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6期(初级&中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3594
      积分
210
      回帖
2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198
      铜币
2682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rmy1 于 2025-4-17 14:13 编辑

A.此人为:  苏定方(苏烈
线索匹配:
1. 被后世演义抹黑苏定方在正史中是唐代顶级名将,但在明代《说唐演义》《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被严重丑化,塑造为陷害罗艺、罗成父子的反派形象,与史实相差甚远
2. 效力大一统王朝,两朝皇帝苏定方效力于唐朝(大一统王朝),历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两朝,从贞观年间到显庆、乾封年间,长期为唐朝开疆拓土
3. 早年随名将出征,培养人才
  • 早年跟随名将:苏定方早年随李靖 征讨东突厥(贞观四年,630 年),在阴山之战中率 200 骑兵突袭突厥可汗牙帐,为灭亡东突厥立下首功。
  • 培养弟子:苏定方善于发掘人才,曾将用兵之术倾囊相授于裴行俭(后成为唐高宗时期名将,平定西突厥叛乱、大破吐蕃)

4. 战功覆盖大漠至大海,灭国擒主
  • 西到大漠:显庆二年(657 年),苏定方率军征讨西突厥,在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大破沙钵罗可汗,灭西突厥汗国,俘沙钵罗可汗,将唐朝版图扩展至中亚咸海一带。
  • 东至大海:显庆五年(660 年),苏定方率水陆大军渡海攻灭百济(今韩国西南部),俘百济王扶余义慈,实现 “东至大海” 的战功。
  • 灭国记录:一生灭三国(东突厥、西突厥、百济),皆 “擒其主”,是唐代罕见的 “灭国级” 将领。
5. 战功与晚年封赏不匹配,皇帝叹惜苏定方晚年因年龄和朝廷战略调整,逐渐退出前线,但唐高宗对其功绩始终认可。乾封二年(667 年)苏定方去世,唐高宗 “闻而伤惜,谓侍臣曰:‘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 遂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 “庄”。其身后待遇虽高,但相较于生前 “灭三国、开疆万里” 的旷世战功,后世仍有 “封赏未及战功” 的感慨。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 名将与帝王之师:部将刘裕成为刘宋开国皇帝。
  • 讨伐未来帝王:奉命讨伐桓玄,后者称帝建立桓楚。
  • 威慑反贼:孙恩因畏惧其威名屡次逃窜。
  • 存亡之战:洛涧之战奠定淝水之战胜局。
  • 自杀结局:众叛亲离后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warmy1 在公交车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4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1773
      积分
430
      回帖
141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59
      铜币
25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4-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反派角色,但实际上他是唐朝战功赫赫的名将,其真实形象因演义长期遭受曲解‌。‌
2、苏定方早年随唐太宗征战,后为唐高宗开疆拓土,是唐朝唯一连续为两代帝王效力并立下不世之功的将领‌。
3、‌他早年跟随李靖参与夜袭阴山、灭东突厥之战,立下奇功;晚年倾力培养弟子裴行俭,使其成为唐朝著名军事家‌。
4、‌其军事生涯西征至中亚(灭西突厥)、东跨海灭百济、北破高句丽、南平葱岭,实现“西极远至里海,东临日本海”的疆域拓展,史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5、‌苏定方晚年仅获“左骁卫大将军”封赏,与其功绩严重不符。他病逝于西北边陲后,唐高宗悲叹“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追赠幽州都督并谥号“庄”,但仍未能弥补其生前待遇的缺憾‌。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早年在其麾下效力‌。
2、‌东晋末年,刘牢之参与讨伐桓玄的叛乱,桓玄曾短暂称帝(楚武悼帝)。
3、‌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刘牢之率北府军屡次击溃义军,孙恩闻其名而惧,多次避战逃亡‌。
4、‌刘牢之在淝水之战后成为北府军核心将领,其军事行动对维持东晋政权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5、刘牢之因反复背叛主将(先叛王恭投司马元显,后叛司马元显投桓玄),丧失人心。桓玄掌权后对其猜忌,刘牢之进退无路,最终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061
      积分
264
      回帖
34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46
      铜币
291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3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韩信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义黑化: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韩信被描绘成一个居功自傲、野心勃勃的形象,甚至有 “韩信谋反” 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的黑化。
2.效力大一统王朝、两朝皇帝:韩信效力于汉朝,这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他先在刘邦被封为汉王时就开始追随,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韩信继续为其效力,历经刘邦、汉惠帝两朝(刘邦去世后,韩信在汉惠帝时期被吕后所杀)。
3.早年跟随名将出征、培养人才:韩信早年曾在项梁、项羽的军队中任职,。韩信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他的部将如曹参、灌婴等,在他的带领下也屡立战功,成为汉朝的著名将领。
4.战功卓著:韩信的战功堪称史无前例。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其征战范围西至大漠(在与匈奴等作战中有所涉及),东至大海。
5.战功与封赏不匹配、皇帝落泪叹惜:韩信虽然战功赫赫,但他的结局却很悲惨。韩信的战功与他最终的下场极不匹配。据记载,韩信被吕后杀害后,刘邦 “且喜且怜之”,也体现了刘邦对韩信复杂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皇帝对他的死也有一些叹惜之情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杰出君王曾是他的部将:刘牢之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以率领 “北府兵” 著称。他的部将中,刘裕成为一代开国君主。
2. 效力的王朝命其讨伐另一位后来称帝的名将:刘牢之效力于东晋,曾奉命讨伐桓玄。桓玄后建立 “桓楚” 政权,自称皇帝。
3. 打败反朝廷武装,首领畏惧而逃:东晋末年,刘牢之奉命镇压孙恩,孙恩见刘牢之军威强盛,多次被迫撤退。
4. 在王朝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奠定胜利基础:淝水之战。刘牢之作为北府兵前锋,率 5000 精兵奇袭洛涧,大破前秦军队,斩杀大将梁成,取得首胜。此役打破秦军锐气,为后续东晋全军反击奠定了关键基础,是东晋存亡的决定性战役。
5. 失去人心,进退失据,最终自杀身亡:刘牢之因政治立场反复(先后投靠桓玄、又背叛桓玄),逐渐失去朝廷和部下的信任。桓玄掌权后,解除其兵权,将其调离核心军队。刘牢之众叛亲离,感慨 “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最终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铜币 +20 收起 理由
牛妞 + 5 + 20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742
      积分
305
      回帖
58
      主题
11
      发书数
10
      威望
260
      铜币
2827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苏定方在一些小说、演义中被塑造成反派形象,如《说唐》系列小说中,将他描写成用暗箭射杀罗艺、罗成父子的大反派,与真实历史上的苏定方相去甚远,他是被后世演义黑得很惨的大将军。
2.苏定方效力于唐朝,唐朝是大一统王朝。他历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两朝。
3.苏定方早年跟随李靖出征东突厥。在唐贞观四年(630 年),他作为先锋率领二百骑兵突袭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为灭亡东突厥立下大功。苏定方善于培养人才,他的得意弟子裴行俭也是唐朝著名将领,裴行俭在苏定方的教导下,兵法谋略等方面大有长进,后来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4.苏定方一生征战,西击突厥,东击百济,南击吐蕃,北击奚、契丹,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即灭亡西突厥、百济和高句丽,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战功极为显赫。
5.苏定方晚年被任命为安集大使,防御吐蕃,常年在外征战,但其封赏与他的战功相比并不相称。乾封二年(667 年),苏定方去世,唐高宗李治为此悲伤惋惜,追赠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 “庄”。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兵名将,其麾下部将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
2.东晋朝廷曾派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于403年篡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起义军首领孙恩听闻他率军前来,因畏惧其威名而多次退避‌。
4.刘牢之在淝水之战中作为前锋参战,助东晋击败前秦大军,奠定战役胜利基础‌。此外,他在平定桓玄之乱中亦起到关键作用‌。
5.刘牢之因反复叛变(先叛王恭投司马元显,后叛司马元显投桓玄),逐渐失去部众信任,最终被桓玄削夺兵权,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xjcrz 调戏牧羊犬,被咬,打防疫针,花费 3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爱心会员

参天两地而倚数

重建论坛爱心会员勋章重建论坛勋章

      UID
469
      积分
2242
      回帖
643
      主题
56
      发书数
50
      威望
642
      铜币
1521
      贡献
120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7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隋唐演义。
2.唐朝,唐太宗,唐高宗。
3.早年曾跟随名将李靖出征,并在夜袭阴山一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裴行俭。
4.平定东突厥;灭亡西突厥;平定葱岭之乱;灭亡百济,擒其王扶余义慈;征伐高句丽。
5.苏定方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为之落泪,并对近臣未能及时告知苏定方的死讯表示愤怒。李治认为苏定方对国家有功,理应得到褒赠和封赏,但由于近臣的疏忽,导致这些荣誉未能及时给予苏定方。随后,李治追封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以表彰他的功绩。





B.
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宋武帝刘裕。
2.桓玄。
3.大破孙恩。
4.淝水之战时,于洛涧以少胜多,歼灭前秦将领梁成部精兵二万人。
5.参军刘袭说:“不能做的事没有过于反叛,而将军早年反王恭,不久以前反司马元显,如今又打算反桓玄。一个人一生当中三次反叛,怎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呢!”说罢,起身扬长而去。刘牢之手下将佐纷纷离开刘牢之,而刘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转移家室,逾期未还。刘牢之以为他被刘袭杀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6638
      积分
238
      回帖
4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7
      铜币
26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r 于 2025-4-17 14:41 编辑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 ‌被后世演义严重黑化‌
苏定方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常被塑造为反派角色(如陷害罗成),但真实历史中他是战功显赫的唐朝名将‌。

2. ‌效力于两朝皇帝‌
苏定方早年曾短暂参与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后归顺唐朝,主要活跃于‌唐高宗时期‌(如灭西突厥、百济等),但严格来说未直接效力两代君主‌35。不过其军事生涯跨越唐初至高宗朝,可视为“两朝”的广义理解。

3. ‌早年从军与培养弟子‌
‌早年随名将出征‌:苏定方早年跟随李靖征讨东突厥,参与夜袭阴山、生擒颉利可汗的经典战役‌。
‌培养弟子‌:他倾囊相授军事才能于裴行俭(唐高宗时期名将),后者在平定西域、吐蕃等战役中表现卓越‌。
4. ‌战功覆盖东西,灭国擒主‌
‌西至大漠‌: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率军西征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灭其国‌。
‌东至大海‌:显庆五年(660年),他跨海灭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俘其国王扶余义慈‌。
‌灭三国擒三主‌:除西突厥、百济外,他还参与平定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叛乱,生擒都曼可汗‌。
5. ‌功高赏薄与皇帝叹惜‌
‌封赏争议‌:苏定方虽战功卓著,但晚年仅获封邢国公,未入凌烟阁功臣之列,地位远低于李勣等同期将领‌。
‌死后追念‌:唐高宗虽未明确记载为其落泪,但其死后谥号“庄”(威而不猛曰庄),且后世史家多为其功绩未被充分认可而鸣不平‌。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一代名将,部下有杰出君王‌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早年曾在其麾下效力,后成为杰出君主‌。


2. ‌奉命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
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而桓玄于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尽管刘牢之最终选择投降桓玄,但这一事件符合“奉命讨伐后称帝者”的线索‌。


3. ‌威慑反叛势力,令敌闻风而逃‌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起义军首领孙恩因畏惧其威名,多次主动撤退避战,甚至感叹:“吾畏刘牢之如虎,何敢与其争锋!”


4. ‌挽救王朝存亡的关键战役‌
在淝水之战(383年)中,刘牢之作为北府军前锋,率五千精兵突袭洛涧,击溃前秦梁成部,首战告捷。此战极大鼓舞晋军士气,为后续大败苻坚奠定了基础,堪称东晋存亡的关键‌。


5. ‌失势自杀的结局‌
刘牢之因多次反复叛变(先叛王恭投司马元显,再叛司马元显投桓玄),导致众叛亲离。桓玄掌权后剥夺其兵权,刘牢之进退无路,最终自缢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侍讲

Vengeful Gladiator

重建论坛勋章

      UID
1509
      积分
20256
      回帖
727
      主题
3206
      发书数
2875
      威望
15414
      铜币
36541
      贡献
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 演义中的悲惨形象:苏定方在《说唐》等演义中被丑化为反派,害死罗成,与真实历史反差极大。
  • 服务两朝皇帝:他历经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参与唐朝统一与扩张战争。
  • 师从名将,培养弟子:早年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战功显赫,弟子裴行俭成为唐朝名将。
  • 战功覆盖东西:灭西突厥、百济,西至中亚,东达朝鲜半岛,擒获多位君主。
  • 封赏与惋惜:虽功勋卓著,但演义弱化其贡献。唐高宗在他死后追赠谥号“庄”,并深感痛惜。


B.此人为:  韩信
线索匹配:
  • 部将成为君王:韩信虽未直接有部将称帝,但刘邦(汉高祖)曾是其主君,可能存在语境转换。
  • 讨伐后来称帝的名将: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虽项羽未正式称帝,但自封“西楚霸王”,与皇帝地位相当)。
  • 击败反叛势力:韩信平定三秦、赵、齐等地,多次以少胜多,威慑敌军。
  • 关键战役作用:他在垓下之战中围歼项羽主力,奠定汉朝统一基础。
  • 失势与自杀:功高震主,被吕后与萧何设计处死(演义中常描述为“兔死狗烹”,暗合自杀意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7588
      积分
279
      回帖
3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61
      铜币
297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5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苏定方
线索匹配:
1.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苏定方常被刻画成反面人物。例如在《说唐全传》等小说里,他被描写成阴险狡诈之人,设计害死了罗艺、罗成父子等,与真实历史上英勇善战、忠义爱国的形象大相径庭,遭到了严重的“黑化”。
2.苏定方效力于唐朝这一伟大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唐太宗、唐高宗两朝。唐太宗时,他就开始为唐朝征战;唐高宗时期,他更是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
3.苏定方早年跟随李靖出征东突厥。公元630年,在夜袭阴山之战中,他作为前锋,率领二百名骑兵趁雾突袭,直捣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大破东突厥立下头功。他还培养了裴行俭,裴行俭后来成为唐朝著名将领,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有杰出表现,为唐朝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苏定方一生征战四方,战功卓著。公元657年,他在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任上,征讨西突厥,长途奔袭,大破西突厥,生擒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汗国自此灭亡,唐朝的势力延伸至中亚。公元660年,他又以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率水陆十万大军征讨百济,迅速攻占百济都城,俘虏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百济宣告灭亡。其征战范围西至大漠(征服西突厥),东至大海(平定百济),灭国擒主,这样的战功在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5.苏定方一生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但晚年并未得到与其功绩完全匹配的优厚待遇。公元667年,苏定方在西北边陲病逝,终年七十六岁。唐高宗得知消息后,为之悲痛落泪,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以表达对这位功臣的惋惜和追念。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勇猛善战和军事才能著称。他所率领的北府兵是东晋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而刘裕早期确实是刘牢之的部将。在刘牢之讨伐孙恩的过程中,刘裕就在其麾下作战,并且凭借着出色的表现逐渐崭露头角。
2. 刘牢之效力于东晋王朝。桓玄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他在东晋朝廷中势力逐渐壮大。东晋朝廷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但刘牢之出于各种考虑,未与桓玄力战,反而选择投降桓玄。后来桓玄废晋安帝,建立桓楚政权,自己当了皇帝。
3. 孙恩起义是东晋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反朝廷武装活动。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多次讨伐孙恩。孙恩听闻刘牢之率军前来,往往不敢正面交锋,多次选择逃入海岛躲避。刘牢之在与孙恩的作战中取得了多次胜利,有效地打击了起义军的势力。
4. 在淝水之战中,刘牢之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下,东晋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刘牢之率五千北府兵奇袭洛涧,大破前秦军队,斩杀了前秦将领梁成。这场胜利不仅大大鼓舞了东晋军队的士气,而且截断了前秦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为淝水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东晋得以延续国祚,避免了被前秦灭亡的命运。
5. 刘牢之在政治上缺乏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判断。在东晋末年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反复无常,先是与司马元显结盟,后又背叛司马元显投降桓玄;之后又想背叛桓玄重新举事。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使他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和支持,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当他准备再次起兵时,发现部下已经离心离德,众叛亲离,无奈之下选择自杀身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月桂居士 体重严重超标,花了 4 铜币 购买减肥药.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15198
      积分
143
      回帖
14
      主题
3
      发书数
2
      威望
132
      铜币
217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4-16
      在线时间
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ku 于 2025-4-17 14:48 编辑

A.此人为: 卫青
线索匹配:
1、被后世演义黑化:提示该人物在后世文学或戏剧作品中形象被歪曲。
2、效力于大一统王朝,服务两朝皇帝:说明他活跃于一个统一且稳定的朝代,且经历了两位皇帝。
3、早年跟随名将出征,战功赫赫,善于培养人才:表明他军事才能出众,且对后辈有提携之恩。
4、战功史无前例,西到大漠,东至大海,灭国擒主:描述其军事成就极高,征战范围极广。
5、战功与封赏不匹配,皇帝死后为之落泪叹惜:暗示其晚年遭遇不公,皇帝对其评价极高。

B.此人为:  刘牢之
线索匹配:
  • 一代名将,部下有后来称帝者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名将,其部下刘裕后来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符合“表出君王曾是其部将”的条件。
  • 奉命讨伐另一位名将,后者称帝
    东晋曾命刘牢之讨伐桓玄。桓玄在击败东晋后,于403年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符合“被讨伐者后来称帝”的线索。
  • 击败反叛军,首领闻风而逃
    刘牢之在镇压孙恩起义时屡建战功,孙恩曾因畏惧刘牢之而多次撤退,符合“反叛首领闻其名而逃”的描述。
  • 关键战役挽救王朝
    刘牢之参与淝水之战(383年),作为北府军前锋,击溃前秦军队,此战是东晋存亡的关键战役,奠定胜利基础。
  • 失去人心,自杀身亡
    刘牢之后期反复投降桓玄、司马元显等人,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在部众离散后自缢而死,符合“进退失据,自杀身亡”的结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铜币 +20 收起 理由
牛妞 + 5 + 20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Raku 扶老太太过马路,奖励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3095
      积分
265
      回帖
7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7
      铜币
28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2
      在线时间
5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4-1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苏定方
线索匹配:
1. 苏定方在《隋唐演义》中被塑造成射杀罗成父子的奸臣,甚至被贴上“叛国”标签,但实际上,他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核心将领,灭西突厥、平葱岭、伐百济,拓土至中亚地区。其家族在小说中被虚构为世代反派,堪称历史最大冤案。
2. 他历经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为唐朝大一统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时期苏定方早期参与平定东西突厥的战役,逐渐崭露头角;唐高宗时期成为对外扩张的核心将领,率军灭西突厥、百济,并东征高句丽,使唐朝疆域达到巅峰。
3. 苏定方15岁随父苏邕征战,父死后继承军旗,平定清河叛军,斩杀首领张金称,还曾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苏定方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其弟子裴行俭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成为唐高宗时期的西域经略使。
4. 西征大漠:657年以1万兵力击败西突厥10万大军,追击至乌兹别克斯坦,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东至大海:660年率水陆联军跨海灭百济,俘其国王扶余义慈;一生灭三国,西突厥、百济、葱岭诸国,生擒三位君主,拓土万里。
5. 苏定方晚年仅获封左武卫大将军,爵位为邢国公,与其灭国拓土的功绩相比显得微薄;他病逝于前线后,唐高宗“为之流涕”,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并命其陪葬昭陵。

B.此人为:刘牢之
线索匹配:
1. 刘牢之是东晋北府军的重要将领,其麾下曾有一名年轻将领刘裕,后来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
2. 东晋末年,刘牢之被朝廷派去讨伐桓玄,刘牢之因畏惧桓玄势大,选择投降。桓玄随后篡位称帝,建立“桓楚”政权。
3. 刘牢之曾率北府军镇压孙恩起义。隆安三年(399年),孙恩攻陷会稽,刘牢之率军东征,迫使孙恩“率部逃至海上”,其威名令孙恩“闻其至而畏遁”。
4. 刘牢之参与的淝水之战是东晋存亡的关键战役。此战中,刘牢之率五千北府兵夜袭洛涧,斩杀前秦大将梁成,击溃敌军万余人,为后续的淝水大捷扫清障碍
5. 刘牢之晚年因先叛桓玄,后又试图反叛刘裕失去部众信任,在众叛亲离的困境下,他于404年自缢而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铜币 +32 收起 理由
牛妞 + 8 + 32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2:15 , Processed in 0.12765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