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11|回复: 0

童年也曾像只鸟,世界也曾那么小——《杀死一只知更鸟》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UID
2155
      积分
550
      回帖
31
      主题
115
      发书数
0
      威望
477
      铜币
3179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5-24
发表于 2025-3-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本一直笃信文字的表现力是远比不上影像的,只有视觉绚烂了,我的思想才能与之共鸣。在这一种迂腐中,这本《杀死一只知更鸟》就这么翩翩而至了。由其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斩获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三项奥斯卡奖,更被奉为最经典的美国电影之一。看完了电影后一年,伴着仅存的淡淡的回忆,我读完了这部小说。与电影大不相同,这部小说印在我脑海中的图景,不是一星半点、断断续续的碎片,而是一整个童年里的所有四季流年和一座小城里的全部人情爱憎。它让我看到,在我们像只鸟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里,世界早已缩小为那一座供我们奔跑、欢笑、哭泣的城市。人性的所有善恶美丑都毫无缺漏的流露在这童年的城中,适时不谙世事的我们早已经历过和体会过这一切。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其作者哈珀•李一生唯一的作品,并在出版后的第二年便摘得“普利策”小说奖的桂冠。而闪耀文坛后的哈珀•李却没有借着名声大噪继续写作,而是急流勇退,隐居田园。这种颇具隐士风范的行为也是在印象上直接影响到了她的作品,在我读来时,我甚至觉得这似乎不是作家造出的故事,倒真的像是一个小女孩儿记叙下的极其细腻的回忆录。

  小说展现了一座虚构的美国南部小城——“梅科姆”(又译“梅岗”)镇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全貌,同时以镇上律师阿蒂克斯的女儿琼•路易斯的童年经历为主线,引申出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摩擦与交融。行文以最纯真的孩子之眼,公正无邪地审视了美国社会在那个贫穷年代遭遇的众多问题——如种族问题、福利问题等,又以真实诚恳的孩子之口,十分纯粹地对美国当代价值观中的善与恶分别进行了赞美和批判。

  小说以琼•路易斯的第一人称讲述,分为两个部分,没有命名,在此我想将第一部命名为“童年”,将第二部命名为“正义”。如此命名,好像是将小说包含的两部分内容割裂开来了。实际上,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正义”中,它们包含的都是同一个目光向上的母题——正义在童年时的养成。

  小说的第一部,亦即“童年”章节,讲的是主角琼•路易斯和哥哥杰姆在从记事起在梅科姆中玩耍游荡的时光,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他们与小镇上的隐士,同时也是全书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怪人拉德利之间素未谋面却相识相熟的奇异经历,另外还记叙了他们在小城中看到的各人各事,如结识迪儿并成为好友,莫迪小姐家的火灾,父亲阿蒂克斯的神奇枪法等等。这一个个充满着怀旧和回忆气质的故事,一段段充满着童稚气息的天真讲述,为读者用最质朴又最真实的语言细细搭建出了故事的大舞台,而更重要的,是用一件件小事让那一位身材高大,举止优雅的律师阿蒂克斯在正义和教养的方面处处留下身影,奠定了整篇小说憧憬爱与正义的基调。

  依稀记得第一部最让人痴迷的结尾,那位曾在琼和杰姆眼中最“恶毒”的老妇人杜博斯太太在强迫他们为她读书一个月后却突然死去,而曾遭她谩骂的父亲口中却说出一句“了不起的女士”,这让他们惊诧。父亲向他们道来,他们方才知道,以前自己眼中那位老太太的恶毒、恶心、苍老、刻薄却是因为她与自己的毒瘾奋力对抗导致的。意外中,阿蒂克斯平静而庄严地告诉他们:“我想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当我把这段话读完时,我的心在暖流中震颤。原来我们眼中最讨厌的人也有最坚韧的意志,原来我们的父亲比我们看得更清,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这才是我在生活中最需要的品行。“勇敢”并不是别人的一句谩骂就让你暴跳如雷,硬要争个胜出,而是你在非议中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而是你在众人皆醉时清晰地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正确。“勇敢”是理智,“勇敢”也是好奇,“勇敢”在童年时的探索和爱憎,“勇敢”更在成长后的冷静和沉着。

  作为父亲的阿蒂克斯教会了他的孩子们这个道理,教会了他们把正义和慈爱当做习惯养成,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民主英雄该干的事,我看到了哈珀•李心中作为小女孩对正义使者最理想化的描述,这也是她的赞美和期待,因为在英雄的身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德。

  这个结尾无疑是为后面的第二部开了头,包括前文一切对阿蒂克斯的刻画,都是在为第二部中这个最伟大的父亲和最正义的律师穿好衣裳。

  到了第二部“正义”章节,小说进入了它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版块——对美国至今仍存在的种族问题的深刻探讨。

  第二部的故事主线是阿蒂克斯接下的一件为涉嫌强奸的黑人辩护的案件,这一设定即使是在如今的美国,想必也不会是一件轻松的案件,更别提在小说中三十年代的美国南部了,况且“梅科姆”本就是一座种植园主开辟的城市,为黑人辩护这样的事情更是强烈冲击了种族意识极强的镇民们。因此第二部一开头就是琼在学校与同学塞西尔发生的一场冲突,她在完全不理解的状态下头一次听到了“为黑鬼帮腔”这句话,愤怒和不解中她记起父亲话语中“真正的勇敢”,于是她在克制之中哭着回了家。自此,虽有父亲和叔叔杰克的照顾和保护,他们一家却还是受到来自大部分镇民甚至是阿蒂克斯亲妹妹一家的非议。因为这个案子,阿蒂克斯一家在爱与背叛交织的波澜中,艰辛而令人敬佩地走到了琼和杰姆童年的结束。

  到了第二部之后,哈珀•李的文字气质虽还是保持了第一部中一贯的童稚气息,但却显得不那么单纯了,也许是用孩子的视角面对这一极其严肃的话题时,纯真很难把控。可是哈珀•李的行文依然如行云般流畅,只是这次不再是晴天里飘浮的轻轻白云,而是变成了一片厚密的积雨云,为她笔下的梅科姆带来了一场思想和道德上的暴风雨式洗礼。

  第二部花了极大量的笔墨来写那场阿蒂克斯在法庭上的辩论和最后发表的现代美国极其著名的“民主”演讲。这一段法庭描写可谓是小说最荡气回肠的记述,虽以孩子的视角书写,却在细腻与稚嫩中带着磅礴大气,审视着法庭上、旁听席里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书中说:“我所认识的梅科姆的居民们几乎都来了…”足见这个案件的重要性。而这案件却是荒唐可笑甚至无理的——正直善良黑人罗宾逊被清楚无误地被证明是遭人诬告,而原告尤厄尔一家则是道德肮脏的懒人和穷人。连检察官都有着严重的歧视倾向,陪审员们也都无须多言。因此最终虽然有阿蒂克斯精彩的陈述和呼喊,案情的结束却依然是罗宾逊有罪。

  一丝悲剧的气息透了出来,阿蒂克斯最为正派的呐喊换来的居然还是有罪的宣判,也正是这件事让琼和杰姆更快地走向了长大。在此,我却认为,这是哈珀•李写作的最高明和经典之处——悲始喜终的隐喻。曾经看过美国的一部《布朗克斯的故事》,其中的诸多手法便是学自此书。这悲始喜终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心中一个矛盾的疑团——究竟,成长为世故的成年人是好事,还是坏事?若说这是好事,那为何那么多人抱怨他们不再纯真?若说这是坏事,那为何世界决定我们必须融入社会?这棘手的命题,在哈珀•李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但她探讨得倒也很明白——杰姆和琼在这事件的前后渐渐明白了正义的真谛,梅科姆中也有更多的居民摆脱了偏见,走向良知,还有全篇最惊险也最经典的高潮部分:邪恶的尤厄尔将魔爪伸向琼和杰姆,却终被为了爱与正义挺身而出的怪人拉德利斩断。

  这一连串的事件,虽只是对书中内容的概括,但也是我心中对本书最深的印象,这还是哈珀•李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原来成长确实是会使人失去纯真的,然而也确实是会让人看到除了空泛的纯真之外,人的内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对世界之脏心灰意冷的隐士拉德利,也会在直面邪恶的斗争中挺身而出,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我们选择成长的理由呢?

  至此,这部长篇小说终于完结。在网上的书评里,我看到许多人对阿蒂克斯这一人物的塑造亲睐有加,这一点上虽然我也对阿蒂克斯有着充满情感的敬佩和景仰,但我却始终认为,哈珀•李的小说并不是为一人所作,那一人是美德的化身,但那一人也不比其他人高贵。我在书中看到的其他人物,无一不是最终选择善良的公民,虽也有平庸顽固之流,但就像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最终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是好人。”这是小说中阿蒂克斯说给琼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小说送给我的众多经典语录中最为美好和受用的一句。

  我的童年虽也像只鸟,但我的世界却从不记得曾像这部小说一样这么小,能够读到这样细致入微而大气磅礴的小说,能看到那些关于人性的全部,是我的幸运,是我的命运。

  字数:3029

  转自:橘林岛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1260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5-24 05:22 , Processed in 0.0801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