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楼主: 牛妞

[活动结束] 【阡陌丨周更活动】【数风流人物】第3期(初级*双题)

 火...   [复制链接]

用户组:儒士

      UID
6638
      积分
234
      回帖
40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13
      铜币
2674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ter 于 2025-3-27 15:27 编辑

A.此人为:赵光义(宋太宗)
‌1.兄长是高级将领‌
赵光义的兄长是‌宋太祖赵匡胤‌,后者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高级将领,符合此条件。

‌2. 御驾亲征敌国‌
赵光义曾两次大规模亲征:
‌灭北汉‌(979年):成功攻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割据。
‌高粱河之战‌(979年):亲征辽国,但惨败于辽军,此战成为宋辽战争的转折点。

3.赵光义极为重视文治,组织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并提出“‌开卷有益‌”的名言(出自“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
‌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延续崇文政策,但其对读书的评价不如赵光义鲜明,更多以“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诗句流传,但此诗是否为真宗所作存疑。

4.对大臣的典故被后世引用‌
赵光义曾评价名相‌吕蒙正‌“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后世毛泽东曾引用此语赞扬‌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政治决断力。这一典故的关联性较强。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身份背景: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嫡长子。其父杨素官至尚书令、司徒,是隋朝开国功臣,文武双全,战功显赫(如平陈之战),且文学造诣深厚(有诗文传世),符合“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的条件。
2.早年经历‌:杨玄感年少时曾被误认为愚钝,但杨素断言“此儿未易知也”。他成年后骁勇善战,喜好读书骑射,与“少时被认为痴呆,后喜读书骑射”的线索完全吻合。
3‌.谋反未遂事件‌: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他趁炀帝远征之机,在黎阳起兵反叛,欲截断炀帝归路。虽未直接记载“归途袭击君主被叔父劝阻”,但杨玄感确在炀帝出征期间谋反,其叔父杨约因与炀帝有旧怨,未参与劝阻,但题目可能对此情节进行文学化处理。
4.结局‌:杨玄感起兵失败后,被隋军围剿,最终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保全尊严(一说兵败自尽)。符合“谋反失败死于弟弟之手”。
‌5.君主身份‌: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之父隋文帝的第一任储君为杨勇,后被废,杨广以次子身份继位,因此“谋反时的君主非前任第一任储君”成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贡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6752
      积分
2703
      回帖
509
      主题
474
      发书数
417
      威望
1794
      铜币
52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光义
线索匹配:
1:宋太宗赵光义的哥哥曾是后周高级将领
2:曾亲自北伐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3:喜欢读书,曾言:开卷有益。其子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4:评价明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称赞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  李建成
线索匹配:
1:李渊在隋朝时任太原留守兼丞相
2:《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建成幼讷言”,李渊谓裴寂“大朗似拙实慧”
3:碎李世民出征突厥,返程时秘议玄武门伏兵,被叔父李神通劝阻
4:玄武门之变死于李世民之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画中梦 在公交车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5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8253
      积分
257
      回帖
98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7
      铜币
24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6
      在线时间
36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他是皇帝:赵光义是宋朝第二位皇帝,继其兄赵匡胤(宋太祖)之位。
2.兄长曾是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在后周时期担任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3.御驾亲征:赵光义曾亲征灭北汉,并在高粱河之战中北伐辽国(虽败)。

4.热衷读书与评价:赵光义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其子宋真宗赵恒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流传千古。

5.典故引用: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果断。

结论:综合所有线索,符合条件的历史人物为宋太宗赵光义。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1.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杨玄感是隋朝权臣杨素(官至司徒,相当于宰相)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赫赫,文学造诣深厚,书法亦精妙,著有《柳庄集》,符合“父亲文武双全,擅长诗文书法”的线索。
2.幼年“痴呆”,后好读书骑射:史载杨玄感少时“体貌雄伟,美须髯”,但早年性格内向,被认为愚钝,其父杨素却断言他“非痴儿”,后其才华渐显,喜好读书骑射,与线索一致。

3.随征欲袭君,被叔父劝阻:隋炀帝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任黎阳督粮官,趁机起兵反叛。虽非“归途袭击”,但炀帝征伐期间,杨玄感确曾密谋反叛。史载其叔父杨约参与劝诫。

4.谋反败亡,死于亲弟之手:杨玄感兵败后,命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以全尸节(“积善抽刀斫杀玄感”),符合“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的线索。

5.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杨玄感反叛时的君主为隋炀帝杨广,其父隋文帝杨坚最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废杨勇改立杨广,故杨广确非“前任君主的第一任储君”。

结论:综合线索,杨玄感应为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4956
      积分
241
      回帖
39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21
      铜币
2675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3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赵炅
线索匹配:
1.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
2.兄长身份:其兄赵匡胤(宋太祖)曾任后周殿前都点检(高级将领),后建立宋朝。
3.御驾亲征:赵光义亲征灭北汉,并多次对辽国用兵(如高梁河之战)。
4.读书评价:他提出“开卷有益”,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名句。
5.大臣典故: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曾引用此典故称赞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节点的决断。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一、身份与家世
父亲是宰相:杨玄感之父为杨素,隋朝开国功臣,官至司徒(宰相),曾参与平定南陈、北齐等战役,是隋炀帝夺嫡的重要支持者。
文武双全:杨玄感本人“好读书,爱骑射”,成年后以军功授柱国,兼具文学与军事才能,其谋士李密评价他“善抚士卒,战无不胜”。
二、早年经历
嫡长子身份:杨玄感是杨素长子,但并非太子妃所生(其弟杨玄奖为太子妃之子)。
幼年“痴呆”传闻:幼时被认为愚钝,但杨素坚持认为他“不痴”,成年后展现出卓越才能。
三、谋反始末
欲袭君主被劝阻:隋炀帝征吐谷浑归途中,杨玄感曾计划袭击炀帝,因叔父杨慎以“人心未散”劝阻而作罢。
谋反失败: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趁隋炀帝二次东征高句丽时起兵,但因战略失误(选择强攻洛阳而非直取关中),最终兵败。他命弟弟杨积善杀死自己,杨积善随后自杀未遂被俘处决。
君主非前任储君:隋炀帝杨广原非嫡长子,其兄杨勇为隋文帝最初册立的太子,后因被废黜,杨广才继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wylcyj123 捡了钱没交公 铜币 降了 2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儒士

      UID
6679
      积分
219
      回帖
32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202
      铜币
2621
      贡献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25-3-4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7
发表于 2025-3-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赵光义
线索分析:
1.赵光义为北宋第二位皇帝,继承其兄赵匡胤(宋太祖)的皇位。
2.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
3.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亲征辽国,发动高粱河之战,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最终战败。
4.赵光义组织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推动文化事业。其继承者宋真宗延续崇文政策,曾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进一步强化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
5.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用来称赞叶剑英元帅在历史关键时期的果断。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分析:
1.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之子。杨素才具文武,于隋朝建立前后屡立大功,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
2.杨玄感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杨玄感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
3.杨玄感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回来时到了大斗拔谷,当时随从官员都很狼狈,杨玄感想袭击隋炀帝。他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杨玄感这才作罢。
4.大业九年(613年)春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反,后兵败,让其弟杨积善杀死自己。
5.隋文帝杨坚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际遇]: mutou666 早睡早起,坚持晨练,获得奖励 2 铜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童生

      UID
2413
      积分
185
      回帖
12
      主题
6
      发书数
5
      威望
171
      铜币
28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皇帝身份: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
兄长是高级将领:他的兄长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曾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
御驾亲征:他曾亲征北汉(灭北汉)、辽国(高粱河之战),符合“御驾亲征”的描述。
读书与评价:
赵光义酷爱读书,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留下“开卷有益”的典故。
其子宋真宗赵恒继承皇位后,写下《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延续对读书的推崇。
典故与后世引用:
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吕端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如粉碎“四人帮”)。


B.此人为:  北齐文襄帝高澄
线索匹配:宰相嫡长子,父亲文武双全:
高澄是东魏权臣高欢的嫡长子。高欢作为东魏丞相(实际掌权者),文武双全,主导了多次战役(如与西魏的沙苑之战、邙山之战),且注重文化修养,符合“战绩显赫,作文作诗水平高,擅长书法”的描述。
幼年“痴呆”与成长反差:
史载高澄幼年沉稳寡言,曾被误认为愚钝,但其父高欢看出他的潜力。成年后,高澄精于骑射、热衷读书,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随征欲袭君,叔父劝阻:
高欢去世后,高澄继承权力,继续控制东魏孝静帝。一次随孝静帝狩猎时,高澄因皇帝试图摆脱控制而愤怒,甚至威胁其权威。叔父高岳(高欢堂弟)曾多次劝他保持表面君臣礼仪,避免直接冲突。
谋反失败,死于亲弟之手:
高澄实际并未谋反,但题目可能指其弟高洋的夺权。高澄被膳奴刺杀后,高洋迅速接管权力,建立北齐。高洋对高澄一系进行清洗,其子高孝瑜等被诛杀,暗合“死于亲弟之手”的表述(若题目将权力斗争视为谋反)。
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
高澄掌控东魏时,孝静帝元善见是前任君主孝武帝元修的堂弟,且孝武帝最初未立储君即逃亡西魏,孝静帝属非正统继位者,符合“君主非前任第一储君”的条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铜币 +12 收起 理由
牛妞 + 3 + 12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翰林

重建论坛勋章

      UID
987
      积分
10788
      回帖
409
      主题
1105
      发书数
1103
      威望
8928
      铜币
244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8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5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1.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
2.其兄赵匡胤原为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
3.赵光义曾亲征北汉和辽国。
4.赵光义组织编纂《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留下“开卷有益”的典故。其子宋真宗赵恒延续崇文政策,写下《劝学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5.赵光义评价宰相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此典故被毛泽东引用赞扬叶剑英元帅(1971年“吕端大事不糊涂”)‌。

B.此人为: 杨玄感
线索匹配:

1.杨玄感的父亲是隋朝名将、宰相杨素。杨素不仅是军事统帅(参与灭陈、平定突厥),还擅长文学和书法,《隋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与“作文作诗水平高”的描述一致。
2. 据《隋书》记载,杨玄感小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说他痴呆,他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长大后,好读书,爱骑射,与线索符合。
3. 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后勤。因炀帝久战无功,杨玄感与叔父杨慎密谋在归途袭击炀帝,后被杨慎以“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为由劝阻,最终放弃。
4. 杨玄感于大业九年(613年)起兵反隋,后被隋军镇压。逃亡途中,他命弟弟杨积善将自己杀死,以免受辱。
5. 杨玄感谋反时的君主是隋炀帝杨广,而杨广并非隋文帝杨坚的第一任太子(原太子为杨勇)。杨广通过政治手段取代杨勇成为储君,符合线索“非前任君主第一任储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进士

重建论坛勋章

      UID
2262
      积分
6837
      回帖
512
      主题
1342
      发书数
1209
      威望
4701
      铜币
13027
      贡献
0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5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真宗赵恒
线索匹配:

1,御驾亲征敌国‌
宋真宗在位期间,于景德元年(1004年)亲征辽国,最终达成“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长期战争‌。
2,热衷于读书与劝学评价‌
宋真宗亲笔写下流传千古的《劝学诗》,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激励后世读书的经典格言‌。
其父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人之一)亦重视读书,曾主持编纂《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大型典籍,并称“开卷有益”。
‌3,兄长身份与家族背景‌
宋真宗伯父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之兄)原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后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赵匡胤与赵光义(宋真宗之父)均以“重文抑武”为国策,奠定了宋代崇文风气。
‌4,对大臣的典故与毛泽东的赞许‌
宋真宗时期名相寇准在澶渊之盟中力主亲征,其果敢被后人称道。
毛泽东曾以宋太祖赵匡胤对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赞许叶剑英元帅的治学态度‌36。

B.此人为:  李承乾
线索匹配: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嫡长子,其父李世民虽为帝王,但登基前曾任尚书令(相当于宰相职能)。
李世民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如虎牢关之战),诗文书法造诣极高,代表作《晋祠铭》开行书碑刻先河‌。
李承乾幼年因性格内向被部分朝臣质疑“愚钝”,但其父李世民认为他“性敏而内敛”,并坚持培养其才能‌。
李承乾成年后精通身份‌:萧绎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其兄萧纶、萧纪等均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读书评价‌:萧绎焚书与萧统编《文选》形成双重影响‌。
‌君臣典故‌:毛泽东借古喻今,关联朱德元帅。骑射,曾率军参与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并熟读儒家经典,师从陆德明、孔颖达等大儒‌;
李承乾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归途中因不满父亲偏爱弟弟李泰,欲发动兵变,被叔父李元昌(汉王)劝阻而未遂‌;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联合侯君集等人密谋逼宫,事泄后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最终被弟弟李治(唐高宗)派兵赐死‌;
李承乾谋反时,李世民尚在位,但李世民本人并非唐高祖李渊的首位储君(首任太子为李建成)。李承乾死后,其弟李治继位为高宗‌。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牛妞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秀才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UID
1777
      积分
502
      回帖
225
      主题
1
      发书数
0
      威望
389
      铜币
593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2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九章 于 2025-3-27 16:36 编辑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匡义(赵炅)
线索匹配:
皇帝身份:北宋第二位皇帝。
兄长为高级将领:其兄赵匡胤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北宋开国皇帝。
御驾亲征敌国:亲征灭北汉,多次北伐辽国。
热衷读书并影响继承人:“开卷有益”、《太平御览》,宋真宗赵恒“书中自有黄金屋”。
评价大臣的典故被后世引用:“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借喻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宰相嫡长子:其父杨素为隋朝宰相,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且文学、书法造诣极高。
幼年“痴呆”传闻:《隋书》载杨玄感少时“晚成”,时人讥其“痴”,但杨素断言“此儿不痴”,后其勤学善射。
随征欲叛被叔劝阻: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杨玄感督粮草,暗中谋反。虽无明确归途袭君记载,但其叔杨约曾劝其暂缓起兵,与“被叔劝阻”逻辑一致。
死于亲弟之手:兵败后命弟杨积善杀己,积善刺死兄长后自杀未遂,被隋军俘杀。
非首任储君的君主:隋炀帝杨广为隋文帝次子,非原太子(首任储君为杨勇),杨玄感反叛时君主确为杨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用户组:侍讲

Vengeful Gladiator

重建论坛勋章

      UID
1509
      积分
20247
      回帖
727
      主题
3206
      发书数
2875
      威望
15405
      铜币
365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9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2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A.此人为: 宋太宗赵光义
线索匹配:
  • 作为北宋第二位皇帝,符合“皇帝”身份。
  • 其兄赵匡胤(宋太祖)曾为后周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
  • 他御驾亲征灭北汉,并多次对辽国用兵。
  • 他提出“开卷有益”的读书观,其子宋真宗赵恒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句。
  • 他评价宰相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一典故被毛泽东引用以赞扬叶剑英元帅。




B.此人为:杨玄感
线索匹配:
  • 父亲身份:杨玄感是隋朝宰相杨素的嫡长子。杨素文武双全,战功显赫,文学造诣深厚,善诗文书法,符合线索1。
  • 幼年经历:杨玄感少时曾被误认为愚钝,但长大后“好读书,善骑射”,与线索2吻合。
  • 谋反企图: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杨玄感负责督运粮草,借机起兵反叛。虽未明确记载归途中欲袭君,但其在随军期间谋反,或暗合“随君主出征”的设定。叔父杨约可能劝阻其行动(史载杨约曾参与谋划),符合线索3。
  • 结局:杨玄感兵败后命亲弟杨积善杀死自己,符合“死于亲弟之手”(线索4)。
  • 君主身份:隋炀帝杨广并非隋文帝最初立的太子(原太子为杨勇),符合线索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铜币 +24 收起 理由
牛妞 + 6 + 24 答案正确,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04:49 , Processed in 0.1091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