”的疆域拓展‌
5、尽管战功卓著,苏定方晚年仅获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等职,未得更高封赏。唐高宗在其病逝后叹惜:“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之!”追封幽州都督,谥号“庄”‌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兵著名将领,其麾下部将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曾在其帐下效力‌5。刘裕后来建立刘宋政权,成为杰出君王
2、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于403年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表现出色,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多次畏惧撤退,甚至因恐慌导致部众溃散‌
4、刘牢之在淝水之战中作为北府兵前锋,率五千精兵突袭前秦大军,击溃敌方主力,为东晋赢得决定性胜利‌5。此战直接关系东晋存亡
5、刘牢之后期因反复叛降失去军心,被桓玄剥夺兵权后进退失据,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646
      积分
337
      回帖
15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58
      铜币
348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1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说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丑化为反派角色,与历史真实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他效力于唐朝(大一统王朝),历经太宗、高宗两朝
3:早年随父苏邕征战,后投奔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积累经验;归顺唐朝后,培养出裴行俭等名将‌
4:西征:灭西突厥,俘其可汗阿史那贺鲁‌;东征:灭百济,俘国王扶余义慈‌;北击:平定铁勒叛乱,生擒都曼‌
5:苏定方晚年仅获左骁卫大将军封号,与其灭三国、拓疆万里的功绩不匹配。唐高宗闻其死讯后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并为之叹息‌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兵的核心将领,其麾下曾有一名后来成为南朝宋开国皇帝的部将——‌刘裕‌(宋武帝)
2: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率军讨伐割据荆州的‌桓玄‌(后篡晋自立为帝,建立桓楚政权),然而,刘牢之在政治斗争中摇摆不定,最终投降桓玄,间接助其攻入建康称帝‌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以骁勇善战闻名。起义军首领‌孙恩‌多次因刘牢之的追击而溃败逃亡,甚至感叹:“我畏刘牢之如虎!”‌
4:刘牢之参与过‌淝水之战‌(383年),作为北府兵前锋将领,他率军夜袭前秦军队,击溃敌军先锋,为东晋的胜利奠定基础。此战若败,东晋可能灭亡‌
5:刘牢之因多次背叛主将(如王恭、司马元显、桓玄),失去人心与政治信用。桓玄掌权后剥夺其兵权,刘牢之进退无路,最终在部下离散、家族被胁的情况下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2943
      积分
254
      回帖
56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5
      铜币
261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奸诈反派,甚至被描述为“暗箭伤人”的负面形象。然而,真实历史中的他却是战功彪炳的唐朝开疆名将。
2.苏定方跃于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是唐代由盛转强时期的核心将领之一。
3.苏定方早年随李靖参与夜袭阴山之战,作为前锋率两百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牙帐,立下关键战功。此外,他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其弟子裴行俭成为唐朝中期的名将,延续了他的军事思想与战术风格
4.苏定方的军事成就堪称传奇:
击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将其生擒,使唐朝势力扩展至中亚咸海;
率军渡海灭百济,活捉国王,奠定唐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
征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叛乱,稳定西域;
参与征讨高句丽,巩固东北边疆。
5.唐高宗时期,他虽被封邢国公,但死后未立即配享太庙,直至唐中宗时期才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配享高宗庙庭。据记载,唐高宗曾感慨其功绩,晚年追念时甚至落泪。



B.
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根据提供的线索,这位历史人物符合以下特征:

1. 他是东晋北府军名将,曾参与淝水之战。其部下刘裕(后来的南朝宋武帝)早年在其麾下担任参军,最终开创南朝宋政权,成为一代雄主。
2.东晋朝廷命他讨伐桓玄(桓温之子)。桓玄起初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后篡夺东晋帝位,建立桓楚政权,自立为帝。刘牢之奉命镇压,但因立场反复未果。
3.他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战功。孙恩领导的起义军横行东南,但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常避其锋芒,甚至逃往海岛。其军事威慑力令叛军畏惧。
4.在淝水之战中,他作为北府军前锋将领,率五千精兵突袭前秦军队,取得“洛涧大捷”。此战打破前秦防线,极大提振晋军士气,为后续淝水决战的全胜奠定基础,挽救东晋于危亡。

5. 因政治立场反复(先叛桓玄,后欲反晋),他逐渐失去人心。最终众叛亲离,逃亡途中自缢而死。史载其“部曲散尽,仰药而卒”,结局凄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瓜瓜 成为×点签约作家,收入 1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5623
      积分
171
      回帖
1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61
      铜币
241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1、苏定方在《说唐》等文学作品中形象被歪曲。2、苏定方效力唐朝,历经唐太宗、唐高宗两朝。3、苏定方曾跟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战功显著;其弟子裴行俭亦成为唐朝著名将领。4、苏定方灭西突厥(西至大漠)、百济(东至大海),擒获西突厥沙钵罗可汗、百济王等,战功卓著。5、去世后唐高宗为之落泪叹惜。

B.此人为:  XXX
线索匹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UID
2199
      积分
668
      回帖
453
      主题
41
      发书数
0
      威望
421
      铜币
4087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1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A. 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 苏定方在《说唐演义》《兴唐传》等小说中被塑造成反派角色,如陷害罗成、射死罗艺等,与历史上真实的形象截然相反。
2. 他活跃于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为唐朝(大一统王朝)效力。
3. 早年随李靖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他提携后辈,弟子裴行俭成为唐代著名军事家。
4. 西征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东灭百济(朝鲜半岛),俘其国王,真正做到“西至大漠,东至大海”。
5. 他虽因功封邢国公,但晚年常被贬抑。去世后,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感叹“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侧面反映其功绩与待遇的不匹配。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的核心将领,其麾下曾有一名低级军官——刘裕。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史载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 东晋末年,权臣桓玄叛乱,刘牢之被东晋朝廷派去镇压桓玄。然而,桓玄最终攻入建康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席卷东南,刘牢之率北府军镇压。起义军首领孙恩素闻刘牢之威名,曾多次在刘牢之逼近时主动撤退,甚至感叹:“我避刘将军,非避他人也!”
4. 在淝水之战(383年)中,刘牢之作为北府军前锋,率五千精兵突袭前秦大将梁成驻守的洛涧,以少胜多,斩杀梁成及前秦军万余人。此战极大挫败前秦士气,为后续淝水决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堪称东晋存亡的关键战役。
5. 刘牢之晚年因反复叛降(先叛王恭投司马元显,再叛司马元显投桓玄),丧失部众信任。桓玄掌权后剥夺其兵权,刘牢之试图北逃广陵重整旗鼓,但众叛亲离,最终在途中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2:03 , Processed in 0.28578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