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新人报到
查看: 40|回复: 0

《暗处的女儿》:暗处的女儿也是暗处的母亲

[复制链接]

用户组:秀才

谙于世事,不愿世故。

      UID
868
      积分
886
      回帖
297
      主题
146
      发书数
0
      威望
664
      铜币
36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25-3-1
      在线时间
5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5-4-29
发表于 2025-3-1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读者评论,埃琳娜·费兰特看似写了很多作品,但是所有的作品其实都是一部作品。这样的评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且我个人理解,此处非贬义,不能理解成,一个作家没有创新性,只能在已有的碎片上拼拼凑凑。

  费兰特自己说过一句话,可以互为映照。她说,除了母女关系,我没写别的。以此为坐标,《暗处的女儿》甚至在题目中就已经明确了小说内核。

  没错,这又是一本意识流大于情节的小说。情节非常简单,中年女性勒达度假,遇到了年轻的那不勒斯母亲尼娜和她的女儿埃莱娜。勒达偷走了埃莱娜的娃娃(注意:是“ 偷走 ”)。娃娃的丢失让尼娜陷入困境,勒达最终将娃娃还给了尼娜,她离开了度假的海滩。

  如果没读过“那不勒斯四部曲”,光是这个简介,听了就是一脸懵。首先,在人们的认知里,一个中年人不应该去偷一个三五岁小孩的娃娃;第二,就算是丢了个娃娃,也不至于使一个母亲陷入困境。但是如果读过一些费兰特作品,就会知道,“娃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玩具,也不是一个道具,它贯穿了“天才女友”的一生。“娃娃”在费兰特的作品中是一种晦涩的隐喻,它到底代表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向,它就像莉拉说的“边界消失”抽象。它在小说中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很难精准领会,在作者的心里,这到底是什么,如此地重要。

  基于此理解,这部小说中的“娃娃”也不简单,它具有独特性。在这个故事里,这个娃娃是无可替代的,不是一个可购买的玩具。它甚至贯穿了整部小说,作为一个线索,或者一个纽带,连接起很难形成链接的关系——勒达和尼娜,她们是萍水相逢陌生人的关系,是共同在海滩上度假相遇的关系。

  其后情节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勒达视角的意识流。从尼娜她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她把自己对女儿的情感投射在尼娜身上,也暗合了“暗处女儿”的标题。在这部小说中,勒达身份对应的是长大了的莱努,而尼娜是尚未形成自我标识的莉拉;而在之前的作品《烦人的爱》里,这种母女的身份正好是倒置的,阿玛丽亚像是成熟后的莉拉,而黛利亚是尚未成熟的莱努。到了《我的天才女友》里,这两种人格又变成了相爱相杀的朋友身份。所以,作者本人诚未欺我,真的就是没写别的,无非是换一个马甲来写母女关系。

  所以作为读者,我其实有这样不成熟的猜想,莉拉和莱努的人格其实就是作者和母亲的人格,正如黛利亚最终成为了阿玛丽亚,母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二者很难物理分离。聪明的底层庶民生养一个高知女儿,其实是有合理性的。我们在费兰特的书里,总是能看到女儿对母亲的态度很恶劣,比如,在《被遗弃的日子》里女儿打母亲,扇母亲巴掌,甚至在母亲的允许下将母亲刺出血;《暗处的女儿》中两个女儿对勒达的恶言恶语以及莱努对前来帮助女儿的母亲的态度,及《烦人的爱》里女儿对母亲的非故意的迫害……

  说实话,真的太敢写了。我相信这些都是发生在日光之下的寻常事,但是至少在我们国家,作为女儿,这些事儿就算是生活中稀松平常,也不敢写在纸上白纸黑字成为“不孝”的证据。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母女关系,但是,很多东西,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就是上不了台面。

  比如,都在歌颂为母则刚。那么,要是为母不刚呢?悠悠众口无需担责,产后抑郁的跳楼妈妈是“脆弱”,离家出走的妈妈是“不负责任”。有些观念上的东西,具体到一个人,是无法辩解的。世人都歌颂母亲的正面形象,然而只要立于阳光之下,总会有阴影。只不过,不去言说就可以是不存在的,于是也就默认,这伟光正的母亲形象是不存在阴影的。

  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是天真,写出母亲阴影的成年人是需要点血的勇气的。费兰特曾经说过, 《暗处的女儿》是最让她痛苦,也是和她联系最密切的。 这本并不是特别厚重的书里,刀子一般的表达比比皆是,作为个读者,我爱她的文字,但是想到背后的作者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会感到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选择隐身和匿名,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保护的原因。

  小说中的勒达,看起来高知、优雅,实际上,最为母亲,她算得上世人标准里的“失败的母亲”。她可能是失败的母亲里最糟糕的那一种——尽管已经生养了两个女儿,竟然因为一次学术会议,就抛弃了两个女儿,逃离了她的婚姻。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后两部《消失的女儿》和《留下的离开的》其实从情节性来说,没有前两部精彩,但是却是让我共情更多的。莱努在生了孩子之后,想要写作的力所从心,相信每个职场妈妈都有过感受,但是大多数妈妈,不会因此抛下女儿。

  那些感觉女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并且真的就抛下她们离开的母亲,被口诛笔伐是她们的命运,费兰特通过勒达,替这些母亲——这些“存在即合理”的母亲发声。我承认,我还是不喜欢勒达这样的人,但是她们理应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且这选择,丝毫不影响他人为母则刚,丝毫不影响她们当一个尽职尽责的好母亲。

  可是,也许在这些母亲的阴暗面里,也不止一次地羡慕过不负责任的母亲吧?此处,“暗处”和心灵层面的阴暗暗合。

  如果说勒达是一个阴暗的母亲,阳光下的尼娜,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吗?勒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位年轻的母亲在海滩上尽力扮演出一个有魅力年轻妈妈的角色,好吸引他人关注。这就像勒达和丈夫共同朋友中的那位妻子,总是在女儿面前释放自己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魅力,其实质是借此吸引勒达丈夫的注意。勒达对此很恼火,自己给女儿们辛苦建立的规则,总在这位朋友的到来一夕崩塌,等她表演完毕,日夜相对照顾孩子的还是母亲啊。

  所以说,费兰特不但是被抛弃女人的嘴替,还是职场妈妈、全职宝妈的专业嘴替,她有惊人的洞察力和表达力,总是能一击而中,就结结实实打在人的心上。

  几乎每个妈妈在养育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位来访朋友一样的人物,这个人物是偶尔到访的朋友并不足惧,最怕的是,他就是你那个猪队友或者是其他不得不的求助对象,以一小时的讨好来愉悦自己,建立一个“好XX”的人设,然后留个烂摊子给这位妈妈收拾。但是我们好像都无法像费兰特这样通过一种虚构的方式去精准地表达。

  在她的新作《偶然的创造》中,费兰特说,她小时候喜欢写日记,后来发现写日记很不安全,于是就开始写小说。小说中虚虚实实的,你猜不到哪些是生活中的真实哪些是她的发散思维,但是其实这不重要,这样的小说,其实比现实更真实。她简直就是用一种裸奔的勇气披露自我,而我们,只是胆怯的看客,但是谁,又敢说自己没有阴影呢?

  在费兰特的笔下,那些陪伴孩子的丧失感、禁锢感都被接纳和理解了,但是世人并不理解和接纳,所以我们不得不为这样的勇气和真诚产生敬意。就说小说情节中最离谱的,勒达拿走一个小孩的娃娃,竟然还煞有介事地去为娃娃购买了衣服,把娃娃装扮起来了。丢失娃娃的埃琳娜用受到挫折的退行表现捆绑年轻的母亲,让年轻的母亲没有更多时间去幽会自己的情人产生燥郁。

  最后得知导致一切的竟然是这位看起来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时,尼娜控诉:你整天看书、写字,难道你不知道吗?(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

  作者给出了一个合理且无解的答案:我不知道。

  不成熟没有文化的莱拉版依然保持了她的锐利和一针见血,一个社会化的有文化的人,给出了一个权威的回答,那些阴影,做的坏事,做的不合时宜的事儿,做的不被理解的事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勒达说,我是个不近人情的母亲。

  这个失败的母亲,一直都在内心自我控诉,于是尼娜补刀:你是一个心理扭曲的母亲。

  但是读到这里我想了很久,什么才是真正的扭曲?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扭曲?谁又来评判呢?

  这部小说的结尾简直是神来之笔。小说最后,勒达的女儿给她打电话说,你至少让我们知道你是死是活吧?(绝大多数女儿是不会这么和母亲说话的)

  勒达回答:我死了,但我很好。

  总字数:2753
  作者:草原上的咩咩羊
  链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4120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阡陌居

GMT+8, 2025-4-30 07:37 , Processed in 0.0920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