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43|回复: 0

由《雪国》看日本“新感觉派”文学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1971
      积分
840
      回帖
49
      主题
180
      发书数
0
      威望
725
      铜币
31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8
发表于 2025-3-4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端康成本想系统地写一点,但又觉得篇幅会太长,这次莫名其妙地写的像读书笔记。不过以后还是要系统地写一点。

  川端康成应该称得上是日本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几个作家之一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有三四家出版社都系统地出版过川端康成的著作,但是近些年市面上川端康成的作品已经不容易看见,能买到的无非也就是《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等几部最为著名的著作。这次由新经典文化再版的川端康成系列,可谓是给很多新近成为外国文学读者,尤其是日本文学读者的人,一次更容易接触、收藏到川端康成作品的机会。

  (这里补充一下,我个人所收藏的一套川端康成文集就是花了不少钱购入的二手书。)

  本次由新经典文化文化所推出的川端康成系列,打破了以前许多川端作品集约定俗成的文章编排顺序,《雪国》终于不用和《古都》捆绑在一册书之中了,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集子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些重要的篇目,不容易出现以前出全集作品时那种,个别几本书读者趋之若鹜、另外的一部分这无人问津的情况了。这也能使很多读者在阅读完那几部最有名的作品之后可以从容的阅读作家的其他作品,继而对这个作家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川端康成这个作家在日本文坛被归入“新感觉派”这个文学流派,但所谓的“新感觉派”到底是什么意思,没有系统阅读过川端康成文学的读者,即使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定义,我想也是难以理解的。比方说我有一个很喜欢阅读的同时就说:“我阅读“新感觉派”作品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感觉”。诚然,川端康成的行文相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作家来说是非常清淡的,但也绝非是平淡无味的那种。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川端的作品不能仅仅通过故事、文笔来体会出“感觉”,阅读的时候抠细节,细细品味川端康成对于情节、人物、景物的设置,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描写、人物的小动作等等,方能找到川端康成真正的精妙所在。

  我就拿这本《雪国》来举例,介绍一些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所谓“新感觉派”,我搜索到的定义是——“他们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主义。他们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而《雪国》这部小说就能精确地反映出“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这一点。

  《雪国》的开头“穿过县界常常的隧道,便是雪国”。一句话就构建了一个出离于喧嚣都市之外的雪国的场景,同时点明主题,寥寥十数字却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继而就是岛村在列车上对于叶子长时间的观察了。而这样的观察不仅仅是通过岛村的直观视觉,还有岛村手指的触觉、通过车窗玻璃倒影出的人像引发出的回忆、揣度等等。由此也引出了小说的前两个悬念——叶子究竟是什么人,叶子照顾的男人是什么人。提出悬念就要解开悬念,于是故事继续推进,引出了驹子,在岛村与驹子的生活中正面或侧面地了解到叶子和那个男人的情况,但是作家又始终没有说透。

  在小说中作家多次用岛村的触觉代替岛村的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这些只言片语如果仅仅是一个囫囵吞枣去阅读故事的人是难以发现的。同时也许是由于《雪国》连载的过程中开始了二战,小说的连载始终是断断续续的。我阅读的时候明显会跟不上作家的叙述节奏,很多地点的转换、叙述人物的转换、现实世界与记忆世界的转换都没什么交代,非常突兀,为理解故事增加了难度。当然这也不排除另一个可能性,即作家在创作驹子和叶子这两位女性时并没有可以当做两个不同的人物去创作,这也就是很多人提出驹子和叶子很多层面是吻合或者互鉴的原因。

  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有所省略,有的隐去的开头,有的省略了过程,有的含糊了结尾,因此在阅读《雪国》的时候经常会去反复回味书中的情节,很多地方都要通过读者的想象力去补充,因此对于《雪国》,想象的时间远远要高于阅读的时间。其实仅仅就《雪国》这个文本而言,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合乎逻辑,但因为文章省略的地方太多,也就难以对这些提出质疑了。当然川端康成小说本身就是更注重追求艺术性、追求美,而不是追求与现实的契合,因此《雪国》的这种表达形式也正是对川端康成文学理念最好的诠释。

  书中的另一部小说是《湖》。《湖》不同于《雪国》,它主要展示了“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这些“新感觉派”的要素。可以说《雪国》、《古都》等书作品代表了一种形式,而《湖》、《山音》、《睡美人》、《千只鹤》又代表着另一种形式。虽然说《湖》这本书在艺术性、情节的完满以及文章的文笔方面比《雪国》要稍逊一筹,但却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新感觉派”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作家的文章中,如果小说的名字是一个意象的话,那个意象将贯穿于作品的始终,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川端康成的《湖》却并非如此,作家对于“湖”这个意象的描绘多停留在书中人物的记忆之中,而对“湖”的描绘也没有刻意。我觉得《湖》一书中比较惊艳的地方在于书中人物的关系,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人在社会上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两者都不知道,都孤独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也许是川端康成对于棋理和禅理研究的逐渐深入,作品中也就多了一种环环相扣的情节表现,以及对于人世间因果关系的刻画,可以说《湖》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是很特别的一篇。

  对于川端康成作品的分析,仅仅这一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打算随着新经典版川端康成文集一本本的上市,认真系统的对川端的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在我的记忆中,川端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古都》,感觉意犹未尽的是《千只鹤》。没想到这次重读《雪国》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收获,看来好的小说读一遍的确是不够的。

  总字数:2075
  作者:减卐肥™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2877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8:05 , Processed in 0.0536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