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186|回复: 0

《儿女风云录》:老法师瑟的风云人生

[复制链接]

用户组:版主

藏经阁扫地僧

      UID
593
      积分
2027
      回帖
264
      主题
186
      发书数
0
      威望
1802
      铜币
35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2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海南的分界洲岛,到珠海的东澳岛,再远到希腊的克里特岛,《我在岛屿读书》第三季近期热播,余华、苏童、程永新等熟悉的嘉宾阵容,带领广大观众与读者继续以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为线索,探求优秀文学作品跨越文化界限、触动人心的力量。在近期播出的第三卷节目中,嘉宾们共同探讨了“成为写作者”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创作路上的成长经历与经验。

  期间,马家辉聊起曾向苏童提问“进行小说创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当时苏童给出的答案是“体力”,如今马家辉感慨道“当时觉得苏童忽悠我,直到现在写第三个长篇小说,越发觉得体能应付不了,写作真的需要纪律和规律。”紧跟话题谈到有“写作界的劳模”之称的王安忆,同时这一期节目中重点推介的《收获》2024年第5期也刊发了王安忆的最新长篇作品《儿女风云录》。

  自1986年出版首部长篇《69届初中生》后,作为早在上世纪末就已凭借长篇小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当代作家与文学家,多年以来依旧笔耕不辍,创作出《五湖四海》《一把刀,千个字》《考工记》等涉及题材广泛的长篇及大量中短篇作品,同时还担任大学的创意写作教学工作,“写作界劳模”的美誉当之无愧,也获得了国内外大量的文学奖项与荣誉称号。

  当然,作家的一切都依赖于作品的内容,若想深入了解王安忆的创作,当要从《长恨歌》开始,这是一部在当代文学史上极具分量的作品,从小人物视角审视上海的兴衰变迁,充满了缠绵悱恻的独特韵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聚焦于上海转型期的传奇故事,成为经典。近三十年后,新作《儿女风云录》再度着眼上海,述其风云,为其作传,形成了创作上的地域与时代呼应。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魔幻都市上海,是那样万般多姿,又是那样繁花若梦,从弄堂里飞出的凤凰“上海小姐”王琦瑶,到满是海派腔调的“上海老法师”瑟,故事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后的岁月中伸展开来,虽继续以人物看时代与城市的沧桑之变,但更深刻的透视肌理,从富家少爷到要在舞厅谋生,独具上海特色的意象来书写俗常琐碎,平和的笔触彰显对人性的关注与关怀。

  人物经历了一切所处时代中所能经历的,老爷叔瑟的人生经历从一个视角呈现了上海城市史的缩影,家境沦落之变,求学成长之路、情感婚姻之遇、生活生计之迫、远洋求新之机、落叶归根之切,人的命运在时代中沉浮不定经历挣扎与重生,也勾勒出上海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和变迁,似写出了上海的性格、气质,呈现了上海的表情和皱纹,极度挖掘上海书写的价值意蕴。

  书写上海传奇的作家众多,从茅盾的《子夜》,到张爱玲的《半生缘》,从金宇澄的《繁花》,到徐訏的《风萧萧》,但王安忆笔下的上海真实、生动、细腻,从历史、语言、文化等多个角度形成了具体的城市观,故事的人物似一个个细胞,生活在这个脉搏跳动的城市之中,书写了上海的城市记忆,表达了自身对上海这个城市更深的卷恋与关注。

  具体不做过多内容剧透了,书中的万千风云激荡在上海的史诗之中,不失人间烟火和人情冷暖,而你我也能读到独特的时代质感,也照见当下自我的内心。

字数:1090
原作者:書海漂流記
原网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282792/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wenxin + 1 论坛有您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29 11:59 , Processed in 0.0690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